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2019《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悟5篇精选

时间: 腾宇21218 分享

  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著名演员白志迪等主演,著名青年导演李正伟执导,河南帝星影业有限公司制作发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2019《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悟5篇精选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篇一

  12月4日下午3点30分,《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西藏首映典礼在拉萨横店院线巨幕影城(藏游坛城店)举行。该电影时长94分钟,讲述了石天林老人为了追忆参与修建红旗渠的难忘岁月,决定带孙子骑行重走红旗渠的故事。

  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由河南帝星影业有限公司出品、著名演员白志迪等主演。电影中,祖孙二人重走红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着光荣与传承,用一个寻找的故事,回溯历史和先烈,在有趣的故事中寓教于乐,教导年轻人继承先辈的遗志,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林州籍西藏企业家、本部电影西藏推荐人王爱军告诉记者,《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首部表现最美奋斗者——红旗渠建设者的电影,该电影将于12月6日在全国公映。“希望届时有更多朋友前来观看这部电影,真正了解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那么何为红旗渠精神呢?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观众高应云说:“影片非常震撼,主题曲的基调和歌词也令人感动。前阵子我还去了现场,红旗渠还在发挥着作用。这部影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财富,希望年轻人多去看看这部电影,传承好、传播好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篇二

  首部表现最美奋斗者——红旗渠建设者的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将于十二月份在全国各院线公映。

  红旗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通过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开凿了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流淌了五十多年,她不仅是一条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图腾和文化印记。进入新时代,一部反映红旗渠精神的电影作品顺时而为、应时而生,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迫切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影片自2016年开始筹备,历时四年时间,通过精心打磨、专家论证、实景拍摄,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于2019年10月26日取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证,该影片将于十二月份在全国各院线公映。

  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著名演员白志迪等主演,著名青年导演李正伟执导,河南帝星影业有限公司制作发行。该故事片主要讲述了红旗渠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历史年代影片,既见证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大国工匠精神,又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品力作。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篇三

  11月11日,红旗渠集团、红旗渠风景区组织职工观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影片,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开展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当熟悉的山水、人物通过一帧一帧电影画面呈现在大银幕时,大家纷纷表示非常地激动和骄傲,红旗渠故事触电大银幕,让红旗渠精神更加生动、立体。

  电影以巍巍太行、壮美红旗渠为元素,讲述了曾经参与修建红旗渠的老人石天林,骑行重走红旗渠的独特追梦旅程,再现红旗渠精神的辉煌过去,演绎平凡人生的梦想力量。作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反映红旗渠题材的电影,从筹备到登上大银幕,《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历时四年,泪点、看点、亮点兼具。电影的热映,好评如潮,引发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正能量电影即将和全国观众见面!无论身在何地,期待您走进影院,一起感受红旗渠精神的力量。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篇四

  由吕侯生总顾问、王宝玉总策划、孙建铎策划、王献青编剧、张惠民总监制的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今日发布终极预告,影片即将于12月6日全国上映。这部由李正伟导演,白志迪、吴迪、孙苏雅、恩美主演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一路骑行、克服困难,终于和老朋友汇合,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几十年,再现了60年代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也展现了新时代林州的崭新面貌。终极预告场面宏大,再现了修渠过程中遇到的灾难和险情,凸显了在攻坚克难过程中红旗渠人的团结斗志和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预告片结尾重申了红旗渠精神的深层含义,也留下悬念,留待观众观看影片后,揭晓剧情谜底。

  展现大爱精神修渠人是不能被遗忘的平民英雄

  “一生只洗三次脸”,这样的话很多人听了一定不敢相信,可是在河南林州这个地方,老人们一定会告诉你这不是一句玩笑话。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就讲述了这群可爱可敬的修渠人的传奇故事。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这条人工水渠被后人赞颂为伟大的“人工天河”。

  工程历时十余年才全面完成,在当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可能我们很少有人能记得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用十年的青春和汗水创造了中国的骄傲,世界的奇迹!他们不仅仅引来了珍贵的水源,更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畏群像真情实感展现逆境中的人性光辉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根据真实故事和背景改编的电影,现实里的红旗渠解决了林州地区的水源问题,红旗渠工程更是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林州人创造的奇迹。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出修渠工作的凶险,但是不管是作为外乡人的技术员、当地的除险小队,还是铁姑娘队,他们始终都有一种无畏的精神。

  电影为了呈现当年修渠场景,服化道可谓高度还原,隧道、山石、打铁、推车、工帽、垫肩、棉袄、百雀羚香脂……将观众带回了那个艰苦朴素的六十年代。从今日曝光的预告片可以看出,影片除了呈现红旗渠工程外,还刻画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情感故事,以此来致敬勇敢无畏的红旗渠人。电影将于12月6日上映。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篇五

  以追逐梦想为主题,以崇高行为为背景,以重返红旗渠为线索.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于6日在全国发行,让观众重温了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的难忘时光。这部电影高度体现了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震惊和鼓舞了观众。

  红旗运河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这是一个由建设者建造的项目,目的是在困难的条件下把漳河引入太行山腰部的森林。它被称为“人工天河”。红旗运河工程始于1960年2月,完成于1969年。它持续了将近十年。

  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改编自王先庆的小说《大国工匠》,并于2016年开始筹备。经过四年的精心打磨和实景拍摄。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

  记者在湖北首映式上看到,这部电影以林州方言的一首歌和一声“叮当”的锤打声开始,这立刻把观众带到了激情燃烧的时期。同时,这部电影交织了时代戏剧和现代戏剧的两条主线。红旗运河的精神在“隧道坍塌”、“空中除险”、“铁娘子队”等大型运河修复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雨夜营救》等现代戏剧也让观众哭了好几次。通过新旧时空的平行编辑,这部电影实现了传统红旗渠精神与当代红旗渠精神的结合导演李说,作为林州人,拍一部关于红旗渠的电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希望红旗渠的精神能够通过这部电影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

  观众来自河南林州的郭小亮说:“我爷爷是红旗渠的建造者。我在红旗渠脚下长大。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是弘扬红旗渠精神。我希望这部电影上映时,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我的家乡。”

  红旗运河不仅是水利工程,也是精神图腾和文化标志。湖北首映式组织者、湖北红旗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怀玉表示,在新时代,这部反映红旗区精神的电影应该时不时地出现。


相关文章:

1.2019《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最新观后感心得总结5篇

2.电影2019《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影评大全5篇

3.2019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影评500字5篇

4.电影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500字精选5篇

5.2019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电影观后感想素材600字【5篇】

2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