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笔记
《帝京岁时记》,一卷,潘荣陛撰。潘荣陛,清初大兴人,雍正年间曾在皇宫供职,乾隆初年退休著书,其余不详。著有《工务记由》、《月令集览》、《婚仪便俗》等民俗学著作;《燕京岁时记》富察敦崇撰。富察敦崇,满族人,其余不详,著有《芸窗琐记》、《皇室见闻》。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帝京岁时记燕京岁时记》
这是记述北京去岁时风物的两本专书。《帝京岁时记》有乾隆二十三年(1758)自序。书中专记北京四季风土景物,自正月至腊月,分月叙述北京习俗、游览、物产、技艺与饮食、爱好等。如上元张灯、燕九(正月十九)逛白云观,三月游蟠桃宫和东岳庙,四月逛药王庙,八月中秋吃月饼,九月重阳吃花糕,腊月八日喝果粥,以及斗蟋蟀、溜冰等,全带有季节性,重点谈民俗。如明清时代,北京护国寺、隆福寺、花市火神庙和下斜街土地庙是传承时间最久、生意规模最大的庙市,整个明清两代,它们构成北京最繁华的商业风景,《帝京岁时记》为我们记述了清代北京庙市的概况:“都门庙市,朔望则东岳庙、北药王庙,逄三则宣武门外之都土地庙,逄四则崇文门外之花市,七、八则西城之大隆善护国寺,九、十则东城之大隆福寺,俱陈设甚多。人生日用所需,以及金珠宝石、布匹绸缎、皮张冠带、估衣古董,精粗毕备。”书中还记载许多北京习俗,如夏至节吃凉面的习俗:“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所谓“二月二,龙抬头”:“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鰲头。”
《燕京岁时记》和《帝京岁时记》性质相同,而内容或详或略,可以相互补充。由于《燕京岁时记》成于清末,北京的社会状况、街市面貌等已和康、乾时不同,故两书对比,可看出社会和街市的变迁。如《帝京岁时记》的“琉璃厂店”条以窑场为游览中心,而《燕京岁时记》写“厂甸儿”则只提街上店肆的古玩、书画和火神庙珠宝,《帝京岁时记》中提及的康、乾时的公廨、石桥、茂树、土阜以及烟水一泓,皆化为乌有,不再是什么游览名区,只是以商业为中心的庙会了,和近代过春节时的琉璃厂已很相似了。《燕京岁时记》记录北京新年朝贺和民间贺新禧的情况,也很生动:
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于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霄达巷,络绎不休。接神之后,自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朝贺已毕,走谒亲友,谓之道新喜。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貂裘蟒服,道路纷驰,真有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之盛,诚太平之景象也。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及宝石等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皆可视为民俗学的珍贵资料。《帝京岁时记》通行本有《北平史迹丛书》本。
今有:《帝京岁时记、燕京岁时记》,北京出版社1961年版。该版以《北平史迹丛书》《帝京岁时记》本为底本,将《燕京岁时记》合在一起刊印;《帝京岁时记、燕京岁时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有法文、日文译本)。
《梦厂杂著》
清代历史琐闻类掌故笔记,十卷,俞蛟撰。俞蛟字青源,号梦厂。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嘉庆间曾在南北各地做幕僚,见闻很广,且工文笔,与陈纫兰为书画友,亦工山水。
《梦厂杂著》内容丰富,文字清新,是一部很好的笔记。其中分“春明丛说”、“乡曲枝词”、“游踪选胜”、“临清寇略”、“读画闲评”、“齐东妄言”、“潮嘉风月”七个部分,书前有嘉庆六年(1801)年自序。书中所记多为自己的经历。如“游踪选胜”记桂林七星岩,扬州平山堂,北京万柳堂等地游踪,描摹景物,相当生动,可藉以了解乾嘉时期这些名胜的情况。其中“岩里记”一篇,文字尤妙。不仅语言雅洁,颇似六朝小品,刻画幽深,情境毕肖,如“山虽层叠,高不过三四仞;惟石径千纡万折,杂树藤萝,扶苏蓊郁;白云若飞絮缭绕,间以烟岚,轻笼淡抹;野鸟关关,似讶客之何来哉”。而且从山水中领悟作文的要领,亦颇有见地:“譬如长江大河,必有隘处束其源,然后一泻而畅其澎湃汪洋之势。行文者必纡徐往复,逐层顿迭,而后纵笔出其诡丽宏杰直之词”。“读画闲评”部分记叙清代名画家闵贞、童钰、余集、潘恭寿、王三锡、方薰、奚冈、罗聘等人言行,各见特点,能使读者相见其生平,如描写嘉庆年间名画家陈寿山作“五松”画时的情景:
寿山作画时,值长夏,解衣裸体,酌巨觥连饮,磨墨贮瓦瓯,然后累几而上,皴擦勾折,飒飒有声。晌午,天大雨倾注。若黄河乍泻,千珠万珠,跳掷阶下。庭水积尺许。雨霁而画毕。夕阳而在高椿也。
评画亦多中肯。“临清寇略”记山东清水教王伦起义从起事到被镇压的详细经过,具有史料价值。“春明丛说”、“乡曲枝词”和“齐东妄言”多记神怪迷信和异人侠客故事;“潮嘉风月”记潮州一带船妓事,可作为研究当时社会风俗参考。
《梦厂杂著》有嘉庆和道光年间刻印的巾箱本,通行的是大达图书供应社的排印本。
今有:《梦厂杂著》方南生等校注,文化艺术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丛书1988年版;《梦厂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5年版。
《啸亭杂录》
清代著名笔记之一,今本十卷,续录三卷,嘉庆年间礼亲王昭梿撰。昭梿(1776—1833),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另说号檀樽主人。满清贵族。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父名永恩,原封康亲王。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另说号檀樽主人。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有往来。嘉庆二十一年,坐陵辱大臣,滥用非刑虐下获罪,革除王爵,圈禁三年。半年后释放,但未复其爵。道光时病故,追封礼亲王。其文稿大多散失,后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啸亭杂录》十五卷。《清史稿》卷三十“礼烈亲王代善传附昭传”。
《啸亭杂录》以及续篇《啸亭续录》以记清代仪制掌故为主。两部著作记录了许多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典章制度等文献资料,如卷二记清初官名和汉军八旗的设置,卷六属銮仪卫的职务;卷八叙内务府的定制;卷九谈满洲嫁娶礼仪,都非常详细,可为考史的佐证。有些资料还能补正史之不足,如关于图海用兵征服察哈尔事件,卽不见于《清史·图海传》,清史稿中虽曾涉及,但极为简略。而本书“图文襄用兵”一条,不仅备载图海用兵征察哈尔的详细经过,并且透露了图海之所以能够担任副帅的真正原因:“吴三桂既叛,察哈尔复蠢动,事闻,圣祖忧之。孝庄文皇后曰:‘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上立召公,授以将印。”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反映出孝庄文皇后在清初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癸酉之变”条记述嘉庆中期林清攻进紫禁城,昭梿亲自参加镇压时的所见所闻。“木果木之败”条是写清政府平定大金川时木果木一役的经过;“孝感之战”条记清廷与白莲教在湖北孝感一战的经过。以上两件事是昭梿听明亮亲自对他讲的,前一战役明亮任参赞,后一战役他又以副都统术署广州将军。这些第一手材料应当比较可信,可补史书之不足。
有关清政府文武官员的遗闻轶事,特别是他们的贪婪、骄淫、怯懦、自私、阿谀奉承、勾心斗角等等一些不光彩的事,是当时士大夫所不敢写的,而昭梿却直言不讳的把它记录下来。“岳威信始末”条记岳锺琪被夺爵的原因是因为得罪过一个满族小官吏;“明太傅家法”条记明珠被郭华野弹劾后,自己感到勋名不获树立,于是制定了一套企图保持身家的持家之道。“时帆之吝”一条写法式善因吝啬致富。这些记载都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代官员的情况。
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也是本书中很有价值的部分。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笔记》中说:“阅啸亭雑录,所载国朝掌故机详。……考国故者,莫于是书。”书中“曲宴宗室”、“廷臣宴”、“茶宴”、“蒙古包宴”记录皇家元旦、上元的几场宴会:“曲宴宗室:每岁元旦及上元日,钦点皇子皇孙等及近支王、贝勒、公曲宴于干清宫,及奉三无私殿。皆用高椅盛馔,每二人一席,赋诗饮酒,行家人礼焉”;“廷臣宴:每岁上元后一日,钦点大学士、九卿中之有勋?者宴于奉三无私殿,名廷臣宴,其礼一如曲宴宗室礼。蒙古王公皆预是宴,盖以别燕毛行苇之义也”。“茶宴:乾隆中于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大臣之能诗者曲宴于重华宫。演剧赐茶,仿百梁制,皆命联句以纪其盛。复当席御制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后遂以为常礼焉”;“蒙古包宴:乾隆中廓定新疆,回部、哈萨克、布鲁特诸部长争先入贡,上宴于山高水长殿前,及避暑山庄之万树园中,设大黄幄殿,可容千余人。其入座典礼,咸如保和殿之宴,宗室、王公皆与焉。上亲赐卮酒,以及新降诸王、贝勒、伯克等,示无外也,俗谓之大蒙古包宴。嘉庆八年,今上以三省教匪告蒇,亦循例举行焉。”使我们了解清代皇家设宴具体情境。
《啸亭杂录》和《啸亭续录》虽为文言,但文笔简练而不晦涩。而且昭梿治学严谨,凡涉及历史事件多为亲历,如系道听途说则注明来源,因此错误不多。更为可贵的是,昭梿在文中直言不讳、毫不客气地刻画出许多满洲亲贵勾心斗角、凶残暴虐、不学无术、无知愚蠢的嘴脸,在宋、元、明、清历代笔记中并不多见,考虑到他所处的位置,更表现出难得的客观。
《啸亭续录》有醇亲王奕譞的九思堂刻本;光绪扫叶山房石印本;宣统元年上海图书公司的《足本啸亭杂录》的铅印本;《啸亭杂录》三册十卷,进步书局1921年版。通行本为《申报馆丛书续集》、上海文明书局编辑的《说库》和《笔记小说大观外集》等。
今有:《啸亭杂录》何英芳点校,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1980年版;(以宣统元年上海图书公司的《足本啸亭杂录》的铅印本为底本);《啸亭杂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藤阴杂记》
清代兼载古迹、掌故、轶事、诗文综合类笔记,十二卷。戴璐撰。戴璐(1739—1806),字敏天,号菔塘,一号吟梅居士。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乾隆年间进士,历官工部郎中、太仆寺卿。他任职朝廷和地方四十年,又曾为广西乡试官,充文渊阁详校官,晚年为扬州梅花书院山长,对当时典章制度、科举情况、文坛掌故等所知甚多。生平好文史之学,治学谨严。著作除《藤阴杂记》外,还有《石鼓斋杂记》、《吴兴诗话》、《秋树山房诗稿》等多种。
《藤荫杂记》是戴璐为工部郎中时,就京师(北京)五城并及郊区,搜访坊巷名迹,掇拾闻见,汇集而成。自序中说:“余弱冠入都,留心掌故,尝阅王渔洋《偶谈》、《笔记》等书,思欲续辑,于是目见耳闻,随手漫笔。及巡视东城,六街踏遍,凡琳宫梵宇,贤踪名迹,停车咨访,笔之于书。”所以作者志在续写王世祯《池北偶谈》、《香祖笔记》,记载康熙中叶以后京城的典章逸事。凡已见于成书如《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的,作者皆不录。书中对于京师五城沿革,考证精审,陆续增辑,并录存了诸多当时名家诗词题咏。成书用时达数十年。书以“藤阴”为名,是因为作者前后官署及赁居京师西城槐市斜街居所中均种植了紫藤的缘故。此书取材可分为四类,一,记述清初至作者同时代人的科名甲第。二,记述各部官署的典章制度、官吏铨科概况,并于此反映了作者对这些制度的态度。三、记述京城及京郊坊巷、官署、寺观、祠墓的分布情况。四、录存同时代人游宴时题咏的诗词,这些大概占全书的五分之三。这些诗词大都结合文士的交游、聚散、吟咏来叙述,带有诗话意味,其中保存康乾间人唱和之作甚多。如卷七“西城”两条:
孔东塘(尚任)《燕台杂兴》云:“弹铗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寻”。自注:“渔洋(按,名诗人王士祯号渔洋山人)龙门高峻,人不易见。每于慈仁寺庙市购书,乃得一瞻颜色。
慈仁寺庙市久废,前岁复兴,未几仍止。盖百货全资城中大户。寺距城远,鲜有至者。国初诸大第宅,皆在城西,往游甚便。自地震后,六十年来,荒凉已极。近惟崇效、法源二寺,春日看花,余寺无问津者矣。
这两条叙述,使我们知道北京庙会集会除去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三处外,还有西城的慈仁寺,也和厂甸一样设有书摊。书中还分析了慈仁寺庙会的兴废及其原因,为研究北京庙会兴衰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藤荫杂记》确有一些它书不载的材料。要考察康熙、乾隆、嘉庆三朝掌故、古迹、名士寓所、会馆的设置以及一般社会风俗等,都可以试查此书。
《藤荫杂记》初刻于嘉庆丙辰(1796),光绪三年由其同乡沈自重刻。后收入《北京历史风土丛书》。此后又收入上海文明书局编辑的《说库》。通行本有《说库》本,《北京历史风土丛书》本。
今有:《藤荫杂记》中华书局,明清笔记丛书,1980年版;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藤荫杂记》施绍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以嘉庆丙辰刻本为底本,光绪重印本做校对本,参考《风土丛书》本、《说库》本)。
《扬州画舫录》
记载扬州城市园林、商业、工艺建筑和社会风俗等状况的笔记,十八卷,李斗撰。李斗,字北有,号艾塘,江苏仪征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乾隆年间。诸生。著有《永报堂集》,内含《奇酸记传奇》和《岁星记传奇》两种戏曲作品。
《扬州画舫录》十八卷,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至乾隆六十年(1795),作者用了三十一年时间。李斗根据目见耳闻,详细地记载了扬州一地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等情况。其中,涉及园林的内容占有相当比例,所记诸园布局,特别详明。先总叙布局,再依次分述园内景物、布局,使读者对清代扬州园林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扬州二十四景:拳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流淙、蜀岗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市小楼、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生、水云胜概;扬州八刹:天宁寺、重宁寺、建隆寺、慧因寺、法净寺、高旻寺、静慧寺、福缘寺。
书中除了戏曲史料之外,《扬州画舫录》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卷十一有关于扬州评话的记载,其中包括浦天玉的《清风闸》、曹天衡的《善恶图》、邹必显的《飞跎全传》等。卷九介绍了邹必显、浦琳(天玉)的生平,以及他们的作品《飞跎子书》、《清风闸》。卷十还提到了《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及其长子吴烺。乾隆五十八年,袁枚为此书作序,认为此书胜于宋李廌的《洛阳名园记》和吴自牧的《梦梁录》。
《扬州画舫录》现存有乾隆六十年自然庵初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方浚颐重印本、光绪元年(1875)申报馆排印本、古今书室石印本等。
今有:《扬州畫舫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2009年再版;《扬州畫舫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扬州畫舫录》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2010年版。
相关文章:
古典文献学笔记
上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下一篇: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