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忆过往的随笔:致我当年卫校的同学
学习啦:曾经的岁月永远不会忘记,珍贵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内心里,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致我当年卫校的同学》。
午后,突然想吃豆腐干夹萝卜丝,尽管肚子还有点撑,依然想去过“嘴瘾”。家里人都不想去,我一个人开车到兴发街,没有车位,又到铁牛门码头,仍然没有车位,调头回高北门,正好有一个车位,欣欣然叫过停车的大姐,在她的“指挥”下顺利完成停车,我一直觉得,只要有指挥停车的,我就成了白痴。
尽管也经常回来,却好久没有一个人走在这乐山老城区了。一下子回到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嘴馋得似乎可以吞下整个乐山的所有吃的。周末常常和同伴们走过一条街又一条街,用脚丈量着乐山的旮旮角角,紧紧捏住仅有几毛钱,逐摸着挑一个既好吃又实惠既能解馋又能填饱肚子的东西。终于比较来比较去下手买来吃了,却总是看到下一个吃的时候深深后悔,觉得这个应该更好吃更划算。现在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
二十多年后,我一个人走在这熟悉的街道,街道中间绿化带早撤除了,拓宽了车辆行驶通道,却赶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此时下班高峰期,来来往往的车辆和匆忙走过的行人,我悠闲的走在中间显得有些不搭调。走过一个个小吃摊,却没有多大想吃的欲望。看到一个从没吃过的土豆丝饼夹凉拌折耳根,买来尝尝,不是那么好吃,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这家小店同时卖豆腐干夹萝卜丝,让包两个来尝尝,吃了一个,不好吃,又吃不下了。终于走到兴发街对面的巷子,这里有一个好吃的豆腐干夹萝卜丝摊,无奈今天却没有出摊,只好退而求其次,吃对面的酥肉豆腐脑。酥肉豆腐脑味道倒是一如往常的好。
吃了出来,想再走一走当年常走的路线,先到高北门,以前这儿比现在热闹,经常有卖衣服鞋子包包的老板,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手拿一个扩音喇叭,大声吆喝着:“减价啦!清仓大处理!跳楼价……”下面是拥挤的人群,抢着买也许便宜点的东西。不知是现在买东西的理性了还是卖东西的文明了,大家都安安静静的买或者卖,倒少了多年前的热闹喧嚣。
走过高北门,到了学道街。现在的学道街清静得很,道路两旁停着几辆车证明这还是城市,当年可是热闹非凡呀。高北门两边都是门市,门市有租金,所以同样的衣服要卖得贵些。而学道街中间用铁架子搭着一个挨一个的摊位,摊贩们在这里摆摊,没有门市租金,利润就看得薄些,衣服也大多是廉价的,而这两点都是附合我们这些穷学生口味的。一年总要买几次衣服,或者陪同学买衣服,或者都不买,看看也行,所以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这条街闲逛一圈。不知什么时候摊位架子撤了,这条街道也清静得只剩下我的回忆。
学道街对面是府街。仔细看了一下街道名,不叫府街了,叫鼓楼街。以前从学校出来,经过公园就到府街,穿过府街就到学道街。府街还是像当年一样热闹,只是两旁破旧的房子变成了现代都市,不变的是依然有很多小吃摊,只是我的嗅觉出问题了,当年望着小吃摊,远远闻着煎炸食品冒出的味道是垂涎欲滴,而今天走过一家家小吃摊,再闻着这样的味道,心里直发毛,我是皱着眉头走过的,甚至想屏住呼吸走过。
问老乐山的人,说到公园二字,大家都知道在哪里了。当时乐山就只有一个公园,也是整个乐山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说她是公园,其实不恰当,是有那么一片地种着花草树木,但中央是一圈儿板房结构的门市,里面卖的全是那个年代学生呀小年轻喜欢的东西,什么廉价耳环项链、化妆品、风铃、名信片、头花、小说……反正应有尽有,无奇不有。靠里是乐山市少有或者说仅有的电影院。我得感谢我的母校,每周组织我们在这儿看一场电影,而且大多是名片,什么《魂断南桥》《巴黎圣母院》《苔丝》《简爱》……好多我都记不住名字了,但真的提升了我这个没多少见识的小姑娘的审美情趣。今天的公园已经面目全非了,电影院肯定没有了,我隐约看到了茶楼的字样,板房结构的门市更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推着三轮车的小摊小贩,仅有的空地间一株不知是杏树还是梨树,开着满满的一树白花,提示着这儿曾经叫公园。唯一没变的是公园前的“三江女神”雕塑依然发出耀眼的光辉。
走过公园旁边的二三十年的老店——牛华豆腐脑,估计店主不知换了多少了,食客也不知迎来送往万千,不变的是那红红的招牌和那简单的桌椅。没有再往前走到学校门口去,怕是有些近乡情怯吧,调头走进“三八商场”背后的小巷里,那时也是我们每周的必修路线,水果摊依然很多,人却少了不少,那家我们常看常买,现做现卖的米花糖没有了,亲爱的同学,你还记得那香甜的味道否?
再走到高北门停车的地方时,腿已微微发酸,早已不是当年背着行李穿过几条长长的街道,只为省下四毛钱的公交车钱,去买一个香嘴巴的吃食的小孩了。在路边报刊亭给十六岁的儿子买了《看天下》,是呢,当年我就十六岁,而今我的儿子已经十六岁,一切都不一样了,一切又都还一样。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