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读书笔记——早该这么读书了
编者按:上学、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读书,读书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面对的事情,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一本书。
阅读,读书,是现代人精神生活或工作或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不只是单纯地增加资讯,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长,让我们对自己、对生命,以及这个世界,都多了一份自己的理解和感知。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一本书。一直喜欢读书的我,看到这本书后,如获至宝,总算找到了阅读的系统方法。
于是,在春节假期之际,我用睡前时光看完了这本书,现在在一个安静的白天时间整理出来,再次理清文章内容的同时,更是方便自己日后常常回顾。
由于阅读的目的不同,其阅读的程度也不同,也就是说,阅读也是分层次的,共分为四种层次。之所以说是层次阅读,而不是种类阅读,因为这次层次都是层层递进的。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也可以称为基本阅读,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熟悉了这种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会识字,能明白“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当然,这里指的是最简单的一面。所以这个层次的阅读学习,在小学时就完成了。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这个层次的阅读,特点是强调时间,即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能说出“这本书在谈什么”,知道这本书属于哪一类书——小说、历史或科学等。
检视阅读分两种,本来是一体两面的事,但对于刚起步的阅读者来说,就需要拆分来讲更容易理解,就像学跳舞时手脚同时做动作,老师却会分开来教。等我们学会熟练运用后,就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阅读步骤。
A.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这时,我们脑中的目标就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下面是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事实上,很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因为目录,就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看完目录,即可以大概了解这本书是怎样阐述这个主题的。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这些介绍,一般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的,作者会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
5.完成以上步骤,大概看了一本书的目录后,开始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随意翻开书的某一页,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现在,我们完成了第一种形式的检视阅读,用几分钟或一小时的时间,就知道一本书值不值得我们继续读下去。
就像我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时,我浏览了序言和目录后,就知道这本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教我们阅读一本书。很显然,这是一本很值得深读的书。
B.粗浅的阅读
规则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这样,粗浅地读完一本难读的书,我们仍会了解书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有助于我们重读时对这本书的理解。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优质的阅读。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美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美的阅读。
这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因为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才会增进自己的理解力,增进对一本书的理解,并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那么分析阅读的具体规则如下:
A.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有四个规则)
第一个规则: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
因为分析阅读的细致性,所以分析阅读特别适用非小说、论说性的书,而小说、非论说性的书籍,根本用不上分析阅读。
那什么样的书可以称为论说性的书呢?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如果其主要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这一类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
第二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对于整体内容,只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简单的检测方法就是,我们能用几句话,告诉自己或别人,这本书在说的是什么。
第三个规则: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根据这个规则,可以有一套运用的通用公式。依照第三个规则,讲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作者将全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三部分又是另外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个阶段,作者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等等。
这只是一个公式。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全部写出来,但是如果有人问我们这本书的整体架构时,我们就会写出一下东西来,其大概就跟我们所说的公式差不多。
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这里也列举一些简短的公式: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
运用了这四个规则,就能帮助我们回答关于一本书的一些基本问题。
B.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也有四个规则)
第一个规则: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首先,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我们头痛的字。同时,对于某些有多种意义的字,我们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我们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第二个规则: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有些作者会用粗体等方式特别标明重点,除此之外,一些难懂的句子,也是含有主要意义的句子。同时,包含有关键字的句子,也同样值得注意。找出这些句子后,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明这些句子的意义,就说明我们真正读懂了。
第三个规则: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有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我们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我们就要去架构出来。我们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事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热内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有机会与作者辩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属于分析阅读的下一个阶段,将会在下一篇的读书总结里写到。
一本书,是一个艺术作品,是一个有特别技巧的人所做的成品,他创作的就是书。怎么完美地解读这个艺术品,就需要我们学习如何阅读了。看完这本书,我想说,早该这么读书了。
虽然上学十几年,读了不少教科书,但真正主动读书,却是在工作后,我发现我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除了多实践之外,我越来越主动看书,也发现书中真的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一本好书,让我可以学习到别人半辈子或一辈子的心得。
学习、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上学、工作、生活都离不开阅读,让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学会正确阅读、爱上阅读吧。
作者|静菇凉
公众号:90后自由职业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