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高中生观《朗读者》后散文感悟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编者按:

  少年的阅读“冲动”值得欣喜:“人总是需要一些精神慰藉和理想指引的,并借此跳脱柴米油盐的生活庸常,凝望世俗之上的价值期许。”《朗读者》这档节目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又能丰富自己内在的精神平台。

  《朗读者》赋予我阅读的“冲动”

  知照

  (2017届高三14班学生)

  序

  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这样的:杨慧老师昨天(4月29日)给我们发了一段材料(编者注:参见附录),是关于朗读者的争议,但没让我们写作,只让我们写标题来着。但是有些话我已经想说很久了,正好老师给了我这么一个可以深入思考的机会,所以我希望把它敲下来,表达我的观点。

  我不仅有表达观点的“冲动”,更乐意分享自己的思考。在哪里分享呢?我自然又想到了我们的公众号“悦读致远高中生”,于是,我果断投稿,盼望贴心的唐某人能帮我修改指点。

  正文

  一档名为《朗读者》的节目火了,引起的网络热议也多了,作为一名热心观众,我想在这里谈谈我对这档节目的一些看法。

  我是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偶尔能借着“积累作文素材”的幌子让自己的心灵放飞一下,而《朗读者》就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我喜爱节目中一个又一个让人潸然泪下又让人莞尔一笑的小访谈,乐于倾听沾满尘世烟火的记忆里毫发毕现的真实经历,热衷于用双眼去窥探人性中鲜为人知的光辉。

  有人说这档节目中朗读者的故事的吸引力盖过了朗读者本身所朗读的内容,造成了文学的忽略和贫瘠。但是我想说,不可否认的是,故事的确引人入胜,部分朗读者的朗读水准也确实不孚众望,但至少像我这样的欣赏者并没有忽略朗读者所朗读的文学本身。相反,我觉得正是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小故事,才引起了观众内心的普遍共鸣。更何况,这些小故事能赋予观众“抛砖引玉”的感觉,能激活观众更多更深层的精神需求。

  “最好的电影不是你说了一个多好的故事,而是你在观众心里激起了什么。你不要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没有人在看你,他们是在看自己。”导演李安说得好,我们在艺术中能更好地“看自己”。

  智能手机正在把这个时代变得膨胀起来。当太多人都在膨胀的时候,有多少人能沉潜自己,真正地去读一本书,去感受生活在文字里鲜活的角色,体验其中描绘的时代色彩?《朗读者》只是变换一种形式,通过个人故事里裹挟着的情感让听众去领悟文学作品里潜藏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而由这些真实故事所引发的我们的思考也升华了这档节目的核心价值。它唤醒人们内心沉睡的柔软,呼唤脑海中历历在目的我们所经历过的场景。

  董卿说,“主题词选择的标准,首先是它的情感张力。我希望所有的观众,在听到这个主题词的时候,都会有很丰富的生命联想。”在每期节目最开始的部分,董卿都会在谈论主题的选择的同时也常常会引用很多文学作品来阐述这期节目主题词的内涵以及选择它的原因。而在阐释的过程中,为了使观众能够对主题词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她往往会引用许多文学作品以及一些作家、诗人所说过的话。这些话语也往往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想要去阅读这部作品的“冲动”,从而形成一种全民阅读的氛围,只是这大概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需要在时间的沉淀中显其光华。

  像是一剂强心针的注射,尽管每期节目的主题词都平淡无奇,恰如走马灯的生活里一抹浮光掠影,但是当我们真正再次听到并思考这些词时,我们又仿佛领略其深刻的底蕴了。陪伴、遇见、勇气、礼物等等等等,正是这些琐碎的事物构成了生活的总和,给予我们继续向前的力量。

  “人总是需要一些精神慰藉和理想指引的,并借此跳脱柴米油盐的生活庸常,凝望世俗之上的价值期许。”《朗读者》这档节目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又能丰富自己内在的精神平台。

  希望《朗读者》的观众们可以对节目中的朗读者多一些理解,毕竟他们也只是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很细致又饱含深情的朗读。我们的目光不该囿于这些无足轻重的形式,朗读本身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我们应更多关注和尊重的是千姿百态的故事和灿若新生的文学。

  唐某人曰:

  《朗读者》火了,热议少不了,作为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你偶尔能借着“积累作文素材”的幌子,选择《朗读者》让自己的心灵放飞一下,并“飞”出阅读和表达的“冲动”,这是了不起的精神旅程,而时间沉淀的光华则远远超越了应试的高考,或者说试卷上分数的尺度已不足以衡量你“语文”的底蕴。仅此而言,我可以说,高考的发令枪还没响起,而你的青春已经赢了。

  “我喜爱节目中一个又一个让人潸然泪下又让人莞尔一笑的小访谈,乐于倾听沾满尘世烟火的记忆里毫发毕现的真实经历,热衷于用双眼去窥探人性中鲜为人知的光辉。”这不是简单的喜爱,而是你在艺术中更好地“看自己”而获得的生命感觉。

  具有“普遍性”的小故事,能引起观众内心的普遍共鸣。“更何况,这些小故事能赋予观众‘抛砖引玉’的感觉,能激活观众更多更深层的精神需求。”在不长的文章里,如此金句可谓精彩,可谓多矣。而令我惊叹的是,你的长句长思维的表达相当成熟,且充满了少年英气,真好。

  2017年5月2日星期二 22:38评阅

  公众号|悦读致远高中生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