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细嚼慢咽”,乃正确的读书之法
我们在文字和阅读中成长起来,从古到今,优秀的书籍培养了多少名垂青史的文人志士,而我们有是否真正的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呢?
林志颖带儿子去法国旅欧时恰逢读书节活动,为期两周的读书活动中,小小志一周内就背会三本书,远超其他法国小朋友。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而工作人员却认为这会给其他孩子做出不好的榜样。依我看来,是小小志将次活动当成了一味地比赛,并没有真正领悟读书节的意义,也没有很好的掌握读书方法。
读书切勿“读过就过”。在文化不断充斥我们大脑的时代,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并非万事之难。因此许多人便不再珍惜书本的价值,读过且过,不再细读第二遍。久而久之,这本书便逐渐淡出脑海,与未尝读过无异。虞世南读书,不去追求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因此再也没有写出过好文章。文人志士都如此,更何况是我们呢?
苏轼读《周易》三天三夜不知疲倦,老吏史都认为他辛苦,而苏轼洒然不倦,反倒因收获知识而欣喜万分,因此苏轼就在文学上拥有极高的造诣,优秀诗词数不胜数,至今被人传颂。可见,读过就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读书要研究其精髓。在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很多人读书便少了古人的涵泳工夫,通常浮于文字的表面,不愿挖掘文字背后的深意,这样就不知不觉中抛弃了书之精华。
陈毅读书时保留读书笔记,他常将各类读书卡片分门别类整理好,能使其收益的摘录,他时常翻阅记诵,剖析其中的精髓。他甚至在看一本新书前,会先根据书名揣测大致内容,之后边看边对比,便于更好地理解书中含义。这种精度的精神不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吗?
读书并非“完成任务”。如今许多老师或家长给孩子指定了读书任务,如一周必须看完两本书等,将读书视为任务。书一本一本的看过了,但真正留下来的很少。孩子们不再对书“细嚼慢咽”,一味追求阅读速度,抛弃了读书的真正目的。正如法国的读书节活动,囫囵吞枣,只将读速度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感悟、领会与内化。因此,我们应将读书当做享受,而不是任务。
读书确实是好事,而错误的方式却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应该摈弃不当的读书方式,细细的品味书的内蕴,并有所助益,惟其如此,才是正确的做法。
上海戏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于琳芸
本文作者:于琳芸(公众号:北京文鑫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读书方法:“细嚼慢咽”,乃正确的读书之法
上一篇:读书方法:如何选好书
下一篇:三年级关于龙的作文:我和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