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稿
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稿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快乐的。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伟人交换思想”,“书是知识的海洋”,“……”这些都是关于书的名言,可想而知,书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没有书,我们得生活也不会那么得充实。我爱读书,因为书还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格林童话》,因为它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明星,闪着熠熠光辉。书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带我走进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世界。一个个优美的童话故事,能让我们知道更丰富的知识,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如《七只乌鸦》中的小姑娘,为了让哥哥们恢复人形,忍着痛切下自己的小指头,帮助哥哥们,让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聪明的小裁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不要拿你的长处和别人的缺点做比较。这些都让我们懂得了珍贵的道理。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味一杯淡淡的清茶;读一本好书,就像沐浴一场和煦的阳光;读一本好书,就像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读书让我变成了一个爱幻想的孩子,读书让我变成了一个有理想的孩子。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吧,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生命的芬芳!
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稿篇2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的话发人深省。书好比一剂良方,人读了书再愚笨的人读了书也会豁然开朗。一个人若不读书,那便是天底下最悲哀的事。你们爱读书吗?有爱读的书吗?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当然爱读书,也有爱读的书。我最爱的书是《鲁滨逊漂流记》,这该是本冒险小说了,不像《冒险小虎队》那么悬疑、不切实际。这是一本以水手历险故事为基础改编的书,作者肯定花了不少心思。整整28年!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孤单、寂寞,与野兽生活。当终于来了一个活人时,鲁滨逊该多么高兴。为了无障碍交谈,不辞辛苦地教他学英语;为了信仰统一,不发生宗教战争,教他信基督,拜上帝,读《圣经》;教他吃面包,吃动物肉,穿衣服。为了让一个食人生番成为后来的忠实伴侣、仆人,鲁滨逊花了巨大精力!而在鲁滨逊初上小岛时的无助、窘迫,父母的劝告一起涌上心头,作者又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写了鲁滨逊的心理活动。再后来与野人的战争,救下西班牙俘虏和星期五的父亲时,当见到一个活生生的欧洲人时,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去形容,看他的动作便一目了然了。此外,星期五的赤子之心也让我惊讶,一个曾经的食人族也会有孝心?但他接下来的行为证实了这一点:星期五在替西班牙俘虏用甘蔗酒搓脚时,不时回头看看父亲是否还在那儿。突然,他发现父亲不见了,立马跳起来往大石头方向奔去。直到看见父亲躺在大石头上才放下心来,原来他父亲为了舒展一下筋骨躺了下去。连我这种不易感动之人也不禁热泪盈眶了,一个食人族如此,更何况我们?鲁滨逊的智慧救了他,如果说上帝塑造牛顿是为了告诉我们地球上有万有引力;塑造霍金是为了告诉我们黑洞的性质的话,那么塑造鲁滨逊就是为了告诉人类还有一种叫智慧与动手能力的力量!
这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书,而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它表现的那种历险、勇敢以及其他所有语言所无法表达的精神,激励一代一代的奋斗指南。相信这部巨着会流传千古,有更多更多的人拿起它并为之疯狂,激励自己奋斗,奋斗,再奋斗!
再多的话我也不说了,这也竭尽我所能。只希望你和千千万万个你也能捧起这本书,捧起更多书如饥似渴地在书之海洋中遨游。谢谢你们,我的演讲完了。
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稿篇3
我看过许多书,也包括《小布头奇遇记》的精选版。然而,今年暑假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书的完整版。起先,我是挑选着故事看。越看越有趣,越有趣就越想看,于是我便按着顺序地细细品味起来。
小布头是一个小布娃娃,是一位"小老师"把他作出来的。他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小布头像我们每一个同学一样,他有多重性格:可爱;勇敢;善良......他的感情也很丰富:害怕;喜悦;任性......
小布头的故事有39个。每个故事都很平凡,都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我认为每一个故事却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我跟着小布头的奇遇。也好像自己在经历了一段生活的过程。当小布头的过失使饭粒儿撒得满地都是时,对苹苹的生气还不服气,认为撒了一点儿破饭粒儿有什么了不起。我也曾经浪费过粮食。当外婆批评我吃饭不要剩饭时,我也不以为然。小布头很任性,当苹苹批评他时,他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苹苹不应该为了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所以他赌气地离开了苹苹。我也很任性,听不得批评。当妈妈说我的缺点时,我会很反感的躲进房间,生气的哭,不会想妈妈的批评是为了帮助我克服缺点,而是光想自己的委屈,自己的自尊心没有得到保护。俗话说:知错就改,小布头就是知错就改的典范,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中小布头是幸福的,因为在他被拖进鼠洞后又见到了好朋友----小黑熊和布猴子。而且在鼠洞里一起赶跑了坏老鼠。
看到小布头的高兴事,勾起了我现在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也是幸福地,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事:和同学一起到体育公园溜冰;在滑雪场滑雪;在上海科技馆玩各种游戏;在东方艺术中心观看法国音乐剧"小王子"表演;在上海大剧院陶醉在钢琴王子朗朗的演奏中......我和小布头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我们享受的幸福是一样的。
小布头乐于帮助别人,勇敢地和坏行为作斗争。现在勇敢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因为很多人都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怕伤到自己的利益,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向小布头学习,要勇敢的和危害社会的不道德行为作斗争。
小布头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澎湃的心潮不能平静。我感情的升华难以抑制。我兴奋,因为我长大了;我感谢,因为我从中又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品德。我也要向小布头学习,要爱朋友。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学看,让它伴着我们受益终生。
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稿篇4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政法学院20xx级法学专业的晏群,下面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白鹿原》。
陈忠实曾经说,一个人如果在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干成一件大事,那他这一生就算完了。而他自己,十年磨一剑,正好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写完了他的成名作《白鹿原》的最后一个句号。而《白鹿原》也于1997为他赢得了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
我第一次接触《白鹿原》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语文教材上有这篇名著的节选,上课的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在他的课堂上我当时并未对这篇小说有太大的感触,对于文中所描写的麦田等场景也只是略微记得。再次接触到这本小说是在大二的选修课《文学与人生》的课堂上。在这门选修课的学习中,老师不止一次的向我们推荐了《白鹿原》,向我们描述他所理解的这篇小说的亮点及内涵。于是我又一次拿出这本书读了起来,照比第一次阅读,第二次翻开似乎读的不是故事,而是内涵。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整篇小说字里行间融透着对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语言富有厚重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非常丰富饱满,充满着浓郁的陕西地域色彩,细腻地描写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能够真实的反映渭河平原在那一时期历史变迁的曲折坎坷的过程。
《白鹿原》给我印象深刻也最喜爱的角色是白嘉轩,他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是个典型的顽固的封建家长的代表。对于儿子的教育始终是就是的封建教育,对于接受新式思想的女儿白灵宁愿断绝父女关系,也不愿让她违抗自己的安排。可同时他又是一个领导式的人物,出钱出粮节济周寡妇度过难关,真诚的称长工鹿三为三哥,两人之间有的是诚挚的感情,而无世俗的主仆辈分,修祠堂、办学堂;公布《乡约》,惩治赌博、吸食鸦片的族人。他恪守祖宗遗训,崇尚道德风尚,尊重君子重视教育。无论是治家,还是治族。他都刚正不阿、树德务滋他从不背人说话,也从不小声说话,一生光明磊落。他虽不近身“新文化”但却是具有农家天性淳良、兢兢业业等诸多美德的农民。他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他不仅是西北农民的骄傲,也是中国农民的骄傲。
与白嘉轩形成了对比的就是鹿子霖。鹿子霖心思不输白嘉轩,跟白嘉轩一起操办族里大事也十分稳妥,他的一生可谓风流倜傥,一生又拈花惹草,落得“儿子”无数,后又跟黑娃的老婆小蛾鬼混,谋害白孝文使其堕落不可自拔,而这些事又无人得知,一生又官运亨通,生活上可说几乎没吃什么亏。但其死相,又不免令人掩卷长叹。为何一个生前风风光光的人,竟以那副可怜相死去?我想就是鹿子霖一生做事无原则、胆小怕事的结果。
整篇小说有一个情节让我记忆深刻,不惊感叹命运对人的捉弄。文中描写了都怀揣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血的白灵和鹿兆海抛掷铜元的玩一个游戏,结果这个游戏让相爱的一对年轻人走向末路。他们根据抛掷铜元的结果,一个姓“共”,一个姓“国”,两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投入另一个政党,结果兆海入了“国”,白领却来到了“共”,国共合作破灭后,两人的关系自然也就也走上绝路。白灵痛斥国民军队残害异党,然而共军也在铲除奸细的过程中宁杀一百不放一个,白灵也就是在这场清查活动中无辜葬送性命。兆海本应去抗击日寇,结果却在绞杀共-军的活动中身亡。两个热血的年轻人没有将热血抛向心向往之的神圣战场,而是死在当权者自私丑恶的野心下。
我觉得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同学们,关于《白鹿原》的介绍就到这里,言有尽而意无穷,书有尽而事无穷,人有尽而世事无穷。让我们以欣赏的眼睛去阅读书籍,以书为鉴;让我们快乐的心情去阅读书籍,以书为友!
看完“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稿”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