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艾灸方法 冬季艾灸的最佳时间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因此,养生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艾灸养生也占了一席之地,艾灸养生属于中医养生的一种,其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具体的艾灸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具体的艾灸方法的资料,欢迎阅读。
具体的艾灸方法
第一:直接艾灸
将大小适宜的艾条点燃后直接放到皮肤上进行施灸,若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皮肤烧伤进行化脓,那么会有瘢痕出现;若是不需要将皮肤烧伤化脓那就不会产生瘢痕。
第二:间接艾灸
在将艾柱和肌肤之间需要有药物进行隔开,然后再进行施灸,生活中可以用生姜、大蒜或食盐等物品来隔开。
第三:艾条灸
将纯净并且质量合格的艾绒平铺在细草纸上,然后卷成圆柱形的艾卷,外面则用桑皮纸、胶水或浆糊封口,这种方法的艾灸又分为温和灸以及雀啄灸两种。
第四:温针灸
所谓的温针灸其实就是讲针刺和艾灸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保健方法,适合一些需要留针又需要艾灸的疾病。在操作的时候,我们需要将针刺进腧穴之后进行适当的留针,然后将艾绒捏在针尾巴上进行点燃艾灸,等到烧完之后去掉灰烬取出针。
第五:温灸器灸
这种艾灸的方法其实就是选择金属特制的一种器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筒灸,在施灸的时候讲艾绒放到器皿中点燃,然后盖上盖子,直到艾灸的部位皮肤红润就可以取下来。这种方法操作可以对身体起到温中散寒以及调和气血的作用,令身体更加健康。
冬季艾灸的最佳时间
艾灸使用后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冬季使用这种保健手段还具有暖身的功效,不过注意这种保健手段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的选择,这样身体才能够更加的健康。
艾灸其实就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热量,而这些热量刺激身体的穴位,最终通过肾经、经络以及体液的传导来激发身体的抗病能力,最终起到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以及扶正祛邪的作用。人为什么会生病呢?中医上认为这是因为人体阴阳失衡以及经络不通所导致的,所以想要治疗疾病一定要从这些原因上着手。艾条燃烧后会产生热量,而这个热量可以渗透进皮肤的深层,并且还会产生循经感传的现象,在气血的推动下达到祛病保健的作用。
艾灸是一种传统并且有效的保健养生功效,使用后具有防治早衰以及多种疾病的作用,但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首先在进行艾灸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体质,同时在专业人士的知道下进行,避免盲目操作。
一般情况下,体质虚寒的人群是比较适合进行艾灸的,这类人的身体症状具体表现为免疫力低、怕冷怕风以及手脚冰凉。不过阴虚火旺以及实热症患者并不适合艾灸,具体的症状表现为出虚汗以及舌红苔少等。除此之外,小编还建议肾功能不全以及孕妇、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艾灸这种方法,避免身体出现异常情况。
另外,每次艾灸的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避免出现问题。艾灸也没有固定的时间要求,只要你有空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无论是饭前饭后还是早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若是饭前进行艾灸,那么一定不能够太饿了,饭后则要选择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反正就是太饱或太饿都不行。
艾灸想要看到效果一定要讲究疗程,前三次最好是每天都进行艾灸,每个穴位时间控制在10分钟到15分钟之间,之后就可以每隔一天进行一次,十天为一个疗程,另外老人以及小孩的艾灸时间应该根据情况缩短。
在艾灸的过程中,冬天一定要注意别着凉了,并且不要再密闭空间长时间艾灸,因为在艾灸的过程中会产生烟雾长时间烟熏容易感觉恶心想吐,并且长时间封闭式艾灸也容易对呼吸道健康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冬季艾灸的最佳时间并没有强制要求,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养生保健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时间。另外,若是用艾灸条艾灸时间可以选择短一些,若是使用艾灸罐或艾灸器那么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一些。
艾灸养生保健的“四大穴”
艾灸养生保健的四大穴是守护我们身体的四大金刚。有病灸之可调理缓解,无病灸之可延寿百年。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经常有颈间酸痛、失眠多梦,畏寒拍冷、痛经、头痛等亚健康症状。艾灸疗法通过补充身体阳气,来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学会艾灸我们自己也可以操作。 人体有几百个穴位,怎样拿捏得准确?一般人能做到么?
其实,再多的穴位,总有关键的几个紧系全身,关乎性命。关元、命门、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可以说是腧穴里的四大金刚。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合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养生保健穴位的四大金刚
持国天王—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及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广目天王—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于脐相对,其气与肾相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病症。
操作:
艾灸条,每穴15分钟,三日一次,10次一疗程。
范氏艾灸罐灸,每穴4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增长天王—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疳疾、腹胀、腹泻、溃肠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多闻天王—三里穴 又名下凌,在外膝眼下三存疑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副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操作:
艾灸条,每穴15分钟,三日一次,10次一疗程。
艾灸罐灸,每穴4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艾”护生命,“灸”出健康
看了“具体的艾灸方法”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