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养生知识>养生常识>

什么部位出汗需要警惕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出汗是生活上的适应现象,一般是指从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那么你们知道哪些部位出汗要警惕呢?下面就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警惕的出汗部位

  1、腋下出的是“压力汗”

  压力过大时,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容易紊乱,表现为焦虑、抑郁、出汗。美国研究发现,当人承受巨大压力时,大汗腺就会促使汗水产生。由于大汗腺分布于腋下、乳晕、肛门等特定部位,因此这些地方更易出“压力汗”。这种汗水含有脂肪和蛋白质,混合皮肤上的细菌后,更容易产生汗臭味。沈雁英指出,如果想减少“压力汗”,人们应该学会缓解压力。出“压力汗”时深呼吸、喝点水、吃水果、喝牛奶等也利于缓解压力。

  2、头晕眼花出大汗可能中暑

  如果你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到阴凉处止汗后,马上觉得眼前发花、头晕目眩,说明很可能是中暑了。有时中暑还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沈雁英表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补水、休息,如症状无法得到迅速缓解,就需紧急送医。作为预防,应减少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外出;必须外出时,最好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注意补水;尽量清淡饮食,每天喝碗绿豆汤或绿豆粥,利于清热解暑。

  3、出“咸汗”表明运动饮水不足

  运动过程中汗水滴入眼睛是否感觉灼热刺痛?汗水干了之后,脸上是否留下白色印迹?这些都是“咸汗”(汗水盐分偏高)所致。平时喝水较多,且低盐饮食的人,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喝水不足,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专家提醒,在运动过程中增加饮水量,十分关键。

  4、汗有鱼腥味,也许吃错了食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资料表明,身体发出鱼腥味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所致。这类患者身体无法分解鸡蛋、豆类和鱼类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三甲胺。三甲胺会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产生腐鱼或臭蛋等难闻气味。这类患者一方面应去医院治疗,另一方面应尽量避免吃此类食物。

  5、颈后大汗淋漓当心血糖过低

  饭前血糖正常值为70毫克/分升~110毫克/分升。由于糖尿病或者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血糖低于70毫克/分升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其典型症状就是大汗淋漓、发冷或皮肤湿冷,特别是脖颈后及发际线部位。同时还应该注意是否出现心跳加快、颤抖、恶心、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沈雁英说,到了夏天,人们食欲不振、睡不好觉,更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作时,应换到阴凉处,迅速吃些饼干、水果、巧克力,或喝杯糖水。如症状没有改善,需及时送医。公共场合中,如有人出现低血糖,应主动提供食品和饮料,不要围观,保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6、眼球突出伴怕热多汗,留神甲亢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特征之一,此外还表现为身体消瘦、心率过快、精神紧张、难以入睡、大便次数增多等,严重时眼球出现突出。沈雁英提醒,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保证碘摄入量是防止甲亢的主要措施,如适当摄入海带、紫菜等含碘较多的食物。

  7、满头大汗伴四肢发凉,可能心脏病

  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满头大汗,甚至导致浑身湿透,脸色苍白或灰白,四肢发凉,并伴有心前区绞痛、肩膀放射性疼痛,应马上怀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沈雁英表示,心脏病发作时,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应、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就会导致出汗、胸痛,紧接着可能出现心率和血压骤然下降。心脏病患者应随身带好急救药以防万一,一旦发作,最好平躺休息,并把衣领扣子解开,情况严重时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8、孕期多汗常伴恶心、呕吐

  女性在特殊生理周期,由于内分泌变化,更容易出汗。美国研究认为,激素分泌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大脑的恒温功能,让它错误地认为人体过热了,需要通过出汗来冷却。沈雁英表示,女性在怀孕早期容易出汗多,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反应,此时应根据医嘱适当调理;更年期女性多汗,常伴发性格情绪变化及体重变化,饮食上应适量吃些富含大豆异黄酮(植物雌激素)的豆类制品,利于缓解潮热,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沈雁英说,针对不同的出汗情况,中医也有一套理论。不热、不运动就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应适当多吃山药、牛羊肉等。晚上睡觉时不自觉地出汗叫做盗汗,是阴虚的症状,可适量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热性食物,还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喝。

  不同部位出汗也能判断疾病。如头面部出汗多为气虚、脾胃有热;汗液自鼻梁和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肺虚病人;手足多汗多因气虚、肾虚,最好对症辨证调理。不管是正常还是异常出汗,都要注意补水,最好加点盐和糖以补充电解质,盐和糖的比例为1:2。

  出汗的方式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出汗疗法

  “出汗疗法”是祖国医学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发热出汗”不仅通经活络、活动全身器官,提高精神和恢复体力,而且具有可以调节神经的功能,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使内邪随蒸发的汗液排出。

猜你感兴趣

1.经常出汗的原因和建议

2.爱出汗什么原因

3.人体出汗多什么原因

4.糖尿病人为什么出汗多

5.腋下容易出汗是什么原因

什么部位出汗需要警惕

出汗是生活上的适应现象,一般是指从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那么你们知道哪些部位出汗要警惕呢?下面就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警惕的出汗部位 1、腋下出的是压力汗 压力过大时,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容易紊乱,表现为焦虑、抑郁、出汗。美国研究发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40岁女人吃什么食物养生
    40岁女人吃什么食物养生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女人一到中年就面临着身体机能及容貌衰老的局面,40岁女人要如何保养?吃什么饮食能养生呢?下面就随学习啦一起来了解下吧! 40岁

  • 春季养生保健有什么方法
    春季养生保健有什么方法

    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健康长寿。那么养生保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春季养生要点,欢迎大家的阅读! 春季养

  • 中医养生吃什么好
    中医养生吃什么好

    在中医上,吃什么能养生呢?关于中医养生食疗有哪些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中医养生饮食,欢迎大家的阅读! 中医养生食疗配方 一、腐竹风鸡煲 材料:

  • 春天吃什么可以排毒
    春天吃什么可以排毒

    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也要从头开始,健康的身体毒素少,而现代人饮食、生活不规律,身体毒素堆积多,春季养生就先排毒吧!那你知道春天吃什么食物可

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