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
高考答语文阅读题的时候,要注意运用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那么你知道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供大家阅读参考。
1、文章阅读策略
(1)边阅读边勾画。注意副词、代词与关联词。比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词语。
(2)边阅读边归纳。每读完一段,边归纳出段意。文章读完,文章的基本结构便总结出来。
(3)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4)阅读题目,找出选择肢相对应的区域。划出选项对应的区域,标出1a1b等字样,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内容。
(5)比对过程中,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可能出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倒置;强加因果;夸大其辞;随意逆推;篡改文义等错误。
2、选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即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4、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
5、仔细审题,返回原文
定位原则:
①通常是由题干出发,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关键词: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
②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的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对应一题。
要树立定位意识,每一题、每一选项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处定位。
6、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对照原文)
1.通过题干返回原文:判断四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把选项定位到原文的某处比较,重叠选项,选出答案。
2.作题练习要求:要有选一个答案的理由和其余三个不选的理由。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四书”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合称。
3,“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
4,《楚辞》是战国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新体诗。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撰,后由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之作传,全名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历史大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6,《国语》是第一部依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国别体史书;西汉编定的《战国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共十二国策33篇。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比《史记》少了“世家”,共四个部分组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9,《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宋),《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
10,《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据《水经》作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11,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共编选汉魏以来有关男女闺情769首,高中课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选自该集。
12,《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南朝人刘勰著成。
13,《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司马光编撰,所记史事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共1362年,按年叙事,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钦赐书名。
14,《四库全书》由清代永容、纪昀等编写,是清代官修的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内容分经、史、子、集四部。
15,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16,贾谊,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长沙。高中课文所选篇目有《过秦论》。
17,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初中学过他的《出师表》,是伐魏临行前呈递刘禅的奏章。杜甫的七律《蜀相》以他为题材,内容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桃花源记》是他的代表作。高中课文学过的诗歌有《饮酒》。
19,“初唐四杰”是指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0,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主要有王维、孟浩然;边塞派诗人主要有岑参、高适;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是边塞诗人。
2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的第二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2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3,韩愈,字退之,人称昌黎先生,唐朝古文运动倡导者。《师说》是第一篇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说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观点都具有深远意义。
24、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唐朝著名文学家。“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分别出自初中课文《捕蛇者说》和《小石潭记》。高中学过《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以独特的寓言形式讽喻时政,表达“顺应天性”的观点。
2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由他进一步完善成熟,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琵琶行》是他贬谪江州司马后感伤身世的诗篇,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令人唏嘘。
26,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他的《阿房宫赋》以秦朝的奢逸亡国为戒,发出警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选自绝句《过华清宫》。
2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政论性散文多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如《伶官传序》论述国家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其中名句有“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8,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六国论》以古讽今,指出“弊在赂秦”是六国破灭的关键原因,暗示北宋统治者的不当之举。
2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文及书法绘画均有很高成就。散文《石钟山记》体现景、情、理的统一,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反问。词的艺术性更强,《念奴娇·赤壁怀古》以雄奇的想象,烘托建功立业的古代英雄,寄托自我理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水调歌头》寄情中秋明月,感叹世间“圆”“缺”,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曲。
30,苏辙,字子由,与其父兄并称“三苏”。“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是《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哲理佳句,我们在高一学过此文。
31,柳永,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雨霖铃》是其代表作,“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2,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训俭示康》是选入高二课文的作品,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表达个人对物质生活的态度,劝告子孙保持廉洁。“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更是从为人、治国角度强调奢靡的危害。
3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时期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流露寂寞孤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篇末点睛之笔。
3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爱国文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将自己卧病在床壮志不改的衷心表达无遗。
35,杨万里,南宋时期诗人,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将当时西湖风光描摹得准确生动。
3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词人,风格多变。《青玉案》“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初中还学过《清平乐·村居》,描绘农家欢乐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7,文天祥,字履善、宋瑞,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指南录〉后序》表达誓死南归、一心救国的忠义。《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励志名言。
38,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结构通常是四折加一个“楔子”。每“折”用固定的一种宫调决定音调高低,采用不同曲牌表现唱词内容。如[正宫]是宫调,[滚绣球]是曲牌。关汉卿,著名的戏剧(剧作)家,代表作《窦娥冤》是杰出的古典悲剧。他和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1958年田汉为纪念他编写的历史剧是《关汉卿》。
40,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散文家,入选课文的散文《项脊轩志》借“百年老屋”兴废,怀念家人亲友,感情真挚。
1、时间分配:不要少于40分钟
邹寿元提醒,一般来说写作文不要少于40分钟,比较合适的40~50分钟。整张卷的答题时间安排上,有些考生可能古诗文阅读花比较多时间,有些可能是现代文阅读花很多时间。如果考试马上结束,作文还没写完怎么办?“赶紧结束,用结束的话语!”
2、审题的目的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即认真分析题目的意义和要求,从而决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等。
一般说来,话题作文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致离题。但也由于话题范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出离题之作。话题作文取材的范围宽广,不等于不要明确的中心。近几年,笔者无论是在高考阅卷中,还是在中考阅卷中,都发现一些跑题作文。可见不能忽视审题立意的训练,不能忽视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的训练。
3、明确中心,是写好任何文章的前提
话题作文所确立的中心,必须是话题范围之内的内容。如果所确立的中心不能被话题所包含,那么这篇文章就跑题了。中心明确了,就必须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任何命题方式的作文都需要我们精心选择材料、精心组织材料。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明显,但也仍有一定的写作上的限制因素。比如,在话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谓“有关”,含有“重合”,“交叉”乃至“搭界”之意,即有关系的,可以涉及到的等等。
4、怎样创新立意
别具一格,创新求异。构思往“独”里想一想,力图吃“独食”,立意要深要新。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话题作文有这个要求,立意即确立写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作文立意的四字诀为:准,切题不跑题;深,深刻不肤浅;稳,稳妥不走险;新,新颖不俗套。
为此,要启动开放思维: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辐射思维、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想,沿着话题的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围绕话题作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果(会怎么样)、法(怎样才能)的揣摩;对于话题进行情理的联想。尽可能把应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5、拟题要求:准确、简洁、有新意
作文占分比极高,考生普遍关心作文如何写好,不要无谓丢分。邹寿元说,审题是第一关,也是解决方向路线问题,尤其重要,“审错题意味着得分低,解决好审题问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他说,拟题有规律和要求,首先要准确,其次要简洁,第三才是有新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是一个好的标题,更能吸引评卷老师的注意,会有好的印象。”
他强调“扣题意识”,开头、中间和结尾都要扣题,有些考生扣题意识不强,文章跟题意若即若离,容易失分。
他介绍了面对作文题目的“工序”:看到题目,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意思,然后选角度,确定中心,接着是选材,然后是谋篇布局,语言表达。所谓的思路就是谋篇布局,要先完成前面的几道工序。
6、扬长避短,选好文体
对于文体,话题作文往往没有限制,允许考生在这方面自由选择。但是,对于文体不限制,并不等于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在话题作文中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这是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学生选定了自己擅长的一种文体时,还得严格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写作。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感受生活敏锐,叙事流畅,写人感人,不妨精选生活中精彩的片断,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学生想象能力强,联想事物精彩,叙事波澜起伏,写人亦真亦幻,不妨选出联想世界中的鲜明形象写成故事、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推理严谨周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热情奔放,不妨写成一篇意象纷纭的诗歌;有的学生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
7、扣住话题,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扣住话题的要求,缩小写作的范围,就会出现偏题、离题的毛病。因此,无论给出的话题是多么的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紧“包围圈”,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打“歼灭战”,把所选择话题的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以微知著”。比如这道作文题: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测量一只灯泡体积。这个擅长数学的助手左测右量,在纸上列出了一堆烦琐的计算公式。爱迪生见此,拿过灯泡,用水灌满后倒入量杯轻而易举的测出了灯泡的体积。
《伊索寓言》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农夫和他的妻子有一只母鸡,每天要下一只金鸡。他们想,母鸡肚子里一定装满了金子吧。农夫就将母鸡杀了,结果发现,这只母鸡与其他母鸡毫无不同之处,肚子里一只金子也没有。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捷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然而,像农夫这样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少见。对此,你有相关的见闻、体验、经历或认识吗?
请以“捷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对此作文题,学生必须在“捷径”这个大范围之内找出许多切合题意的小范围“写作点”,然后选择一个角度立意为文。这就需要运用聚焦思维,将话题聚焦到自己熟悉的,有感受的,占有写作材料的立意角度上。下面的切人角度就是通过扣住话题,缩小范围,化大为小,而来的:
1、方法对头,事半功倍;2、科学的道路上只有艰苦探索,没有捷径可走;3、提高写作水平不能靠捷径;4、成功的大门需要用勤劳的双手推开,不能走捷径;5、成才无捷径-拔苗助长式的补课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