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2020届高三模拟作文题选编及注意事项

时间: 文琼1297 分享

  临近高考,我们经常就要模拟考试,但是模拟考试的作文千变万化,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20届高三模拟作文题选编及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模拟1: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20次,给予100元“奖孝金”;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10次,给予50元“奖孝金”。

  实施前,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人每月看望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

  实施后,129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

  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核心是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制度,这一制度实施后,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奖孝金的驱使下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考生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脱离材料行文。

  2.立意限制。“奖孝金”制度实施后,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制度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比,便是考生的立意出发点,考生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谈谈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就事析理,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3.文体、体式限制。“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引导语限定文体为议论文。“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要求撰写的是“演讲稿”。考生在写作时要有文体意识、作者意识、对象意识,必须写成演讲稿的形式。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材料涉及“子女”和“护理院”“奖孝金制度”三个角度,考生可以站在任一角度进行思考和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联想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掌握的知识来组织文章。写作素材比较多,容易联系现实,联系目前现实生活中诸多与“奖孝金”相关的事件以及不孝顺父母,对父母物质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关注不够的社会现象,对材料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历史上的孝道传承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深入剖析。

  解题

  本题属于现象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本材料通过“奖孝金”制度,揭露了现代社会一些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反映了社会上孝敬老人的观念淡漠。尊老、敬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要如何对待老人?不仅要给老人晚年生活以物质保障,也要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满足。要发自内心地爱父母、敬父母、尊父母,不要因为某种目的去行孝。也可面向护理院,对这种制度加以肯定。本题考查了考生直面现实的分析探究能力和构思写作能力,也考查价值观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思考人生。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不计得失方为孝。

  2.用钱换来的还是孝吗?

  3.唤醒孝心意识,为奖孝金点赞。

  4.“奖孝金”实质是激励的艺术。

  偏题立意:

  1.奖孝金破坏社会和谐。(立意偏离了材料的核心)

  2.年轻人的消费观。(立意脱离材料)

  模拟2:思宜爱国,行亦爱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交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

  ——歌词《国旗国旗真美丽》

  材料二:五星红旗,是一种力量,守护着祖国的壮美山河;它是一种情怀,激励着奋斗的中华儿女;它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的色彩;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也见证了祖国一次又一次的腾飞。

  ——2019央视《开学第一课》

  材料三:西藏自治区102岁老人次仁曲珍阿妈深怀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天天在自己的家园升国旗,坚持近半个世纪;守护开山岛的王继才夫妇为国守岛永不言弃,用青春守护一面五星红旗,坚持升旗32年;新疆道德模范、“升旗手”——哈力克·依明27年用旧80面国旗,只为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村子上空。

  ——《新闻网》

  请阅读以上材料,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所给身份完成写作。

  ①2019年9月1日,收看完主题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的央视《开学第一课》,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分享自己的感受。

  ②2019年10月1日,学校将要举行升旗仪式,请你以一名护旗手的身份写一篇主题为“以五星红旗之名,燃中华儿女之情”的演讲稿,在国旗下讲话

  ③201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年周年,请你以“大陆中学生明华”的身份,给澳门某中学的念念同学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和感受。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多元化任务驱动型作文。引题部分给出三则材料,三则材料都指向“五星红旗”。材料从三个不同侧面依次讲述了“五星红旗”对欢乐童年的成长启迪、对当下全国中小学生爱国情怀的教育熏陶和对贫困地区升旗模范的精神引领。“五星红旗”作为国家荣誉和爱国教育的载体,催发我们思考怎样面对国旗、个人怎样与国旗建立关联、国旗怎样引领我们成长和国旗怎样见证祖国崛起腾飞等一系列问题。无视题目指引会造成离题。

  2.任务限制。任务部分提示考生必须“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所给身份完成写作”。三个任务——收看央视后的发言稿、在国旗下的演讲稿、写给念念同学的书信,考生只能选择其一完成写作,不能罔顾指令,把两个或三个任务关联起来。

  3.情景和写作身份限制。任务①的情景为刚刚收看央视《开学第一课》,考生要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分享自己的感受;任务②的情景是学校举行的国庆70周年的升旗仪式,要求考生以一名护旗手的身份写一篇主题为“以五星红旗之名,燃中华儿女之情”的演讲稿,在国旗下讲话;任务③的情景是澳门回归20周年庆典日活动当天,考生要以“大陆中学生明华”的身份,给澳门某中学的念念同学写一封信。考生写作时必须置身虚拟情景,面对预设听众,体现交际性,不能自说自话。

  4.文体限制。写作文体均为实用类文体,涉及发言稿、演讲稿、书信体。发言稿与演讲稿开头要有称呼、主题,结尾要有结语、致谢;书信体开头要有称呼、问候,结尾还要署名、署时。写作时除了格式规范、情感真挚,语言必须切合文体要求,引发共情共鸣。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热爱祖国、“守护红旗”的大主题是题目设定的,与“五星红旗”有关的成长经历、取旗—挂旗—升旗的过程感悟、爱旗护旗升旗的新闻故事以及青年学生怎样面对国旗、怎样把日常言行与国旗的引领教育落到实处的献计献策,都可以纳入写作范围。

  2.任务与身份选择是开放的。三个任务、三种身份,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课堂发言积极的考生可以选择写发言稿;有过升旗经历和体验的考生可以选择写演讲稿;平时不太喜欢表现自己的考生可以选择比较私密的书信体。考生任选其一均可完成写作任务。

  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写作要基于“国旗”又要不囿于“国旗”,要由“国旗”展开联想和思考展开行文,可以谈与“五星红旗”有关的感受与思考,也可以讲与“五星红旗”精彩故事,还可以记录“五星红旗”见证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考生的积淀不同,联想思考便不同,此题有人文底蕴和文化含量,考生要尽可能表现自己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累。

  4.用语风格的选择是开放的。发言稿与演讲稿,可以娓娓动听讲故事,也可以侃侃而谈立观点;书信体可以情真意切诉说家国思念,也可以绘声绘色讲述沧桑巨变,婉约言情、豪放说理、质朴讲述、清新抒情,均能出彩。只要站在听众和读者的角度设身处地,风格可以百花齐放,这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题

  本题属于多材料多元化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时代热点的理解以及文化领悟与传承能力。材料由三部分构成:引题部分给出三段材料——小时候《国旗国旗真美丽》的儿歌传唱、2019央视《开学第一课》对“五星红旗”的内涵阐释、各新闻媒体对贫困地区升旗模范的事实报道,三则材料紧扣“国旗”展开,散而不乱;任务部分给出明确任务,要求考生从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所给身份完成写作;要求部分给出常规要求,新增两项指令:“切合身份,贴合背景”。虽然高仿真2019年全国Ⅱ卷,但任务群数量有所减少,身份限制性有所加强,实用文体写作继续跟进。

  中华民族的“国旗情结”由来已久,2019年9月1日,央视“开学第一课”,更是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通过讲述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再度激起观众的澎湃爱国情怀,让人们认识到五星红旗不可撼动的地位。本题以儿歌导入、节目点睛和新闻剪辑为引导语,引发考生感悟思考,继而以任务驱动点燃考生的爱国情结与国旗意识,激发考生完成情景写作与交际应用写作的双重任务。考生可以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词切入,通过升旗故事的展开叙述、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和与澳门同学跨时空的对话,展现青年学子怎样面对国旗、个人怎样与国旗建立关联、国旗怎样引领我们成长和国旗怎样见证祖国富强等一系列问题的独到见解,让五星红旗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勾连,让爱国情怀得到升华和传承。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五星红旗迎风飘,男儿爱国壮志豪(发言稿)

  2.以红旗之名,扬爱国之情(发言稿)

  3.思宜爱国,行亦爱国(演讲稿)

  4.五星闪耀,红旗燃情(演讲稿)

  5.莲上红旗心,吾汝同胞情——给念念的一封信

  6.我们都是护旗手——给念念同学的一封信

  7.爱五星红旗,铸华夏丹心——在国旗下的演讲

  ……

  偏题立意:

  1.以青春之我,扬国家之威。(以谈论青春奋斗为主,偏离“国旗”这一核心话题)

  2.传承文化,为国效力。(重心偏离,以“传承文化”为主题)

  3.让澳门告慰历史。(落脚点放在澳门身上,立意局限于对澳门历史的回忆,写作重心偏移)

  4.澳门之美,美在优雅。(没有把澳门与大陆关联起来,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弄反了)

  模拟3:爱,让人生完美,让世界浪漫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作文题。“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考生审题立意时必须将思考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不可仅仅扣住其中之一来写。

  2.价值取向限制。王尔德的话强调的是爱自己,孟子的话强调的是爱别人,两句话都很有道理。二者组合到一起之所以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是因为命题人删掉了王尔德和孟子当初说话时的特定语境,又将二者组合在一起构筑了一种新语境。考生审题时不可轻易否定任何一方。

  3.思维限制。仔细思考这两句话,考生便会发现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开始,善待自己,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享受一生的浪漫;爱自己是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才可能懂得爱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何谈去爱他人?人和人的关系是相互的,懂得爱他人的人自然也能得到他人的关爱,这又是更高层面的爱自己。考生在审题时,要将两句话打通,进行统一的、辩证的思考。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考生可以写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可以写爱自己是开始,爱他人是延伸;可以写将爱自己与爱他人结合起来;也可以写关爱他人、礼敬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等。只要能扣住“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立意进行写作均可,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2.体验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的人生经历不同,对“爱自己”与“爱他人”的体验也不同。考生的积累与认识不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便不同。只要能扣住二者关系来写,能自圆其说,便是符合题意。

  3.文体是开放的。“体验”侧重于人生经历,适合写成就事明理的记叙文。“思考”侧重于自己的认识,适合写成议论文。

  解题

  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材料作文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写作能力,审题难度相对较大。

  审题时必须弄明白两句话的意思。“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理解王尔德的“爱自己”必须兼顾“终身浪漫”与“开始”。怎么样才能获得终身浪漫呢?自己活得从容自如是浪漫,在关爱他人中获得乐趣也是一种浪漫。这个“开始”可以侧重自身,也可侧重由自身到他人。孟子的原话是:“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全话既强调了要爱人与敬人,还强调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爱他人也是爱自己,敬他人也是敬爱自己。考生审题时要抓住命题人隐含在材料中的价值取向,将两句话结合起来,探究“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2.懂得爱他人的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3.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发展。

  4.爱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

  ……

  偏题立意:

  1.让世界充满爱。(偏题,偏离了“爱自己”和“爱他人”的关系)

  2.要学会爱自己(偏题,脱离了“爱他人”,未扣二者的关系)

  3.爱他人才更伟大(偏题,脱离了“爱自己”,未扣二者的关系)

  模拟4:秉承奋斗精神,谱写青春华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为什么而奋斗,70年如一日:一腔热血赢得一场胜利,一个身影成就一段传奇,一个名字铭记一种精神,两弹一星引爆一个时代,18个手印变革一种制度,两袖清风团结一个民族,千万身躯捍卫家园平安,时刻坚守抗击病毒入侵,舍身忘我撑起民族脊梁。我们永远铭记,正是这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七十年。未见春华,哪得秋实,奋斗是通往梦想的通行证。

  以上材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宣传片《致敬最美奋斗者》的片头语,它触发了你对青年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人文积淀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宣传片的片头语作为命题材料。宣传片的题目是“致敬最美奋斗者”, 材料一再强调奋斗二字:“我们为什么而奋斗”“正是这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七十年”“奋斗是通往梦想的通行证”。考生写作时不得脱离材料,不得忽略关键词“奋斗”二字。

  2.立意限制。题目要求考生回答的问题是:“它触发了你对青年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它”即宣传片《致敬最美奋斗者》,所以立意的指向应当是由这个片头语触发的对青年和时代的联想和思考。作为青年,应秉承奋斗的时代精神,承担时代赋予一代青年的责任。不可以忽略代词“它”,而把立意简单地指向“青年和时代”。

  3.价值观限制。这是一则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文材料,命题的指向在于弘扬“奋斗”的时代主旋律,考生不得背离这个价值观。

  4.文体限制。引导语“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提示考生,最好写成议论文。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奋斗”是个大的主题,考生可以围绕这一核心,回顾先贤的英勇壮举,思考当下青年的责任。作文立意要直面当下,书写历史赋予当下青年的使命,表达当代青年的承担意识和责任担当。考生只要能够围绕“奋斗”这一核心进行阐发即可。

  2.思考角度是开放的。材料的思考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再现历史场景,重点阐述历史先贤的“奋斗情怀”和不懈付出,也可以重点阐述自己对于时代精神的思考,进而对当代青年提出要求,展示出奋斗精神在当下的重要意义;也可以化大为小,以具体的场景表现奋斗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3.素材运用是开放的。考生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具有多元性。考生既可以着眼历史材料,以先贤们的历史壮举作为论证素材;也可以着眼现实,以时代英雄作为论证材料,展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奋斗精神,从而阐发奋斗精神对于当下青年的重要意义。

  解题

  本题是单则材料构成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着重考查考生对时代精神的理解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国家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的经济跃居全球第二,我们的政治和谐稳定,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平稳着陆,以强大的国家实力向世人展示出力量。回顾历史,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得益于国人的“奋斗”精神。因此,奋斗是成就事业的保障,是取得业绩的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秉承这种精神,书写时代的辉煌,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强盛。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求考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要求考生有熟知历史的文学文化积淀。

  考生要写好这篇作文,就要充分梳理1949年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的奋斗精神,充分认识这些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对于具体行文而言,要有线索意识。文章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要么采用时间线索,书写不同时代呈现出的奋斗精神;要么采用逻辑思维线索,从不同层面阐释奋斗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秉承奋斗精神,谱写青春华章。

  2.传承奋斗精神,铸造中国之魂。

  3.奋斗致青春,热血写传奇。

  4.承担时代责任,奋斗书写辉煌。

  偏题立意:

  1.发展科技,铸造国魂。(偏离了“奋斗”的主题)

  2.不变的奋斗精神。(只强调奋斗精神,忽略了青年和时代)

  3.不懈努力,成就自我。(材料中的奋斗者,都是成就了共和国辉煌灿烂七十年的楷模,“成就自我”偏离材料主旨)

  模拟5:秉中国精神,谱青春华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48年5月25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的生命之花绽放在炮火里,那一年,他19岁。

  1962年,塞罕坝是一片荒漠,来自全国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用了整整55年,把荒漠变成了林田。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歼一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这一刻,距中国首批舰载机成功着舰起飞仅仅十多小时,距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整整两个月,他实现了自己航空报国的诺言。

  2017年,13岁的女孩果果突患重疾,生命进入倒计时。女孩离世后,她的父母将女儿的器官捐赠给五个生命,这对平凡的父母解除痛苦的方式是付出更多的爱。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李云鹤,一生致力于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今年已80高龄,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他是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复原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光芒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践行者。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作为年轻一代的你对中国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家国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这是一道多材料组合式作文题。作文所给五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内涵。题目中“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光芒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一句既是对材料的概括,也是对写作内容的规定。中国精神内涵丰富,可以理解为奉献、牺牲、爱国、敬业、奋斗、大爱等,但考生要紧扣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进行写作,避免立意泛化,没有针对性。

  2.立意限制。题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即考生要围绕“中国精神”确定立意,写出“对‘中国精神’的思考和认识”,还要抓住材料中的“新的时代”“新的征程”等关键信息,写出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写出“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如此才是最佳立意。立意时要把“中国精神”和所给材料结合起来,不可空谈中国精神,也不可只以单则材料为基础进行立意。

  3.价值取向限制。所给材料中,无论是为国牺牲的董存瑞,还是航空报国的罗阳,抑或是大国工匠李云鹤,他们都是中国精神的践行者,对此材料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写作时必须颂扬“中国精神”及其践行者,或批判有违“中国精神”的现象,应展现当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正确的价值观。

  4.身份限制。题目中“作为年轻一代的你”规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即年轻人或青年。写作时要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谈对“中国精神”的认识和思考,即青年应当如何践行“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青年担当。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多元的。本题要求写出“你对中国精神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中国精神”概念较大,但题目所给五则材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抓手。五则材料展现不同的写作角度,考生可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进行立意。可以选择“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中国精神,可以选择“生活中闪耀真善美光芒”的中国精神,也可以兼谈两者。五则材料的组合方式有多种,因而写作角度是多元的。

  2.素材的选用是开放的。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从材料出发确定立意,但是在行文时考生可以展开联想,选用符合写作要求、能体现“中国精神”的素材。新时代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或“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光芒”的人,都在备选之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先锋人物、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中国天眼首席设计师南仁东、用量子追逐中国梦的院士潘建伟、护航索马里的北大女兵宋玺、感动中国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等,无不是“中国精神”的践行者,写作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组合式作文题。作文所给五则材料都体现中国精神的内涵,分为两个大的层次,一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中国精神”,一是生活层面中体现出来的真善美。具体来说,第一则材料是董存瑞的奉献青春的精神,第二则材料是塞罕坝精神中的奉献一生精神,第三则材料是科技报国精神,第四则材料是普通人身上的真善美,第五则材料是大国工匠精神。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还要抓住材料中的“新的时代”“年轻一代”等关键信息,写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如何认识和践行中国精神”。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传中国精神,做时代青年。

  2.秉中国精神,谱青春华章。

  3.中国精神筑大国脊梁。

  4.中国精神,勉励你我。

  5.中国精神,生生不息。

  6.融小我于时代,谱青春之华章。

  7.了不起的中国精神。

  8.践行中国精神,绽放生命之花。

  9.传承中国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10.书写中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偏题立意:

  1.人生在于奉献。(立意宽泛,未能突出中心)

  2.中国精神,先人智慧的结晶。(没有写出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3.扬奋斗旗帜,做时代青年。(偷换关键词,没有点明“中国精神”)

  4.大国工匠,为你点赞。(只抓住了单则材料,没有抓住核心概念)

  模拟6:点滴善行,成就美好人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地铁车厢内,一名男子将鼻涕纸扔在座位下面,有乘客劝阻这名男子,他却极力辩解。他身边的小男孩也催促他:“你赶紧拿走。”最终,小男孩在尝试三次之后,趴到座位底下将纸捡了起来。

  为防止烟台长岛的海洋生态遭破坏,游客不再被允许捡拾球石。一位游客的孩子捡了一块球石,工作人员耐心劝导,但这位游客说:“140块钱的门票,就拿一块不行吗?”“当买一块石头买不了吗?”“孩子哭了,就拿一个怎么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题目包含两则材料,一是地铁男乱扔鼻涕纸的不文明行为;一是游客无视规则捡拾球石,破坏海洋生态的不环保行为。考生要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及含意,并结合材料做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脱离材料的写作均为跑题。

  2.立意限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个写作要求强调“你”对这类事情的看法,这就提示考生还可以围绕此类事件分析阐述,表明自己的观点。材料隐含了命题人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对男子与游客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予以抨击,指出其错误的思想根源,倡导对社会公德的遵守与个人善行的积累,弘扬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思维限制。材料中的两件事极为相似,要认真解读其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材料。要在分析男子与游客不当行为与言论的基础上,适度延伸与拓展,在抨击错误行为的同时指出正确的做法,做到立论与驳论相结合,以体现考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4.文体限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引导语暗示文体为议论文,要符合文体特征。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自由的。可以就男子与游客无视社会规则任性而为的行为,谈遵守公共道德与提高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问题,或谈良好社会氛围营造的重要性;也可以从乘客与工作人员劝导无效的角度出发,谈维护社会秩序除了靠道德,还要靠法律的观点。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角度自由切入、充分思考,形成具有特色的文本。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在行文中,可以联系同类社会问题,立足现实展开议论,也可以谈公德、个人修养等相关问题;可以对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还可以举例、对比、评述等,联想要能够由此及彼,思考要能够由浅入深。总之,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人生体验、思想感悟,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文化积淀。

  3.文体自由。考生可以自由选择文体,但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突出文体特征。

  解题

  这是一道双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从立德树人层面引导考生关心时事,参与社会生活,彰显正确价值观。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全面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分析材料的内在关联,提炼出准确的立意,从而构思成文。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社会公德问题,男子与游客都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极力辩解。行文时要对这一现象作出分析,在批驳错误行为的同时,提出自己正确的主张,做到有破有立。如果能注重多种论证方法的有效运用,尤其是正反对比论证法,将会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如果是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最好能把道德建设与法律惩治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辩证分析,使思想深刻,从而体现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切题要准确,联想要丰富,思考要深入,论证要有力,表达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如果考生能做到这些,即能很好地完成这次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遵守社会公德,共建美好家园。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遵守规则,从我做起。

  4.点滴善行,成就美好人生。

  5.严于律己,砥砺德行。

  6.维护社会秩序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偏题立意:

  1.工作人员要加大劝导力度。(抓住芝麻,丢了西瓜)

  2.小男孩很可爱。(对材料把握不准,考虑问题不全面)

  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打擦边球,偏离主题)

  模拟7: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实乃大材大用——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学公布了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35名新聘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

  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自主发展:勤于反思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本作文题任务驱动性强,立意限制严格。题目所设置的背景为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要求考生为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而从辩论一方出发写辩论词,立意只能有一个,正方观点即“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大材小用”,或反方观点“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抛开这两个立意任意发挥都算跑题。

  2.内容限制。考生写作的内容必须围绕辩论赛展开,要站在正方或者反方的角度立意行文。写作的内容必须有极强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几组关键词: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大材小用。不论选择哪一方,必须围绕这几组关键词展开辩论。“社会关注”“网友调侃”的立足点都是顶尖名校毕业生该不该去中小学从教。如果断章取义,看到网友的调侃,就写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则属于跑题。

  3.文体限制。这是一道辩论赛反驳陈词类的作文,本质上属于议论文。材料规定考生只能从正方或者反方任意一方的角度展开辩论,很明显,考生必须以对方的观点为靶子进行反驳。因此,考生作答时,必须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做到观点明晰、论证有理有据。

  4.写作主体和写作对象限制。辩论会是高三年级开展的,高三学生正面临高考以及几年后择业等问题,因此应该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角度,围绕名校高材生中学从教的问题展开思考辩论,展现新时代青年对人生职业的规划意识,对社会的关注意识,以及对国家发展的参与意识。所以写作是要有身份带入意识和辩论场景下的读者意识的。

  开放性:

  1.观点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自由选择正方或者反方来行文。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话说,不至于泛泛而言、言之无物。

  2.论据选择是开放的。不论是选择正方还是反方,只要观点明确,站在己方立场,紧紧围绕己方观点进行辩论,考生就完全可以根据平时的知识储备,自由选择论据。论据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对人生发展的思考深度,以及他们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解题

  此类型题源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表达交流部分:学会辩论——学会反驳。综观题目设计,该题紧扣时事,有意识地让考生思考社会问题。此外,题目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能让教师注重对教材的研读,又能让考生在写作中提高核心素养。顶尖名校毕业生从事“普通职业”,本身就很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当年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的事件就曾引发全社会对职业选择的思考。名校毕业生是否可以从事普通职业,比如中小学教师等?从事了这种职业,又是否降低了身价?社会的关注点无非在此:辛辛苦苦考入名校,怎么说也要从事高大上的职业,选择普通职业会让大众的心理预期落空,但也会引发人们思考读书的价值,以及名校的育人价值。作文时效性强、思辨性高,不仅能让考生在写作中规划未来的人生职业,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还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正方或者反方来辩论。但是,考生不论站在哪个角度辩论,都必须做到观点鲜明,针对性强,理由充分,符合文体。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从正方角度: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大材小用

  2.从反方角度: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

  偏题立意:

  (原因:没有领悟到材料任务的限制性)

  1.顶尖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之我见。

  2.名校毕业生应该干什么?

  3.不能歧视教师职业。

  4.选择不同,各尽其才。

  5.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

  模拟8:国泰民安祖国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2019这一年,各行各业展开了一系列“向共和国70周年献礼”的活动,“庆祖国70华诞,展青春热血风采”,青年人走在时代的前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2月16日-29日,参加云南山区儿童支教活动后写下的日志。

  ②6月7日,写给某位担负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任务的工程师的慰问信

  ③6月12日,参加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后写给家人的信。

  ④9月29日,在学校庆祝建国7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稿。

  ⑤10月1日,收看“2019年建国70周年检阅士兵仪式”后的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审题

  限制性:

  1.主题限制。材料先阐明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各行各业展开了一系列“向共和国70周年献礼”的活动,并以此引出“庆祖国70华诞,展青春热血风采”的主题。考生应扣住这一主题来写作,否则存在离题的风险。

  2.身份限制。考生不管选择哪个任务,都要从“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视角展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考生要假定自己是上述已发生或未发生事件的见证人、“当事人”,要“切合身份”。

  3.价值判断限制。“庆祖国70华诞,展青春热血风采”主题中已经蕴含了明确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取向就是民族自豪感,就是要为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喝彩,为民族的复兴接力奋斗,展现青春风采。这就要求考生紧扣70年来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书写祖国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青年人要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心声。

  4.背景限制。题目明确要求“贴合背景”,即考生在写作时,不能忘了大背景: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2019这一年,各行各业展开了一系列“向共和国70周年献礼”的活动。同时要联系所选取事件的背景,不能脱离背景空谈感受、见闻。

  5.任务选择限制。材料给了五个任务,让考生自由选择。但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只能选取其一,不能离开规定的任务,自作主张另写一套。

  6.文体限制。材料下有“符合文体特征”的明确要求。考生要注意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有日志、有慰问信、有书信、有发言稿、有观后感,写作时一定要符合各自的文体特征。

  开放性:

  1.任务选择是自由的。材料中给出了五个具体任务,考生可选择任意一个进行立意,只要有所触动,都可入文。考生可从支教活动中书写祖国的发展变化;也可感受工程师的家国情怀,阐述青年的责任担当……

  2.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材料所给任务,写作视野开阔,可从各行各业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考生可以根据相关任务确定立意。生活在新时代,每个人都能够切实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变化,考生完全有话可说。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写议论文,直接发表看法;也可以写记叙文,记叙祖国的发展与变化。选择不同任务,就要完成不同文体或体式,如日志、书信等。当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前提是要结合材料,在具体任务下完成规定文体的写作。

  解题

  这是一道给定背景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先阐述了2019年10月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接着介绍了各行各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向共和国献礼;最后明确了写作的主题“庆祖国70华诞,展青春热血风采”,也讲明了青年人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做好自己的事情。

  作文的情境性很强,考生需要将自己代入到所选择事件的具体背景中进行写作。这提醒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识的背景、情境,如此才能有话可说,也才可能成就佳作。要注意每则任务前的具体时间,如任务①:考生需要假设自己在2月16日-29日,参加云南山区儿童支教活动,写出支教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任务⑤则要求以当代青年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感,关注我国越发强大的国防力量,感受军人保家卫国的情怀,以此激发自己的自豪感,并树立起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此外就是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如日志、发言稿、观后感等,这些文体特征既要体现在题目上,也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不可忽略。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响应国家号召,支教点亮人生。

  2.献身航天,用才华助力“中国梦”。

  3.维护世界和平,献礼共和国70华诞。

  4.七十年沧桑巨变,未来我任重道远。

  5.祖国发展我成长,民族复兴我奋斗。

  6.青春热血捍卫祖国和平,竭力奋斗助力祖国发展。

  7.祖国富强永久远,接续奋斗不敢忘。

  偏题立意:

  1.未扣住主题来写。

  2.没有扣住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写。

  3.不能切合背景,未体现情境,不能很好地契合材料。

  模拟9: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树立起巍峨丰碑。历史不断向前,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班级召开以“发扬老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结合与八十多年前的长征壮举有关的诗文、传说、人物或故事,联系现实,写一篇班会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材料主要围绕长征及长征精神来展开,这就要求考生只能围绕与长征及长征精神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同时,“结合与八十多年前的长征壮举有关的诗文、传说、人物或故事,联系现实”则要求考生既要通过这些诗文、传说、人物或故事回顾历史,又要联系现实,砥砺前行。

  2.立意限制。题目要求考生必须扣住“发扬老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这就要求无论是立意还是写作内容都必须紧扣主题,离开了这一主题则不符合立意要求。

  3.情境限制。主题班会是演讲稿的情境,演讲稿的内容既不能离开主题,也不能脱离主题班会的情境。考生必须严格按照情境的要求进行写作。

  4.体式限制。题目要求只能写演讲稿,不能写成其他文体。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长征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考生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精神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多种精神进行立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也是一个泛化的主题,考生可以发散出很多具体立意。

  2.写作内容是开放的。考生确定好立意进行写作时,既要写长征及长征精神方面的内容,也要写新时代长征的内容。回顾历史方面,题目要求结合八十多年前与长征壮举有关的诗文、传说、人物或故事,但选哪些诗文、传说、人物或故事是自由的;写现实方面时,可以写自己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也可以写怎样肩负国家使命。应该说,可以写的内容非常多。

  3.思考角度是自由的。考生可以扣住“发扬老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思考长征精神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发扬老红军长征精神,以及怎样发扬长征精神等;同时,也要联系现实思考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是什么,为什么要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如何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等。

  解题

  本题以“长征”这一重大历史活动为背景,具有时代特点,宏大背景与现实结合,能够充分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材料第一部分先阐述了长征的历史意义,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树立起巍峨丰碑;接着以新时代领路人的名言强调长征及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这部分内容是背景材料,更是写作的依据。对于长征精神的内涵,考生也需要了解。长征精神主要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牺牲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

  材料第二部分为作文的具体要求,明确告知考生写作的情境、写作的主题、写作的内容、写作的文体。实际上,这一部分阐明了具体的写作任务,规定考生审题立意及写作的方向。考生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写作。

  材料第三部分为作文的常规要求。这一部分规定了作文的基本要求,考生同样不能忽略。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牢记长征“初心使命”,行稳致远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新长征路上,我们都是奋进者。

  3.发扬老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4.用脚步丈量新时代的长征路。

  5.弘扬长征精神,让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6.勿忘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7.以新担当新作为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

  偏题立意:

  1.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片面理解材料,没有联系实际)

  2.长征路上的故事。(只是回顾历史,没有体现如何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3.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只写现实,脱离了长征及长征精神的内容)

  4.肩负时代使命,走好人生路。(未涉及长征及长征精神的内容)

  模拟10:坚守,才有大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在旧上海的斑驳光影里,街巷闾里中,穿着旗袍、擎着油纸伞的女子曾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如今,旗袍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今年99岁的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却依然默默坚守。海派旗袍制作,镂空细密,工艺繁复。80多年来,褚宏生一直坚持一针一线亲自缝制,精益求精制作每件旗袍,即便做一个小小的盘扣,也要花三个小时。无论机器怎样先进,褚宏生都不为所动。今天,人们称他为“活着的传奇”“上海滩最后一位裁缝”。

  ②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跳槽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常态”,求职更像是“尝试”,有人一年换5份工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李家华认为,“人们每个阶段的追求、想法不同,不是一份自始至终的工作能涵盖的”。

  ③2019年1月,人社部发布通告,拟发布15个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工程技术人员,而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也入围。电子竞技员“入围”新职业,一时引发人们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三则材料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守传统的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和完美;一是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新形势。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行文,考生可以综合两方面在整体基础上进行立意,也可以紧扣一方面立意,但需要体现出比较和权衡。

  2.价值取向限制。第一则材料从“旗袍大师”“活着的传奇”等词,可以看出命题人对褚宏生“默默坚守”行为的肯定。第二则材料命题人借李家华教授的观点表明专家对年轻人跳槽的“新常态”是认可的;第三则材料中“人社部通告的15种新职业”这一提示语暗中肯定人们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职业,甚至尝试拥抱新职业。所以考生在立意时不可轻易否定任何一则材料。

  开放性:

  1.角度是开放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考生的思考可以侧重于材料一,谈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仍然需要坚守工匠精神;也可以侧重于材料二和材料三,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谈既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积极应对,也要在实际工作中摒弃浮躁,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体验和感悟是自由的。考生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阅读积累各有千秋,对同一问题的体验和感悟自然也不会相同。写作时只须立足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相关积累,畅谈自己对坚守传统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完美和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新形势的感悟即可。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3.文体是开放的。“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侧重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适合写成议论文。“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则侧重于叙事说理,适合写成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写成形象性较强的说理散文。但是,不管选择哪种文体,一定要写什么像什么,有明确的文体意识。

  解题

  这是一道传统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给考生提供了两个对立面,侧重考查考生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和思辨能力。

  ①材料一讲的是褚宏生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工匠精神,虽然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他仍热爱自己的职业,坚持手工缝制,不怕费时费力,不怕效率低下。时代在改变,但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不变的。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在相对浮躁的今天值得肯定和褒奖,这也是我们走向未来、拥抱未来的态度和力量。

  ②材料二强调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年轻人要敢于追求,勇于尝试,积极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激发自己的潜能。尽管如此,尝试、挑战与坚守并不矛盾,不能抛弃材料一的坚守精神而走向浮躁。

  ③材料三侧重于新事物、新职业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接受,与时俱进,要敢于学习新技能,提升自我,适应新形势新职业的要求,这与材料二是一致的。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从坚守工匠精神角度立意,可以写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与弘扬,尤其是在相对浮躁的今天,人们更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坚守工匠精神,追求事业的精益求精。

  2.从适应社会变革的角度立意,可以写对待新事物、新职业的态度,要勇于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要与时俱进,树立自己的择业观,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3.从两者结合的角度立意,写既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积极应对,更要在实际工作中摒弃浮躁,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偏题立意:

  1.与时俱进,效率当先。(跑题,脱离命题人在材料一中隐含的情感态度)

  2.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跑题,脱离命题人在材料二中隐含的情感态度)

  3.远离不良职业,电子竞技员是电子游戏的帮凶。(跑题,脱离命题人在材料三中隐含的情感态度

  模拟11:让传统文化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月9日,华为发布了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鸿蒙”来源于上古传说,是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元气。其实,这之前华为发布的多款产品的命名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如手机处理器领域的“麒麟”、手机基带领域的“巴龙”等等。当然,不光华为,近年来,多个领域都出现了类似的命名,比如航天领域的“天宫”“嫦娥”“墨子”“悟空”,汽车领域比亚迪的“唐”“宋”“元”系列车型的车标……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或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审题

  限制性:

  1.写作方向的限制。材料介绍了无论是华为的“鸿蒙”系统、“麒麟”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都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紧扣传统文化来思考,否则就属立意偏差。

  2.写作价值观的限制。无论是华为对自主系统和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其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因素,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赞扬与自豪感。考生需要据此确立文意,才能切题。

  开放性:

  1.写作思维的开放性。从材料的隐性要求来看,涉及的虽是中国科技企业对设备的命名,但其中都有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考量。考生要从科技企业的做法议论开去,谈国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呼唤,谈每个华夏子孙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思维就开阔了。

  2.写作体裁的开放性。“明确文体”的要求,表明考生可用议论文表达对传统文化承继的深刻思考,也表达对传统文化式微的反思;也可用记叙等文体来抒发对承继传统文化的赞颂,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解题

  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题目侧重于对考生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具有科学性和思辨性。华为公司对自主手机系统和自主芯片的命名,以及我国对航天设备的命名,都富有传统文化的浓厚色彩,其中有着承继优秀传统文化的考量。材料引导考生对传统文化承继问题进行思考,这与当下整个中国对传统文化承继的呼声相契合,有很强的时代性。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让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心灵。

  2.承继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3.承继优秀传统文化,是企业的良心。

  4.让传统文化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偏题立意:

  1.新青年的文化观。(游离于承继传统文化之外)

  2.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优劣对比。(偏离材料的价值倾向)

  3.传统文化适合当代青年的审美吗?(偏离材料的价值倾向)

  模拟12:生活在仪式的渲染下绽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童话《小王子》中,有一段对白。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大家并不陌生。过生日,是一种仪式。成人节仪礼,是一种仪式。古人云:“沐浴焚香,抚琴赏菊”,沐浴焚香也是仪式。

  有人喜欢这种仪式,追求这种有仪式感的生活。他们认为,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撒,毫无期待,生活重复,乏善可陈,多么可怕。也有人却嗤之以鼻,认为仪式感是“伪精致”对生活的渗透,会导致对表面化、形式化的追求,甚至是虚荣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质化。还有人认为……

  对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题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小王子》中的对话引出“仪式”的内涵,并举例说明“仪式”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第二部分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暗含争议;第三部分给出具体任务指令。“对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你怎么看?”引导语中限定写作内容必须是个人对于“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要求考生审视个体生活,观照自我心灵,反思并总结感受。

  2.立意限制。考生要思考“仪式”和“仪式感”两个词语的不同内涵,对于“仪式”,材料的解读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借助形式符号,侧重指礼仪秩序等流程;“仪式感”则重在“感”,表达人们在“仪式”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心理认同、价值归属。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后者是前者的内核。

  对于“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命题人并未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考生可以见仁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材料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场景,考生须在多维的比较中申明自己的观点,不可只谈一点,不及其他。

  3.文体限制。“你怎么看”“谈谈自己的看法”等引导语暗示考生选择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为佳。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引导语给出了“仪式”的内涵与两种不同的观点,考生既可以认同,写仪式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仪式点亮生活,仪式感的重要意义等;也可以否定,写生活不需要过多仪式,没有仪式感又何妨等;还可以辩证分析仪式与仪式感在生活中的关系。视角可微观,感受自我在生活中通过小仪式带来的积极正能量;视角也可宏大,思考仪式对于文化与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

  2.联想和思考自由。“仪式”的表现形式很丰富,考生可自由联想,这就给考生构思选材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考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思考的方向和行文的角度自然会不同。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当下较多作文关注宏大主题的背景下,本题颇接地气,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关注心灵,且考查考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对于“仪式”和有“仪式感”的生活,考生既可以肯定,写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不等于形式的外壳,诗与远方需要寄托;仪式感让平凡的生活成为诗意的世界。也可以否定:没有仪式感又何妨,何必追求形式,踏实生活即可;真正的仪式在人们的心中;少些仪式,生活会更加高效自由。也可辩证看: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仪式感未必都要有仪式。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驾仪式之舟,览生活之美。

  2.仪式方法,精神生活。

  3.仪式可贵,追之有度。

  4.仪式之式可无,仪式之感为重。

  5.生活在仪式的渲染下绽放。

  6.于仪式中寻找诗与远方。

  偏题立意:

  1.仪式即形式,舍弃为佳。(完全否定仪式的意义,偏离题意)

  2.我的生活我做主。(将“仪式”的外延无限扩大,导致文章没有针对性)

  3.生活需要好好品味。(没有涉及与仪式、仪式感的关系,偏题)

  模拟13:提升认识,加强锻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部分学校尝试将课间操改为网红舞蹈。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喜欢节奏欢快、时尚阳光的韵律,不喜欢传统的广播体操,而网络上的一些舞蹈不仅符合孩子们的喜好,看上去健身效果也不错。不少孩子对传统广播体操有了“枯燥”“呆板”的印象,有的态度懒散,有的干脆逃避缺席。

  广播体操能否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家长犯了嘀咕:在幼年跳成年舞蹈,真的有益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我国舞蹈界的专家曾对当前的少儿舞蹈培训班表示担忧:少儿学习舞蹈要遵循人体发育、舞蹈训练的规律,缺乏热身的运动会带来伤害。上述说法耐人寻味。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改革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积极操练,强身健体”,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审美情趣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思维核心限制。材料核心事件是“部分学校尝试将课间操改为网红舞蹈”,考生的立意和写作必须立足于这一核心事件,亮明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观点,并阐述看法和理由。任何脱离这一思维核心的写作都是跑题。

  2.思维情景限制。“网红舞蹈”“传统的广播体操”“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等内容,材料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不难发现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当前社会。正是因为时代发展了,在网红舞蹈的冲击下,一部分人才感觉传统广播体操“枯燥”“呆板”。这是材料给考生提供的思维情景,考生写作时要立足当下时代语境,具有思辨性。

  3.价值取向限制。“看上去健身效果也不错”“广播体操能否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在幼年跳成年舞蹈,真的有益孩子的健康成长吗”“舞蹈界专家曾对当前的少儿舞蹈培训班表示担忧”,从这些话语中,不难发现命题人隐含在材料中的价值取向:反对将课间操改为网红舞蹈,但主张广播体操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

  4.写作主题限制。考生写作必须紧紧围绕“倡议大家‘积极操练,强身健体’”这一主题来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5.读者和文体限制。“面向本校(统称‘改革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即在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要面向中学生;文体要求选择演讲稿,即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内容立足于中学生的认识,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富有感染力,达到倡议目的。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多元的。演讲的目的是倡议大家“积极操练,强身健体”,围绕这一目的可以谈传统广播体操的科学性,号召同学们提高认识,积极锻炼身体,不要被网红舞蹈炫酷的一面迷惑;也可以谈广播体操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中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不断创新,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摒弃“枯燥”“呆板”的面孔,增强对中学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锻炼兴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可以从中学生发育规律入手,谈什么才是适合他们的锻炼方式,进而号召他们提升认识,积极操练,强身健体。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2.考生思维是开放的。“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考生可以站在肯定“操练”的角度,也可以站在否定“舞蹈”的角度先驳后立。当然,只要不违背“强身健体”的宗旨,“操舞”结合也无妨。

  3.写作行文是自由的。考生可以侧重于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正确引领;也可以侧重于道理论证,注重启迪,让听众自己感悟;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文章内容上可以侧重认识与思考,也可以侧重希望与建议。这就给考生写作行文提供了较大的开放性。

  解题

  本题和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全国卷Ⅱ一样,都是提供情景、明确文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选材新颖,具有时代性,贴近中学生的生活,能激发考生的思考,提升考生的思辨能力。在审题上,注重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和写作任务指令的理解;在行文上,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写作能力。在立德树人方面,引导考生冷静观察世界、热心干预现实,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科学“操练”,强身健体。

  2.认识操练,主动操练。

  3.“操练”要科学,舍“舞”而取“操”者也。

  4.莫因时尚弃“操练”,遵循规律是根本。

  5.积极“操练”也不妨“操舞”结合。

  6.积极“操练”,健身与课堂教学兼得。

  偏题立意:

  1.科学锻炼,强身健体。(偏题,范围过大,没有紧扣中学生和课间操)

  2.舞蹈培训班要遵循学生身体发育规律,不可唯利是图。(跑题,不扣“积极操练,强身健体”的倡议目的)

  3.只要能锻炼身体,跳什么都一样。(跑题,和材料中的价值取向不一致)

  4.网红舞蹈阳光时尚,更适合学生锻炼。(跑题,违背隐含在材料中的价值取向)

  模拟14:学习英雄精神,再创民族辉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今日中国之繁荣昌盛,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英雄的前赴后继,流血牺牲。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国古语云:“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当下,部分人由于没有经历过英雄们的特殊时代,而在网络上对英雄事迹进行质疑,甚至出现诋毁英雄人物的现象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

  在新学期升国旗仪式中,你要面向全校同学演讲。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看法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家国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交代了“建国70周年”的大背景,这就要求考生行文时要紧扣时代脉搏,在祖国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写作。作文材料中引用的郁达夫的名言,体现了英雄在我国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引用的古语,体现了铭记历史的重要性。然后,点出了当下部分人否定英雄的做法。这是作文写作的出发点,若脱离材料,只抓住“英雄”二字大谈特谈,则极容易落入话题作文的泥潭。

  2.立意限制。题目要求考生针对当下部分人“质疑英雄事迹,甚至诋毁英雄人物”这一现象,去谈自己的感触和思考,这是对立意的限制。考生必须结合材料内容,表达自己对此现象的认识。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中的“英雄”指的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所以立意时应该肯定英雄,否定诋毁英雄的行为,立意为敬畏英雄,向英雄学习。命题人让新时代的高中生面对社会现象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意在引导考生不忘历史,敬畏英雄,让考生明白中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如果考生立意为对英雄的否定,就是跑题作文。

  4.身份的限制。材料提及“在新学期升国旗仪式中,你面向全校同学演讲”,这对考生的写作身份做了限制,即考生的身份必须是在校的学生,写作面对的对象是“在校的学生”,在这个特殊的交际语境下,行文时要注意表达的语气和提出建议的方式,这样才容易达成共情共鸣。

  5.文体限制。文体驱动要求写成一篇演讲稿,因此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以及语体特征。

  开放性:

  1.写作内容是开放的。扣住“英雄”,可写的内容非常多。可以写70年来的英雄事迹,也可以写英雄在祖国发展中起到的多方面作用,还可以抨击当下诋毁英雄的行为,对同学们发出号召并提出希望。

  2.表达方式是开放的。虽然题目对文体做出了明确的限制,但对演讲稿来说,可叙可议可抒情。考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选用不同的形式。

  解题

  本道作文题材料紧扣时代脉搏,以大时代为背景,所以写作时应以“建国70周年”为背景,在此背景下,围绕“对英雄事迹进行质疑,甚至出现诋毁英雄人物的现象”展开论述。本篇作文价值取向明显,总体审题难度不大,在行文中,要体现为什么要敬畏英雄,即英雄人物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等。在此基础上号召同学们铭记历史,向英雄学习。具体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演讲稿这一文体特点。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勿忘历史,敬畏英雄。

  2. 敬畏英烈,守住民族底线。

  3. 英雄岂容诋毁?历史岂容亵渎?

  4. 扬英雄精神,助华夏腾飞。

  5. 时代不止,英雄不逝。

  6. 敬畏英雄,不忘来路。

  ……

  偏题立意:

  1. 论历史的重要性。(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2. 一分为二看英雄。(错误的价值观)

  模拟15:严格教育彰显深沉大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看到“背包客”“徒步”“越野”等词,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年轻力壮的成年人。近日,某著名主持人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与女儿参与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活动要求在4天的时间里,走完甘肃张掖高台县的76公里沙漠,平均每天要走近20公里,这对大部分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挑战。这个4岁的小女孩因为爬沙漠,脚上起了水泡,腿上长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到了中午,本该午睡的时间,她却在走路。

  此事引起网友的热议,相关评论异常激烈。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这则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是材料的引子,由当前的几个流行词语引出核心事件;二三句介绍某主持人与女儿参与沙漠徒步活动,是材料的主体部分;最后一句“此事引起网友的热议,相关评论异常激烈”,意在引发考生思考,即对材料事件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材料的中心事件是某主持人带4岁幼女徒步穿越沙漠活动,题目要求考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规定了写作内容不应脱离这一核心内容。

  2.立意限制。材料中“此事引起网友的热议,相关评论异常激烈”,说明这一事件的复杂性,“热议”和“激烈”评论意味着人们对这一事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必须态度明确,对材料中主持人教育幼女的方式进行价值评判。

  3.价值取向限制。考生可以从正面立意,肯定材料中主持人的做法;也可以反对这种做法,主张教育行为要适当,严爱要结合。材料所述事件虽然是有争论的,但从“对大部分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挑战”,小女孩“脚上起了水泡,腿上长了密密麻麻的红疹”,“本该午睡的时间,她却在走路”等语句可以看出,这种行为有明显的不当之处,写作时最佳角度应是对教育的宽严方式做辩证分析。

  4.文体限制。这是一篇社会热点现象类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的写作能“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写作时应对这一现象发表看法,适合写成议论说理类文章。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多元的。对于材料中主持人带幼女徒步穿越沙漠这一行为,考生可以赞同,谈严格教育、磨难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可以反对,谈教育要遵循规律,应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严爱要有度等。写作角度是自由的。

  2.素材的选用是开放的。本次写作要依托材料,但也要从“幼女徒步穿越沙漠”这一事件联想开去。考生平时积累的关于严厉、磨难、苦难、挫折等方面的素材都可以使用。当前社会比较热门的“虎妈”“狼爸”现象也可作为事例。如“虎妈”蔡美儿,“狼爸”式教育的代表郎朗之父、董卿之父,“猫爸”式教育的代表李天一之父李双江、张默之父张国立、“我爸是李刚”事件的当事人李刚等,可分别作为正面或反面的写作素材来用。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所选材料为社会热点现象和话题。首先要认真审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提供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权衡和选择,确定写作方向,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某主持人带着年仅4岁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小女孩经受和大人一样的艰苦考验,引起网友的热议。网友热议的焦点应是这种徒步穿越沙漠的方式,究竟在4岁小女孩的人生成长中有多大的意义。对于此,自然有的人会赞成,有的会反对。考生在写作时,无论对该事件持何种态度,都应当观点明确。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赞同这种做法:

  1.吃苦不是坏事,坚毅、勇敢的性格需要从小培养。

  2.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点赞。

  3.言传身教的逆境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反对这种做法:

  4.“狼爸”不可取,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应循序渐进。

  5.吃苦教育不能极端化,以防过犹不及。

  6.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强加的未必就是爱。

  (如有其他写作方向,只要符合材料的内涵亦可)

  偏题立意:

  审题流于表层,不能抓住核心事件;没有整体意识,不能总结出核心话题;不能透过表象看到事件的本质。试举以下几类:

  1.扩大概念。(如写生命、人生、生活、中国等)

  2.缩小概念。(如写坚持、梦想、挑战、目标、志向、年轻、炒作、盲从等)

  3.落入俗套。(吃得苦中苦、阳光总在风雨后、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4.表达不明。(过犹不及、中国少年强等)

  5.立意表层。(健康、运动、背包客、旅行等)

  6.语言直白。(你舒服了,你孩子呢;不,你不能这样;趁年轻,不留遗憾;没有不可能的事等)

  参考题目

  1.刚柔并济,扬帆远航。

  2.严格教育彰显深沉大爱。

  3.请以呵护对幼苗。

  4.教育应有度,磨炼需缓行。

  5.适当吃苦,快乐成长。

  6.磨炼诚可贵,适度价更高。

  7.尊重教育规律,切莫揠苗助长。

  8.吃苦是人生辉煌的铺垫。

  9.坚毅品格,从小培养。

  10.经受磨炼,方能蝶变。

  11.逆境教育,不可或缺。

  模拟15:刚柔并济,扬帆远航

  近日,一位主持人分享了自己与女儿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小女孩伤痕累累引发热议。对子女严厉要求固然重要,但温情的呵护与正确的引导也不可缺少。因而,我认为,教育要严爱有度,刚柔并济,如此方能扬帆远航。(扼要概述材料,简要分析,得出观点)

  刚,磨炼刚强意志!(分论点一,句式凝练有力,从严格教育对个人成长作用的角度来写。)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炼,才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困难是懦弱者的拦路虎,是刚强者的垫脚石,沙漠中的风沙与酷热日后也许都会成为小女孩儿成功的跳板。君不见,乒乓皇后邓亚萍的球技之所以炉火纯青、所向披靡,是因为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多块球拍被握出沟槽而浑然不觉。无臂钢琴师刘伟脚下功夫神奇,风景无限,是因为他夜以继日练琴不止,脚趾被磨出多个水泡而从未放弃。磨难会助人成长,让小女孩儿经历沙漠旅行,其中的痛苦日后定会回报之以幸福。(引用泰戈尔名言论证磨炼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列举邓亚萍和刘伟的事例,说服力强,论证分论点一。)

  柔,铸就美好人格!(分论点二,呼应分论点一,从温情呵护对个人成长作用的角度来写。)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仔细思索。诚然,让孩子经历一些磨难可以磨炼意志,但我们也不应忽视温情呵护与教育引导的作用。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父母总是一心为了孩子,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温暖的呵护。材料中,小女孩儿要承受对大部分成年人来说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挑战,未免不近人情。若是将难度降低一些,既锻炼了孩子又呵护了孩子,岂不更好?一味的严厉并不合适,曾经“虎妈”“狼爸”一度走红,但是这真的是他们孩子想要的吗?温情呵护对于孩子人格精神培养的作用不可或缺。(论证分论点二,有理有据有节。举“虎妈”“狼爸”事例,反面论证。)

  刚柔并济,扬帆远航!(综合分论点一、二,明确中心论点,照应标题及开头。)

  严格教育并非严酷折磨,而是对孩子的一种要求。温情呵护并非盲目溺爱,而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人们需要回首,需要反思,需要正视。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并不简单,一味的强硬或溺爱都会给孩子带来创伤,而只有严格与关爱并济,才会给孩子插上翱翔的翅膀,使其抟扶摇而上于九天,去触摸那梦想的蓝天。(论证“刚柔并济,扬帆远航”,辩证分析,说理充分,语言形象。)

  刚柔并济,方能扬帆远航!让严格与关爱润及每一个孩童,浇灌他们焦渴的灵魂,助推他们健康成长。终有一天,他会徒步穿越人生的沙漠。(发出呼告,照应标题、开头,再次强化观点。)

  点评:

  本文立意准确,中心突出。观点鲜明,贯穿全文。围绕教育的宽严立论,即“刚柔并济,扬帆远航”,认识深刻,思维全面。语言形象、简洁、凝练、精粹。结构清晰,首尾圆合。

  模拟16:要“零门槛”,更要“高门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扬州文化馆在开馆之初就确立了“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的办学理念,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其零门槛的做法让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材料二:国学大师陈寅恪立下遗嘱,其作品出版必须繁体,而且必须竖排;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也因为作者不同意简体字出版而只有繁体字版。这些书籍为阅读设置了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

  现代社会,常常以零门槛、低门槛来吸引大众,而一些学者却自设门槛,有意将一些人拒之门外。

  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你是如何思考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命题方向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信息意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本道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一个是“零门槛获好评”,一个是“自设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立意要求是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的思考,所以文章立意应紧扣“设置门槛”,而非“门槛”本身。任何脱离“设置门槛”的写作都是偏题甚至跑题。

  2.价值判断限制。两则材料中行为人所持观点对立:一是扬州文化馆“零门槛”的做法获得广泛好评,一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和钱钟书故意为自己的著作设置“高门槛”。但需要注意的是,陈寅恪和钱钟书设置“高门槛”其实是秉持着严肃的学术态度而对读者提出了一定要求,并非故意刁难读者,更不是拒绝读者。所以虽是看似对立的观点,却不能简单否定一方,考生要深入探究二者的良苦用心。

  3.文体限制。“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要求考生所写的必须是议论性文体。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两则材料对“设置门槛”持不同态度,材料一为“否”,材料二为“是”。考生写作时可以侧重于材料一,论述在某些方面,面对普通大众可以设置零门槛,以吸引大众的积极参与;也可以侧重于材料二,论述在某些方面必须设置较高的门槛,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学术;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论述是否设置门槛应该区别对待,当设则设,不当设则不设,当低则低,当高则高。这就给考生审题立意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

  2.考生的思考是开放的。从文化馆的“零门槛”,到陈先生、钱先生的“自设门槛”,材料中的“门槛”都具有抽象的意义,不是具象的“门槛”。“门槛”一词具有多个意项,考生可以联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门槛”展开思考,这就给考生的写作选材和论证提供了极大的自由。

  解题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类似于2019年浙江卷。材料提供了两个看似对立相反的观点,比浙江卷的作文提示信息更少,相对增加了难度。材料提供了两个观点:文化馆的“零门槛”备受大众欢迎,国学名家自设的“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零门槛”深受大众欢迎毫无疑问是对的,国学大师坚持设置高门槛的做法也不能妄加否定。题目巧妙回避了考生一刀切的思维习惯,要求拓展思维,增强其对生活的思辨能力。

  与以往常见的作文题目相比,本题呈现出对生活更加深入的思考,侧重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在这道作文题中,“门槛”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涵,“门槛”现象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本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考查考生的联想能力和思辨能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设置“零门槛”还是“高门槛”,要区别对待。

  2.设置“高门槛”还是“零门槛”,要立足生活实际。

  3.如何设置“门槛”才最合理?

  ……

  偏题立意:

  1.拒绝生活中的“高门槛”。(偏题,立意片面,犯了一刀切的错误)

  2.“门槛”文化。(偏题,题目核心词是“设置门槛”而非“门槛”)

  3.对“门槛”的思辨。(偏题,题目核心词是“设置门槛”,而非“门槛”)

  模拟17:我为“礼”发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决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重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注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并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实,很虚假。

  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的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题

  限制性

  1. 内容限制。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所给材料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介绍重视文明礼节的价值意义和当前一些人对“礼节”的不当认识。所写内容必须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并选取其中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根据写作要求,行文时还要注意“提出希望与建议”。

  2. 立意限制。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的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即这是对立意的限制,考生必须“结合材料内容”,从中选择合理的角度,围绕“礼节”这一关键词进行立意。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礼节来立意,避免空喊口号,空洞无物。

  3. 价值取向限制。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材料对“礼节”持正向肯定态度,“可是”这个转折体现了命题人对后面不认可“礼节”的三种认识的否定,审题上没有太大难度。行文时必须肯定礼节的重要性,挖掘其价值,或批评、否定社会上一些人的不合礼节的言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开放性

  1. 立意角度是开放的。立意时可以立足材料的前两句,从正面谈重视礼节的价值意义,也可以立足材料的第三句,写对礼节的三种不当认识的批评与否定。可以选一个方面,也可以兼谈多个方面,立意角度是多元开放的。

  2. 对“礼节”的认识和思考是开放的。礼节绵延千年,融于生活。一人独处可以守礼;家人互敬、兄友弟恭是礼;社会上公民遵守规则、讲究秩序是礼,国家间交往也要循礼。考生的认识和思考是开放的,可写的角度很多。

  解题

  本题系仿照2019年全国卷I命制,着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这一话题。既延续了优良的传统,又重视考生的现实思考,引领考生对当代文化进行思考: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讲礼节?试题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材料涉及礼节的过去和现实,礼节和个性,礼节和真实等一系列关系,切合考生实际,因此人人有感触,人人有话说。

  所给材料共三句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第一层,说明重视文明礼节的重要性,“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并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第三句为第二层,谈当前一些人对礼节的错误认识。第一种人谈礼节与时代的关系,很显然是不恰当的。当代社会仍然需要注重文明礼节,文明礼节不等于繁文缛节。文明礼节要随时代发展,但绝不能弃之不顾。第二种观点谈礼节与个性的关系,要明白注重礼节不是要抹杀个性,二者并不矛盾,个性会因注重礼节而闪光,而礼节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展现。不合礼节的个性是盲目和任性的。第三种观点谈外在行为与内心认识的统一问题,或者可以理解为讲礼节的真假问题,注重礼节贵在真实,只有做到心行合一才能实现人格的升华。总而言之,凡是能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围绕“礼节”进行立意的,即为符合题意的方向。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乘文明之舟,扬礼节之帆。

  2.秉文明礼节,谱人生华章。

  3.我为“礼”发声。

  4.重视文明礼节,谱写时代华章。

  5.注重礼节,家国永昌。

  6.重视礼节,你我同行。

  7.新时代仍需注重礼节。

  8.崇尚文明,注重礼节。

  9.讲究礼节,心行合一。

  10.讲生活礼节,树文明新风。

  11.让礼节与个性齐飞。

  12.礼节个性,可以兼得。

  13.讲求礼节,绽放个性。

  14.礼节虽小,其善甚大。

  15.颂礼节之诗,歌文明之章。

  偏题立意:

  1.注重礼节,方可成功。(夸大礼节的作用)

  2.内心认同比实践礼节更重要。(观点有待商榷)

  3.人,贵在真实。(脱离了关键词“礼节”)

  4.道德为立身之本。(将关键词换成了“道德”)

  5.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扩大了“礼节”的概念)

2020届高三模拟作文题选编及注意事项

临近高考,我们经常就要模拟考试,但是模拟考试的作文千变万化,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20届高三模拟作文题选编及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模拟1: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 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20北京期末高三语文考试作文考什么
    2020北京期末高三语文考试作文考什么

    每次期末考试前,都有人咨询上次考的是什么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20北京期末高三语文考试作文题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

  • 2020高三新型冠状病毒高三作文素材5篇
    2020高三新型冠状病毒高三作文素材5篇

    新春佳节刚刚过去,但这个春节我们每个人都过得并不轻松,武汉乃至全国的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那你知道高三新型冠状病毒高考作文都有那些吗

  • 语文作文评分依据是什么
    语文作文评分依据是什么

    随着高考脚步的不断逼近,考生们的精神也进入了最紧张的状态。到了此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就算其他科目还能继续努力,但作文要想增分难度太大。现

  • 怎样写一篇高分作文
    怎样写一篇高分作文

    随着高考脚步的不断逼近,考生们的精神也进入了最紧张的状态。到了此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就算其他科目还能继续努力,但作文要想增分难度太大。因

36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