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备考资料>

2022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时间: 自畅0 分享

对于历史的学习很多人都会觉得望“史”莫及,那么我们应怎样学习好历史呢?其实列好复习提纲就行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㈠、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①、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

②、私学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形成了诸子百家。

2、主要流派

①、道家:老子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③、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④、儒家: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施政、君舟民水、性本恶。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㈡、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并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形成背景

①、汉武帝初期社会危机加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②、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③、汉武帝举贤良对策,选拔人才。

2、代表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4、历史意义:他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汉武帝加以实行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起用儒学家参政,以儒家五经为教科书〔诗书礼易和春秋〕,兴办太学和郡县学。

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

㈠、产生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汉唐以来三教合一趋势的推动;

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需要新的统治思想。

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程朱理学: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格物致知(认识论);朱熹特别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核心思想);致良知、知行合一(认识论)。

3、二者异同

①、同:都继承了孔孟思想、主张理是宇宙万物本原、以纲常伦理维护君主专制、重视主观意志的作用。 ②、异:

a、对天理的定义不同:程朱认为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认为是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 b、认识理的方法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知行合一〔通过反省内心得到天理〕。

㈢、理学影响1、消极影响:用纲常伦理约束人们,维护君主专制,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2、积极影响:注重气节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封建制度腐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江南工商业

者的经济实力增强;文化上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离经叛道的异端李贽:认为是非标准应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②、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③、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区别对待亡国与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王夫之的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知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3、历史影响: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强调人的价值及其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㈠、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达,平民地位提高和积极参政。

2、思想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主张法律应体现人性,个人应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评价:强调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

4、历史影响:①、积极影响:智者运动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②、消极影响: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㈡、苏格拉底

1、主张: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知德合一,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2、评价:其思想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名言: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①、同: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都强调人的价值。

②、异:智者学派鼓吹绝对的民主政治,而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智者学派重视自由而忽视道德,而苏格拉底重视道德并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㈢、柏拉图(作品:《理想国》)

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㈣、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1、主张:人类在整个自然界中是级的〔提高了“人”的地位〕。2、名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㈠、文艺复兴(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

先进知识分子对宗教神学钳制思想的不满。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主要特点: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和借助宗教题材,宣扬人学反对神学。

4、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①、文学三杰:但丁《神曲》:率先批判教会的丑恶现象,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薄伽丘《十日谈》:抨击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学代替神学,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②、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拉斐尔《圣母像》通过宗教题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③、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赞美人的伟大和高贵,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5、历史影响:开始动摇了神学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㈡、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残酷压榨。

2、揭开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3、特点:改革宗教教义,否定罗马教廷的,提出人文主义宗教观。

4、马丁·路德的主张: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教徒有权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简化宗教仪式;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5、历史影响: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三大新教,开始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三、启蒙运动(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在法国形成高潮。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㈠、历史背景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壮大并展开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

2、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影响巨大;

3、文艺复兴运动做了思想准备,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教会的受到了挑战。

㈡、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含义: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㈢、主要特点:既明确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又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设想。

㈣、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伏尔泰〔领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抨击天主教会,提倡天赋人权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①、主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行政权归于国王,说明他赞成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律应体现理性。 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4、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主张人要自由也要自律;主张主权在民。

㈤、历史影响

1、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2、在它的推动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x专制王朝并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推动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开始发明于西汉初期,东汉蔡伦进行技术改进发明了蔡侯纸,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代开始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3、火药: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两宋广泛用于军事

4、指南针:司南是最早指南仪器,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5、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古代文学(新的文学形式是时代变化的产物,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㈠、诗歌1、《诗经》: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四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句尾多“兮”,《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产生于封建大一统时代;其特点是半诗半文、手法夸张、用词华丽。

代表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4、唐诗:

①、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②、代表人物:初唐王勃和陈子昂;盛唐李白和杜甫;中唐白居易针砭时弊,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 ③、唐诗类别:边塞诗雄奇壮观,英武豪放;山水诗意境幽深,寓画于诗;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5、词:

①、产生:唐代。

②、特点:长短不齐,便于抒情。

③、类别:婉约派和豪放派。

④、宋词繁荣的原因:随着商业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词的特点更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

6、散曲:产生于宋代,特点是通俗生动;元曲由散曲和元杂剧构成。

㈡、小说

1、产生与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志怪小说如《搜神记》,唐代的短篇小说传奇,宋代的说唱小说话本; ②、明清四大名著:《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秀的长篇小说。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上: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扩大;

②、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㈢、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平民化(世俗化、大众化)。

三、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

㈠、书法艺术

1、汉字演变:商朝形成完整体系,演变顺序是甲篆隶生草楷行,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发展阶段: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以后是自觉阶段。

3、书法特点:

①、草书:线条流畅纵横,审美价值极高。

②、楷书: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

③、行书:兼具楷书规矩和草书放纵,审美和实用价值兼备,雅俗共赏。

二、绘画艺术

1、国画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国画发展历程

①、战国时期从萌芽走向成熟→东晋时期人物画形神兼备→隋唐时期融入了外来风格;

②、两宋画学兴起,当时画坛亮点是风俗画(反映当时绘画发展平民化趋势);

③、元明清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其特点是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三、戏曲艺术

1、发展历程

①、专业艺人出现:春秋战国的优伶。

②、戏曲艺术成熟:元杂剧。

③、江苏昆曲形成:明代。

④、国粹京剧: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同光年间成熟。

2、地方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一、物理学革命

1、近代实验科学的开创(17世纪初伽利略)

①、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②、特点:注重观察和实验。

③、地位: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经典力学的创立

①、背景: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伽利略开创近代实验科学奠定了基础。

②、创立: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③、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④、地位: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意义,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3、相对论的创立(20世纪初爱因斯坦)

①、背景:经典力学无法解释19世纪物理学上的新问题。

②、特点: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③、地位: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与量子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量子论的创立(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诞生,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正式建立)

①、背景:人们对物质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经典力学无法解释微观粒子运动。

②、地位: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标志创立)

1、背景:

①、x神学创世说对生物学的禁锢。

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x神学的冲击,追求实践的理性成风。

③、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

④、19世纪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⑤、19世纪初拉马克提出了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2、基本主张: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3、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地位的看法;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㈠、工业革命(产业革命)

1、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殖民扩张导致海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工场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发明单动式蒸汽机,18世纪80年代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3、影响:

①、推动了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推动了工厂、工业城市和工业国家的产生;

③、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推动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乘坐轮船或火车等交通工具出行〕。

㈡、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

1、背景:工业革命的推动;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2、重大发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内燃机的创制。

3、影响:

①、推动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

④、推动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其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⑤、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如乘坐汽车或飞机等交通工具出行,家用电器〕。

㈢、信息技术革命

1、背景:1946年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冷战的推动。

2、互联网的建立和发展:1969年美国建立,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3、影响:

①、推动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②、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③、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新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

④、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巨变〔如网上购物〕;

⑤、一定程度上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沉迷于网络〕。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㈠、师夷长技思想

1、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提出: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写的《海国图志》。(肯定了西方军事上的先进)

③、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中体西用论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形势,洋务派形成。

②、含义:“中体”是指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的根本;

“西用”是指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④、实践:洋务运动

a、内容:创办民族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出国

b、意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㈡、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变法思想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

③、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④、局限: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a、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和变法图存。

c、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引入西方进化论。

③、实践:戊戌变法。

④、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㈠、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辛亥革命x君主专制,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②、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较快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2、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来改名为《新青年》)

3、两地:新青年是主要阵地,北大是主要活动基地。

4、代表:

①、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

②、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③、鲁迅:发表白话小说,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④、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⑤、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5、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意义:①、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空前解放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

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原因:中国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失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十月革命的影响;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2、途径:著文创刊,成立组织,创办学校。

3、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1、高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要有阶段性,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是要重视知识的广度。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多读一些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2、高中生大部分的知识来源都是来自课堂,高中生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想要提高历史成绩,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预习可以对历史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也可以在听课的时候对历史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上课的时候可以把重点、难点都记录在笔记上,课后在根据课本和笔记进行复习。

3、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高中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每一个历史老师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高中生可以多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4、历史是一门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对于历史知识点仅仅是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还是应该注重对历史史实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基础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在以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5、高中生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调动自己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了解历史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发挥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其次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有计划的去学习。

学好历史的方法

1、需要一定的理解。很多时候,历史知识点不是不需要记忆,而是需要去理解。我们能够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往往并不是依靠硬记。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单独阅读书上的文字,还不足以真正理解了这些历史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地图、表格、绘画,以及改编的故事来理解。

2、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比较分析法在很多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可以能够更好的帮助你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如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对比;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2021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2021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2020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归纳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0

2022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

对于历史的学习很多人都会觉得望“史”莫及,那么我们应怎样学习好历史呢?其实列好复习提纲就行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高中历史必修三提纲第一单元 中国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07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