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文范文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塑造品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文篇一
一、激趣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以在教学现代文时教师应注意导入的方式,精心设计导入的语句,通过包含情感,情真意切的一番话,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活跃起来。
二、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的教学理论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一般来说,阅读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浏览。这也叫作略读。这是指用较短的时间通读文章一遍,对文章有个大体的了解,为下面的精读做准备。
2.提问。在第一遍读完文章后,我们会产生一些疑问。这时,我们应把疑问记录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开始第二遍的细读。
3.精读。这也叫作细读。这是阅读的关键一步。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弄清词句的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解线索,把握主题,解决自己在略读中产生的疑问。
三、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多读对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的隽永材料。在课堂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提高语感很有帮助。如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月光像“笼着轻纱的梦”;荷花绽开的如珠似星,含苞的像羞涩的少女;荷香缕缕,仿佛歌声缭绕;微风拂叶,泛起“凝碧的波痕”;叶下流水脉脉多情……这使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味觉多方面去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和作者一起“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作家的表现功力,品评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深入体现渗透在审美对象创造主体的情感态度,从而真切领会作者以荷塘月色为喻,旨在表明他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意志和情感。再如,阅读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这样就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冷寂中挚切追求与憧憬,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日骋怀”而陶醉;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四、思维
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阅读理解更加准确、深入。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教师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与直观性、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形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其中,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例如,教学宗白华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中国绘画、戏剧存在的形象,切实进入“虚”中,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再如,教学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授应引导学生认真把握作者的观点,从中感悟到想象是再创造的手段,再创造艺术离不开想象,因而,需要加强形象思维培养。
2.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同形象思维不同,它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事物的结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经过学习得来的,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中包括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指从一个基本出发点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思维,如同一个车轮,从轴心出发向周边引出许多辐条一样。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及规律,推知事物的本来面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灵活、巧妙、敏捷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给准可让学生极力发散思维的点,并且通过点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思维的乐趣,从而逐步形成习惯。
五、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说明,只有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可能获取新知。学生的问题越多,好奇心就越强,兴趣也越浓,注意力才越集中,从而思维活跃,积极研究解决问题。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今后能否撬起阅读这个“地球”。课堂上,教师应切忌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分析,而应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去探索,去说出自己的体会,去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六、求实
在阅读过程中,我倡导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体会,而不受老师和参考书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着各自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对一篇文章的感悟和理解也不可能相同。因此,他们在读的过程中都会有独特的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就是我提倡的求实。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学生对陶渊明的归隐有了意见上的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遁世的表现,他不能融入到社会中,是逃避的表现;而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他过的是一种平凡人的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是真实的人生。教师这时不能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应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阐述自己独特的、个性的、有价值的理解,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应积极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欣赏文章,从而使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文篇二
一、注重整体阅读感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主要依据载体,也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所在。学生作为文章内容的学习者和领悟者。理解文章的主旨则是最为核心的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深入体味作者的写作时的思想情感。
在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存在“尝浅辄止”阅读心理,忽视了对文章整体阅读。这也就为后面的理解感悟埋下了隐患。对此。笔者以为,注重整体阅读感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不妨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抓主旨语句法。根据文章的写作思维规律,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往往是作者所要着力表达的主旨,因此,不妨从文章开头或者结尾进行分析概括;(2)写作背景运用法,“言为心声”,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往往就是文章的思想情感环境氛围;(3)分点合并法,即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每一段的段意分析人手,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组合成具有一定整体意义的语句,来表达文章主旨。
例如,在苏教版(下同)必修五“直面人生”《记念刘和珍君》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就文章的整体阅读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1)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迅速阅读完文章,并通过由文章的首段和结尾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建议学生就文章的注解一中的时代背景知识作简要的分析,以此来体味“记念”的价值意义;(3)建议学生就文章的六个大段分别概括段意,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概括能力。
二、注重文章阅读探究,知晓命题者的命题依据和意图
语文阅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得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探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知道文章的内容,还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揣摩出命题者的命题依据和意图,提高阅读理解的目标性和有效性。
笔者以为,注重文章阅读探究,知晓命题者的命题依据和意图、主要体现在:(1)在围绕文章主旨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注重文中精彩之处的赏析,特别是一些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的话题内容;(2)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一些具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往往是命题者命题的主要内容;(3)注意文章的思想情感,通过揣摩作者的精神世界来进行语言表达,需要一定的语言概括技能,也是命题者比较喜欢的命题考点:(4)注意文章的思路和发展命脉,掌握文章的发展动向,进而进行阅读的拓展延伸。
例如。在语文读本必修4莫言的《小说的气味》阅读中,我们不妨建议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做“命题者”,并就自己的命题依据进行表述。教师就其中的命题思路作简要的阐述,以此为学生的命题提供方向。
三、注重阅读解题技巧。为阅卷者提供精彩之处
阅读理解的深浅是通过一定的评判形式予以体现的,阅卷者往往依据的是考生的答题结果。而非考生的阅读理解过程。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能够会阅读,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题,进而提高自己的答题得分点。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以为,注重阅读解题技巧,为阅卷者提供精彩之处。以下几方面不容忽视:(1)注重“原汁原味”,因为“阅读答案皆在文中”。根据近几年的阅读试题分析。越选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得分率就越高;(2)概括文章内容做到“言简意赅”,让阅卷老师能够体察到你的阅读智慧;(3)注重自身的思维延伸表达,在符合文章主旨大意基础上,能够显出你的阅读水准。
总之,我们在破解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低效的同时,应该按照“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思维,鼓励学生在多阅读现代经典名文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的阅读理解思维,深入理解感悟文章的要旨所在和思想情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深入领悟命题者的意图,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