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做题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敕(chì)造 翠幄(wò) 宸(chén)翰 笑靥(yōn)

  B.朱拓(tà) 执拗(niù) 歆(xīn)享 栈(zhòn)道

  C.扪参(shēn) 恬(tián)然 跬(guǐ)步 敛(liǎn)容

  D.藩(pān)篱 蜕(tuì)皮 曳(yè)兵 鸡豚(t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打量 厢庑 不经之谈 横七树八

  B.踌躇 窟窿 百无聊赖 遍体鳞伤

  C.桅杆 锻练 微不足道 相依为命

  D.搁置 闪烁 虚张声势 气势磅薄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  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②阿盟首脑会议的推迟或许能使人  ,认识到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分歧和弥合这些分歧的迫切性。

  ③这句话一出口,乱糟糟的会场立刻沉寂下来,人们  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报以热烈的掌声。

  A.许诺 惊醒 首先/继而

  B.承诺 警醒 先是/继而

  C.许诺 警醒 首先/继而

  D.承诺 惊醒 先是/继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卷全国的审计风暴,并非杀鸡骇猴的表面文章,而是廉政建设的大手笔。

  B.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

  C.苏凤麒以他惊人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在天文学方面初露头角的机会。

  D.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始作甬者。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到: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B.“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C.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

  D.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      。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水资源分配问题上,需要注意取用水的优先权安排。水应该优先用于维持生命和满足人民,当然,除了饮用水还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

  B.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C.在“‘新钙中钙’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某些歌手表现出的较低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是20多岁的人的作品。

  D.在最活跃的中国经济的长三角,缺电缺煤缺油给经济带来的损失,可能甚于去掉的“非典”,因此,有人提出中国要重返“节约闹革命时代”。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危(高)乎高哉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刘鹗所续。

  B.《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现代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孔乙己》《故乡》是其中的两篇;《祝福》选自他的另一部小说集《彷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②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③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④,陋于希⑤世而尚⑥友千古。”

  注释:①手版:古时大臣上朝所持的笏。②谮:诽谤,说坏话。③行部:巡视自己管辖的地区。④茕嫠:孤寡之人。⑤希:迎合。⑥尚:崇尚,重视。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敦颐至,一讯立辨      辨:辩论

  B.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无及:来不及

  C.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污:玷污

  D.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任:推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疾求知南康军

  作《师说》以贻之

  B.抃再镇蜀,将奏用之

  寡人之民不加多

  C.因家庐山莲荷峰下

  因遗策

  D.是能辨分宁狱者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周敦颐性格耿介、处事干练的一组是( )

  ①敦颐至,一讯立辨 ④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②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⑤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③虽下之,民不肯从 ⑥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敦颐,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的旧名而改为敦颐。在任分宁主簿时,只一次就审结了一个积案,被推荐做了南安军司理参军。

  B.周敦颐性情耿直,宁折不弯,当酷吏王逵不按法律判处一囚犯时,他敢于与之争辩,在自己的意见遭到拒绝后,他扔下笏板回家,打算辞官而去。

  C.周敦颐在担任合州判官时,处事有方,信赖下官,常常将一些未经自己这手的事情,音乐会下官办理,老百姓拍手称快。

  D.周敦颐是一位明于断案、关心百姓、不媚权贵、胸怀磊落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其品行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深得世人景仰。

  第Ⅱ卷(共81分)

  三、(23分)

  14.将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译文:

  ⑵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

  译文: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⑵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⑶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⑴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特点。

  答:

  ⑵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感情的特点。

  答:

  1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意思。(不超过16字)(2分)

  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埋头在实验室里的“科迷”、躺在书本上的书呆子,还是一个关心政治的社会活动家。青年时代受到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从那时起,他就自称是社会主义者。他热烈支持俄国十月革命,认为这是一次伟大的社会实践;才能取又对斯大林时期愈演愈烈的政治迫害和意识形态上的专制深为不满。他说:“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答:

  18.仿照示例,为下列两条对联的上联拟写下联。(4分)

  例:天下皆乐人长寿

  四海同春树延年

  ⑴江山如画千里秀

  ⑵花香满院春风至

  四、(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9-22题。

  蒺 藜

  晨义

  河滩上生长着蒺藜。贴紧地面,长长的茎蔓向四周伸展,绿绿的一层,低过所有的草。也开花,浅黄的吧,不知道来没来过蜜蜂。也结籽,籽就是蒺藜,密密的,起初是青绿,等到秋天熟了老了,就变成灰白。混在沙土里,若不是扎了人的手脚,就绝对难发现它的存在。

  而少年却喜欢光了脚丫,在沙地上活动。温柔的沙地是他们永远也享不完的福源。河水清浅,沙粒洁净。一群群的小青条飘来摆去,如清风吹动的银针,又像银河里的星星,闪烁迷离。这种鱼异常鲜美,可半天捉不到一条。别看它们静若处子,你一伸手,就瞬间无踪,迅捷得令你茫然无措。那些透明的小虾,弓着身子往后跳,一下一下很好玩。水边地堰上的茅草有很深的根,直直地向下,是去找深处的水。耐心把周围的沙扒开,就能拔出细长的一条,颜色洁白,滋味甘甜。因为扎得太深,总有一截断在沙里。白腊是一种灌木。枝条柔韧结实,弹性极佳,是好战的少年做弓的良木。砍下几条,不大功夫,光滑的腊条就变成了少年战斗游戏中辉煌的武器。蚂蚱多是大头的飞蝗,后腿强健有力,振翅而起,咯咯作响,飞得又高又远。待它落下,悄悄接近,脱下鞋子猛扣过去!这时候蒺藜就出现了。听见“哎呀”一声,知道是踩上了蒺藜。拔掉蒺藜,脚掌已是血迹点点。零星的蒺藜还好对付,若不幸踩在蒺藜棵上,那就无法想像。

  地上为什么会有蒺藜昵?它专为扎人而生吗?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去探究。没有谁去特意拔除这种东西。割草的人也总是躲开它,如果不留心而收进了筐里,也要把它挑出来扔掉,大概怕扎了牛舌头吧。

  河边的少年都知道河滩上有蒺藜,却没有一个惧怕,没有一个因为可恨的蒺藜而放弃那片温柔的沙地。挨过扎的脚依然赤裸,依然无拘无束活蹦乱跳;而且脚掌越磨越厚,越扎越硬,跑在沙石上,不再感到疼痛。后来长大了,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想一想当年的蒺藜,就没有了任何的忧虑。原来苦难的教程,自少年就已开课启蒙。蒺藜不只长在地里,它其实无所不在,而且有各种各样。只要你在大地上走动,总会遇到它。脚掌越大,扎上的蒺藜就越多。但无论何种蒺藜,都只能被踩在脚下。它头上的角,永远也不能被高举;它身上的刺,永远也不会是锋芒。它对人的伤害,始终都是失败的证明。没有哪只脚,为几颗小小的蒺藜而停止行走。蒺藜,蒺藜,小小的小小的蒺藜!

  现在,不知道上河滩上还有没有那么多小小的蒺藜,还有没有那么多野兔般的赤足少年玩耍奔跃。有时就发出奇想:拿一把镰刀,去割蒺藜,做一件少年时期没有做过的事。

  (选自《散文》2004年第2期)

  19.文中写了少年在河滩沙地上的哪些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20.联系全文看,少年为什么没有人因为可恨的蒺藜而放弃那片沙地?(6分)

  答:

  21.“蒺藜不只长在地里,它其实无所不在,而且有各种各样。”这里的“蒺藜”是指什么?试从你的生活中举出一例。(4分)

  答:

  22.“蒺藜,蒺藜,小小的小小的蒺藜!”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分)

  答:

  五、(40分)

  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选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台湾著名实业家王永庆出身于贫苦家庭,又是长子,从小就担负了很多粗重的活。每天一大早起床,赤着脚,翻过小山去挑水,往返五六次,之后再帮着做其它家务。做完了,才匆匆赶六七里山路去上学。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如此,后来他到外地谋生,什么苦也都能吃得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开创了一番事业。因此,他常对人说,他之所以有今天,多亏年轻时吃够了苦。他又说:“我成功的秘诀无他,就是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检测试卷答案

  一、(27分,每小题3分)

  1.B(A“靥”读yè;C“跬”读kuǐ;D“藩”读fān。)

  2.B(A“横七树八”应为“横七竖八”;C“锻练”应为“锻炼”;D“气势磅薄”应为“气势磅礴”。)

  3.B(“许诺”是答应、应承,“承诺”是答应某项事一定照办;“惊醒”指受惊动而醒来,“警醒”是警戒醒悟的意思;“首先”一般用于列举,是“第一”的意思。)

  4.D(“始作甬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是贬义词。)

  5.C(“学习说”只是一种观点,不是一本书,不能用书名号。)

  6.B(此句能很好地解释前句,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7.B(A项成分残缺,“满足人民”后应该加上“的生活需要”;C杂糅,应去掉“是20多岁的人的作品”;D语序不当,将“最活跃”置于“中国经济”之后,并去掉第一个“的”。)

  8.D(“南”,名词做状语。)

  9.A(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刘鹗是《老残游记》的作者。)

  二、(12分,每小题3分)

  10.A(辨:清楚。)

  11.D(两个“者”都是代词,指“……的人”。A项“以”前为介词“由于”,后为连词“用来”。B项“之”前为人称代词“他”,后为结构助词“的”。C项“因”前为连词“因为”,后为动词“沿袭”。)

  12.B

  13.C(原文意思是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听从。)

  三、(23分)

  14.(5分)⑴虽然是瘴气和险峻遥远之地,也不慌不忙地视察。

  ⑵不贪图获取名声而锐意实现理想,淡于追求福禄而重视得到民心。

  15.(6分)⑴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⑵此时无声胜有声。

  ⑶申之以孝悌之义。

  16.(6分)

  ⑴“逾”是以碧衬白,碧白相映生辉;“欲”在拟人中赋予花朵以动态。

  ⑵前两句写春光赏心悦目,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游兴顿失,反面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是以乐景写哀的手法。

  17.(2分)爱因斯坦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

  18.(4分)⑴如:祖国多娇万年春

  ⑵如:喜气盈门幸福来

  四、(18分)

  19.捉鱼虾,砍白腊,挖茅草,追蚂蚱。(4分)

  20.一方面因为那片沙地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自由与欢乐;另一方面他们也在那里磨炼了自己的意志。(6分)

  21.比喻生活中的“困扰”(“挫折”、“打击”等);例: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的实例。(4分)

  22.这一句是作者针对蒺藜虽然长角长刺,生活中的“蒺藜”虽然给人带来困扰,但它们却不能左右人的命运,相反却只能磨炼人的意志这一点而发出感慨。(4分)

  五、(40分)略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高中语文必修五复习检测试卷及答案

3.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4.高考语文复习质量检测试卷

288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