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初三上册语文《童区寄传》检测试题

初三上册语文《童区寄传》检测试题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初三上册语文《童区寄传》检测试题

  语文老师们往往都会知道,在考前让学生做试题卷的练习,将会有助于学生们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童区寄传》检测试题,欢迎阅读!

  初三上册语文《童区寄传》检测试题及答案

  【练基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二豪贼劫持 (     )

  (2)植刃道上 (     )

  (3)微伺其睡 (     )

  (4)力上下,得绝 (     )

  (5)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     )

  (6)持童抵主人所 (     )

  答案:(1)强横 (2)立 (3)窥察 (4)断 (5)何如,哪里比得上 (6)到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译文:

  (2)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译文:

  (3)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译文:

  (4)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译文:

  (5)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译文:

  答案:(1)区寄假装像小孩子似的啼哭,害怕得发抖,像一般小孩子常有的那种样子。

  (2)与其杀掉这个孩子,哪比得上卖掉他?与其卖出去两人平分钱,哪比得上我一个人得而专有?

  (3)半夜时分,区寄转动身子,把绳子就着火炉烧断。

  (4)大府叫区寄过来看看,原来是个老实的孩子。

  (5)乡里干抢劫绑架这种事的人都不敢正视他,谁也不敢从他家门口走过。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豪贼/劫持,反接

  B.一人/去为市

  C.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D.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

  【解析】选C。C项朗读停顿应为: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叙           。第二部分记叙           。第三部分是事件的尾声。写区寄不肯为“小吏”,被护送还乡,“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区寄的机智勇敢。

  答案: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 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

  5.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2段,完成(1)~(4)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布囊其口 (      )

  ②以缚背刃 (      )

  ③因取刃杀之 (      )

  ④郎诚见完与恩 (      )

  答案:①用布 ②背对着 ③于是,便 ④果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贼易之,对饮酒,醉。

  译文:

  ②逃未及远,市者还。

  译文:

  ③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

  译文:

  ④愿以闻于官。

  译文:

  答案:①强盗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对着喝酒,喝醉了。

  ②(区寄)还没有跑出多远,出去谈生意的强盗回来了。

  ③立即把他同伴的尸体藏好,带着区寄到主人那里(过夜)。

  ④希望把(这件事)报告给官府。

  (3)区寄只是一个小孩儿,他是凭借什么战胜凶恶的强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利用了常人认为的孩子胆小、体弱、幼稚的认识来麻痹敌人,还利用了对手趋利的弱点。

  (4)区寄杀死第二个强盗后为何“因大号”“愿以闻于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区寄性格特点的把握。要从区寄“因大号”“愿以闻于官”的原因和其性格特点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杀贼有理,表现他不仅机智勇敢,而且知法明理,非同寻常。

  【练能力】

  (2013•泰安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

  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ɡ)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⑦诸荐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①酷贫:非常贫困。②范逵:人名。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

  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锉”,割。⑧荐: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同郡范逵素知名 (     )

  ②悉割半为薪 (     )

  ③明旦去 (     )

  ④侃犹不返 (     )

  答案:①向来,一向 ②柴,柴禾 ③天亮,早晨 ④回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译文:

  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译文:

  ③路已远,君宜还。

  译文:

  答案:①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②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

  ③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

  3.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感到为难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附【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看了初三上册语文《童区寄传》检测试题的人还看:

1.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题

3.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9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