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包身工》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包身工》练习试题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包身工》练习试题

  当你掌握了语文的答题技巧后,那么,你会在语文考试中如鱼得水。在每一分试题卷中,你是否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呢?让我们来做一下这套试题卷吧!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包身工》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包身工》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抹布 抹杀 抹桌 拐弯抹角

  B.温和 和面 和牌 一唱一和

  C.累赘 受累 连累 成千累万

  D.落枕 沦落 落后 丢三落四

  【解析】 A项,依次读mā/mǒ/mā/mò;B项,依次读hé/huó/hú/hè;C项,依次读léi/lèi/lěi/lěi;D项,依次读lào/luò/luò/là。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蠕动 儒子牛 横七竖八 蜂涌而至

  B.嘈杂 执拗 生死由天 不假思索

  C.见机 反射 血肉之驱 生杀予夺

  D.声吟 欧打 步履蹒跚 草煎人命

  【解析】 A项,“儒子牛”应该为“孺子牛”,“蜂涌而至”应该为“蜂拥而至”;C项,“血肉之驱”应该为“血肉之躯”;D项,“声吟”应该为“呻吟”,“欧打”应该为“殴打”,“草煎人命”应该为“草菅人命”。

  【答案】 B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在广场靠南的地方,两侧各立着一根十多米高的“苏勒德”——蒙古军队的战旗,中间摆放着一个高约1米,直径约2米的铜香炉。

  B.中国政府发布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要求,食品业者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

  C.在这次调查中,前三个问题是:你的月生活费是多少,你平时的买衣标准是什么?你平时的吃饭标准是什么?

  D.教育部网站公布了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布置了今年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即颁布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推进高考改革、完善招生制度改革。

  【解析】 C项,“你的月生活费是多少”后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中国金融产业年度峰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接受访问时称,如果希腊在当前形势的影响下最终退出欧元区,该国将遭遇致命的灭顶之灾。

  B.对现在的青年人来说,包身工制度已经时过境迁,成为“历史的陈迹”了。但是我们不可忽视这篇课文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C.在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经营的工厂里,还公然地保存着奴隶制度,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女工进行着巧取豪夺的剥削。

  D.被赶出候机楼后,他与利比亚当地的一位好友取得联系,对方把他和同事接到家中。十几个人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客厅里,枕着窗外连绵不断的枪声、游行示威的呐喊声睡了两个晚上。

  【解析】 A项,“灭顶之灾”指致命的灾祸。与“致命”重复。B项,“时过境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C项,“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D项,“横七竖八”指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一般指具体的人或物。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一个巍然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惊羡的“美丽转身”。

  B.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C.在当时,包身工住的工房由日本警察、巡捕、带工头手下的流氓紧紧地封锁着,实际上是一所管理得十分严密的监狱。

  D.在山西某砖窑,被诱骗来的孩子们大多从事制造瓦坯的活计,他们几乎以每三十秒一次的频率反复,一日下来以千次计。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巍然”后加上“屹立”;B项,“增强……地位”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地位”;D项,成分残缺,在“反复”后添加“操作”。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9题。

  ①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②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③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6.加点的“饲养”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饲养”本义是喂养动物,用在这里,说明资本家将包身工当做会讲话的牲口,役使她们以牟取暴利。

  7.说说对第①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资本家对包身工的残忍役使,使作者联想到了“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包身工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牟取暴利的却是资本家!这一类比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8.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它们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第一句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对比,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9.第③段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说说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想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10~13题。

  警惕“包身工”问题重现

  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外出打工;部分个体私营业主不依法雇用劳动者,有的国有劳务输出部门也参与非法用工操作。劳动者生存状况变得异常复杂。为此,有关人士呼吁——警惕“包身工”问题重现。

  日前,武汉市劳动监察部门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发现,一家私营企业长期使用不满14岁的儿童在企业做工。这些孩子每天早晨六点上班,晚上八、九点钟才下班,有时工作时间更长,还没有工休日。

  8月27日,上海市劳动监察部门也在一家日资企业——上海景条公司发现了相同情况,一次查出该公司使用童工逾10名,14岁的孙贵月从7月26日至8月25日的一个月中,加班加点工作达87.5小时!除此之外,劳动监察部门还查出该公司违法用工的其他情况:经由政府批准使用的劳动力仅有35人,而公司非法招用300多人;员工工资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且员工工资每月只发一半。

  面对这些非法用工企业,武汉市、上海市的劳动监察部门均明确表示:绝不容许现代“包身工”在该市存在,政府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非法劳务黑市须整治。据劳动监察部门调查,沦为国内“包身工”的打工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在劳务黑市上轻信用工者的谎言,等醒悟过来时,已身陷“囹圄”,不仅身上分文皆无,证件被扣,而且失去人身自由。

  今年4月,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大浪乡村民周某就在石家庄市火车站前的劳务黑市上被骗。那天他在那里找工作,一个老板声称需要“拌猪饲料”的员工,日工资20元。第二天周某与其他7个打工者却被老板送到了距定州市15公里左右的一个砖窑,成了该砖窑30多个“包身工”中的一员。他们被逼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外逃的员工被追回后均惨遭毒打。5月20日晚,周某趁机侥幸逃脱,后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才将其他员工解救出来。

  据公安部门反映,发生“包身工”事件的企业大都在位置比较偏僻的个体私营企业。

  “包身工”事件之所以愈演愈烈,屡禁不止,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心慈手软”,甚至在发展和保护地方经济的借口下,不对用工企业进行有效的劳动执法监察,对地方企业出现的“包身工”现象处理不及时,有的甚至听之任之,为违法用工的雇主通风报信,逃避处罚。

  河南某地的一家非法砖厂发生“包身工”事件后,当地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对调查人员说:“这些打工者不是‘包身工’,只不过工作时间长了一些,劳动强度大了一些,工资发放得晚了一些,没有什么大事。”当上级部门追究责任时,又以“查无实据”为由给非法窑主一个不痛不痒的处罚了事。

  “包身工”的出现是近年来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民盲目外出打工以及劳动监察部门疏于管理的结果,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发生,不仅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侵害了打工者的权益,而且诱发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当地形象。

  为此,笔者呼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发生在身边的“包身工”事件,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打工者和用人者的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大取缔和打击劳务黑市的力度,消除“包身工”滋生的温床和土壤;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打击力度,对以身试法者决不姑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摘自2001年9月10日《工人日报》,有删改)

  10.这篇报道中“包身工”始终加了引号,联系文章,说说作者的意图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明确这个词的表面义,再结合文本分析其语境义。

  【答案】 报道中所说的“包身工”本质上是一种非法用工行为,虽然和夏衍笔下的“包身工”在遭遇上有相似的地方,但还不完全等同于旧社会的“包身工”(那种制度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所以作者虽然借用这一称呼,但还要加一个引号,以示区别。

  11.这篇新闻是运用什么手法报道现代“包身工”现象的?现代“包身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先确定答案区间,提取有关信息,分条整合。要又准又全。

  【答案】 是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报道的,如:在概括叙述上海景条公司的情况时,单独介绍了14岁的孙贵月的情况,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原因是:①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外出打工。

  ②许多打工者法制观念不强,而且在劳务黑市上轻信用工者的谎言。

  ③部分个体私营业主和一些国有劳务输出部门昧着良心,非法用工。

  12.从报道所举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现代“包身工”有哪些不幸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案】 劳动时间加长、工资标准低、生活条件差,有的没有人身自由、经常挨打,工作条件恶劣。

  13.从文章最后一段看,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消除现代“包身工”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答案区间在文章最后一段,分条提取即可。

  【答案】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取缔和打击劳务黑市,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打击力度。

  四、语言表达

  14.筛选下面文字中的关键信息,给“包身工”下定义。(不超过40字)

  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她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于是,在预备好了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包身费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交,“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查概括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抓住文段的第二句话明确“包身工”这类人的来历及待遇,段中没有现成的词语,只能用自己的话归纳;其次要了解“下定义”的形式:×××是×××,是以长单句的形式出现的,内容要清楚,语言要连贯。

  【答案】 包身工是指签署了“包身契”并预付三年包身费,由带工老板供给食宿,生死一听天命的无偿劳动者。

  15.将下面的长句变换成几个短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几个睡眼惺忪的蓬头赤脚的“懒虫”扣着纽扣从楼上冲下来了。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长句变短句,首先要审视全句,提取主干,然后将复杂的枝叶(修饰或限制成分)变成几个短句,最后再连贯这几个短句,添加、删减或更换部分词语,使其通畅。

  【答案】 (示例)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她们蓬头赤脚,正扣着纽扣。
看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包身工》练习试题的人还看:

1.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高中语文阅读真题

3.2016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4.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95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