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专题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2)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专题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2)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专题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权利始于公民主动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缺少权利意识。“享有权利”这个破天荒的意识是随着欧风东渐、西学传入才为大家所知的。权利因为缺少本土文化资源的支持,因此,它在人们心中生根是很困难的。应该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权利意识再度觉醒,从往日的认识逐渐化为一种现实的需求,并越来越多地得到执政者的理解。然而使权利真正成为调节社会生活的“权”(秤砣),还需要执政者与民众的互动。

  如果说公民不主动争取权利,权利就是子虚乌有。而权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它处于强势,是一种社会的控制力和支配力。公共权力每天都在运行,固然这些运行是为了公众利益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但支配权力运行的都是个人,就难免夹带有个人利益。试想一些人为什么热衷于跑官、要官、买官?这种赤裸裸的追逐中必然有其个人利益。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在他的《权力的分析》中说:“人们追逐权力不仅是因为权力能满足个人的利益、价值或者社会观念,而且还有权力自身的缘故,因为精神的和物质的报酬存在于权力的拥有和使用之中。”可见权力自身(包括公共权力)的运作和使用就在生产着物质利益和精神报偿。

  权力还有一种自我扩张的特质,掌握权力的人可能会越权办事,特别在封建的中国,公共权力几乎囊括一切领域。严复曾说“中国帝王,下至守宰,皆以其身兼天、地、君、亲、师之众责”,这样,民众则“无尺寸之治柄,无丝毫应有必不可夺之权利”。在这种传统支配下,公共权力实施过程中只要不出现明显伤天害理之事,一般都不会受到质疑。它越出行政领域,波及其他领域更被认为是常情。

  然而,在民主社会中,权力出于公民的权利,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可是在目前的任命制下,一些官员认为其手中的权力来于上级的信任,因而使“权为民所用”的方针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权力的这些特质如不加以制约,就会形成一权独大,伤害到民众权利。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根据这一要求,政府公权力的范围有望被进一步界定;政府管理越位、缺位、不到位的状况有望进一步改变;不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范畴的社会生活、社会事务都将由群众自治。这正是尊重权利,限制权力的开始。

  15.下列有关公民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公民的权利要主动争取,否则权利就是子虚乌有,而权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B.在民主社会中,权力来自于公民的权利,所以权利应为人民所用。

  C.权力需要加以制约,否则就会形成一权独大,伤害到民众权利。

  D.个人运行公共权力,即使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依然难免夹带有个人利益。

  答案:D 此句并非有关公民权利的表述。

  16.文章认为一些人热衷于跑官买官的原因是什么?试简析文章引用《权力的分析》中的话的作用。(6分)

  答:

  答案:①文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权力本身的强势特质造成的。权力是一种社会的控制力和支配力。运行权力的是个人,就可以夹带有个人利益。②引用这段话,为论证权力的强势特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同时,通过对权力本质的分析,指出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除了有利益的驱使,还与权力本身的缺陷有关。

  17.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条概括权力的特质。(6分)

  答:

  答案:①权力处于强势的地位,具有对社会的控制力和支配力。

  ②权力还有一种自我扩张的特质,掌握权力的人可能会越权办事。

  ③在任命制下,本应出于公民权利的权力,容易被官员理解为手中的权力来自上级的信任,从而忽视权力为民所用。

  七、作文(70分)

  18.(2010•江苏卷)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这个题目可理解为“绿色的生活”或“绿色地生活”,中心语“生活”可理解为名词“生活”,也可看作动词“生活”。这样的作文题写作重点一般在修饰语上,也就是说此题的写作重点应在“绿色”上。当然,也不可偏离中心语“生活”。

  如此,首先就要准确理解把握并深入挖掘“绿色”的含义。“绿色”是植物的颜色,有“生命和希望”的含义,“绿色生活”即生机勃勃的生活,充满激情的生活,每一天都能进步、都能发展、都能成长的生活;“绿色”又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生活”即低碳、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绿色”有“健康”之意,“绿色生活”即健康生活,包括物质上的和思想、行为上的;“绿色”象征“和平”,而和平生活又可以令人展开无限思绪;“绿色”有“准许行动”的意思。我们在十字路口每天所见的绿灯就代表了“可通行”,“绿色生活”即公德、社会所允准的生活;“绿色”也代表“友善和谐、善于倾听”,如果从这些方面加以挖掘,一定能写出相对深透的内容。

  “绿色生活”,还可以是理想中的生活。今人在希冀,古人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在思考,世人也都在追求。“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难道不是孔夫子渴望的“绿色生活”?“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不就是孟老先生一生追求的“绿色生活”?至此,我们当然也就理解了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向世人揭示的“绿色生活”的真谛。总之,“绿色生活”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人们的一种生命的理念、生活的方式和宁静的心灵。

  这个题目可从三个角度打开思路:一是围绕“是什么”展开,重点揭示“绿色生活”的内涵;二是围绕“为什么”展开,重点揭示“绿色生活”的意义;三是围绕“怎么样”展开,重点阐释如何才能“绿色生活”。

  从体裁方面,可以写记叙文,讲讲生活中“绿色”一二事。如:少开一盏灯,少丢一个塑料袋,少浪费一滴水,少乱扔一份报纸,多骑一次自行车,少让爸爸开车送一次……当然,想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环境也未尝不可,但要表现那为什么是你想要的生活。写散文,可以表达自己希望能够过上“绿色生活”的强烈愿望,可以展示理想的“绿色生活”的美丽图景,也可以通过过去、现在、将来关于“绿色生活”的比较,揭示对现状的隐忧,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议论文,要突出自己理解的“绿色生活”的内涵,深入挖掘,要密切联系现实,强化文章的现实意义,增强针对性。反面的例子如,日常生活中种种触目惊心的非绿色甚至黑色现象还时常围绕在我们周围:食品安全长鸣警钟,我们的母亲河时常在痛苦呻吟,人为酿成的矿难,甚至最近的西南干旱、富士康12连跳、墨西哥湾漏油……都可以“揽入怀中”。我们也可怀想天空,展望美好的“绿色生活”: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就留给我们绿色的话题,东京协议、歌本哈根会议、碳排放指标、绿色环保组织、可可西里藏羚羊志愿保护者、全球熄灯1小时活动、无烟日、无车日、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新能源计划、绿色标志越来越多、生物高科技成果迭现……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展望的对象。

  另外,“绿色生活”似乎还有许多待解之谜。例如对转基因食品的前景就并非一片看好;气候是否真正在变暖也还有分歧;保护环境与改善生活应如何拿捏。以上入笔,也可让人眼前一亮。

  总之,这篇文章首先在立意上要深刻,其次素材要丰富新颖,因为绿色生活人人知晓,但是如果缺乏具体、新颖的材料来支撑,可能就会流于空洞。

  【佳作展台】

  绿色生活

  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

  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价殚精竭虑?是否还在替明天的落脚点大声疾呼?是否还在为身居蜗壳怨天尤人?你终日翘首以盼头顶一片绿色的生活,却发现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陷于名利中,一身污泥……你的书架蒙了尘,你的心灵生了灰。

  生活本绿色,菩提本无树,然,何苦惹尘埃?

  可我还是终于瞥见了你的满架藏书和藏书后面的那盆文竹,它透过几千年厚重的书页,袅袅动人,青翠欲滴。你摸摸那文竹的叶片,眼里有我读不懂的深意。你建议:不妨用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春色?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

  你呷一口茶,望向窗外,发现绿境有如此丰富的层次和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展现尽你所能想象到的每片绿。在这时,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片独立的绿,绿到你自身也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匍匐在万绿丛中的叶。

  你收起目光,看了我一眼,似有深意。你说: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爱情,三道淡似微风。而佛门悟道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使人回归到至纯至简、至明至净的状态,过一种绿色的生活。你再呷一口茶,不再言语。

  好,我知道了。现在,什么也不要说,让我们端坐下来,坐成道,坐成神,坐成佛,看这文竹的翠片长久地绿下去,看我们的心灵空灵到最佳境界,让我们拂去尘埃清扫花径。

  行走于尘世,有人低头捡别人落下的钱币,埋头刨尘埃里的富贵,亦有人向往绿色生活,他们抬眼揣测云的心思,聆听天边的落羽,观察刺入天际的大树,他们全长着富有哲理的眼睛。

  绿色生活,先是“静”,再是“净”,最后是“境”。

  简单而闲适,人因植于对绿色生活的韵羡而得以荫庇在美的浓荫下。

  点津:本文从心灵生活的层面切入题旨,在立意上显示出不凡的功力。尤其是以茶为具体的叙写、思索、抒情对象,寓说理于感悟之中,寓情意于叙写之中,使思、诗、事融为一体,构思精巧。文章诗意的笔调、堪称隽永警拔的一些语句,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积淀和灵动的才思。故判为一类卷满分70分。

  第Ⅱ卷(附加题)

  一、(2010•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 专 门 之 攻 习 犹 未 达 古 人 之 精 微 况 泛 览 所 及 爱 憎 由 己 耶 夫 不 传 者 有 部 目 空 存 之 慨 其 传 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答案: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

  20.“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

  答案:经、史、子、集。

  21.《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分)

  答案:章学城(章实斋)

  参考译文:

  欧阳修曾经感慨《七略》四部,仅存目录,而内容已亡佚,因此认为那些人很不幸,大概是感伤文章不值得依靠吧……但是阅读《史记》《汉书》这些书,考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各家的注释,他们当中不能领会司马迁、班固意思的,十家之中经常有四五家。凭着他们专业的研究,尚且不能通晓古人的精髓之处,何况那些泛泛浏览所接触到的书,喜好厌恶任由自己的人呢!没有流传下来的作品,有空存目录的慨叹,那些流传下来的作品,又有探究推求失去主旨的弊端,和有人喜爱厌恶各不相同的命运。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B.《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硬汉”以坚强的意志与凶恶的敌手进行的一场孤独而又顽强的抗争。自信、勇敢、乐观、孤寂又睿智的捕鱼老人表现出了一种朴素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

  C.曹禺的《雷雨》最终结局是:鲁侍萍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周萍和四风知铸成大错,周萍吞枪自杀,四凤触电自杀,周冲为救四凤同样触电身亡。

  D.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他的许多代表诗篇皆出于此,如《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匪徒颂》等。

  E.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答案:CE C.是繁漪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E.“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错误。

  23.(1)请简要表述《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这一故事情节。(5分)

  答案:当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威权更盛。为试探刘备是否胸怀大志,曹操用青梅煮酒,邀刘备对饮,论及天下英雄时,曹操有意说只有刘备和他俩人,刘备唯恐被操看出破绽,借雷声竭力掩饰了过去。(大意对即可。基本正确,不能低于3分)

  (2)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5分)

  答案: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意思大致对即可。基本正确,不能低于3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我国劳动力人口丰富,但实际上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人力资源质量不高。而这也势必造成在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时,人力资源结构性多余与缺失的现象共存: 。要让一个人口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就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体制和机制,多渠道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在人均资源和能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又造成资源浪费、能耗居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政府政策导向、专业部门制定限量定额、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和运用经济手段外,亟须大力提高公众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普及基本的节能环保技术。

  另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80万~120万人。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同时,防治艾滋病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此外,当前重治疗轻防治的旧医疗观念与公众对生理卫生、心理卫生知识的严重匮乏,以及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危机,造成自杀率和精神疾病不断攀升。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另一方面,需要 。

  (选自《科学时报》王学健2007年10月11日)

  (1)从文中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9分)(不超过35个字)

  (2)第一段说“人力资源结构性多余与缺失的现象共存”,具体而言,是什么意思?最后一段,卫生事业的发展还需要什么?请你给提一条合理建议。(6分)

  “人力资源结构性多余与缺失的现象共存”是指:

  卫生事业的发展还需要:

  答案:⑴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或:人力资源质量不高);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人口健康素质不高。(评分标准:三点,一点3分)

  ⑵一方面低素质劳动人口难以就业,另一方面高素质劳动岗位缺人。 公众对自身健康的积极关注。(评分标准:各3分)
看了"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专题二综合检测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高一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

3.高一上册语文必修2期末试题

4.高一语文必修4苏教版期中试题

164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