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3课鲁班和橹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3课鲁班和橹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3课《鲁班和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3课《鲁班和橹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3课《鲁班和橹板》
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撑到对岸,老艄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鲁班上岸后,两眼盯着小船默默地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普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
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摇,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3课《鲁班和橹板》教材理解
课文《鲁班和橹板》讲的是鲁班发现了鸭子的脚蹼与橹板的相似点,从而模仿鸭子的脚发明了摇船工具——橹板。鸭子游水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什么在鲁班眼里竟能成为发明的源泉呢?我想,正是因为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敢地尝试,才能有所创造。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明白“要有所发现,必须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动手尝试”这个道理呢?
艺术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或许这句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深奥了一些,我们也不必在课堂上这样对学生说,但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抓住一些重点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去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优秀品质。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3课《鲁班和橹板》教学札记
《鲁班和橹板》一文讲了鲁班发明橹板的经过,让学生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这也是学习本文的目的之一,教育学生只有勤动脑善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创造。
文中有两个象声词,教学时,我先问:“鲁班在想撑船怎样才能省力时听到了什么?”“嘎嘎”和“扑通扑通”是表示什么的?(声音)表示声音的词是什么词?(象声词)谁能再说几个象声词?生说:“喵喵!”我说:“哦,来了只小花猫。”“汪汪!”“看,小狗来了。”“叽叽喳喳!”“一群可爱的小鸟。”……这么回答,学生很喜欢,兴致特高。
鸭子的脚蹼学生不是都理解,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鸡爪,并与自己的手指比较一下,都是叉开的。鸭子的脚呢,画出鸭爪后,与鸡爪对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发现鸭子的脚趾与脚趾有皮连着,这就是脚蹼,脚蹼有什么作用?能使鸭子轻快地向前滑行。再让学生用手掌来扇风,再把手指分开扇,比比哪个风大?进一步体会脚蹼的作用。
教学最后,我问学生:“鲁班发明橹板是受鸭子的( ),谁能填上一个词?”有位学生回答:“启发”,正是我要的答案,我又补充了一个“启示”,这时,下面冒出一个声音“提醒!”怎么办?怎么让学生明白“启发”与“提醒”的不同呢?我灵机一动,说:如果鸭子在河里喊:喂,鲁班,看我们用脚蹼滑行多省力啊!这才叫“提醒”,是鸭子“提醒”了鲁班,而现在鲁班是看了鸭子自己想到的,所以是“启发”。学生听了,都笑了,也理解了这两个词语。
总结课文时,问学生: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受动物或植物的启发而发明的?这时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学生说锯子的发明,飞机的发明,潜水艇的发明。基本能说,但只有个别几个学生知道,大多数小朋友都一无所知。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知识面太狭窄了,他们对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而现在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比如《练习6》中“做做说说”要求搜集喜欢的体育运动或运动员的图片,并解说。大家搜集不到,也没有几个小朋友能说好的,只有老师来介绍了。这种文本与学生实际似乎脱节了,怎么上好课呢?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