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五年级方法 > 五年级语文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老师如何进行《灰椋鸟》教学设计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造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好像……,又像……;似……,如……。

  3、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你们有没有亲眼看见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呢?

  老师也没有,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番,好吗?

  二、 读文感悟

  过渡:要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件宝物。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6页,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词语圈出来,然后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象画面,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教师谈话:同学们,读了这一部分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图画? (打出第四自然段前四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描述,点出“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列队、一批一批”)

  3、教师谈话:那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一下,它们是怎么归林的呢?

  成群结队(板书)

  4、教师谈话:正因为是成群结队的归林,所以才有这么壮观的场面,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学生答:浩浩荡荡、排空而至。)(点击:“浩浩荡荡、排空而至”)

  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读出壮观的景象?

  (赛读、齐读)

  5、那么,我们能不能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出它壮观的景象呢?

  好,大家自己继续练习一边读,一边想象它的画面。 (学生自由练习)

  愿意读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自告奋勇地站起来。

  一开始要读得怎么样?(轻)(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6、教师谈话: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你还听到了什么呢?(生答)

  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听来可丰富着呢!(打出:第四自然段第四句到结束)(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后到……边读边点击“好像……又像……”)

  7、教师谈话:

  你听,鸟儿叫得好欢呀!(放鸟叫声)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在林中,你就是其中一只灰椋鸟,此时此刻,你向你的同伴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你回怎样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让你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吧。(点击倾诉、呼唤、应和)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练一练(学生自由练习)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林中?(请学生答)

  教师:说得真好!送点掌声给他们。“把掌声送给别人,要把信心留给自己。”

  8、评价小结

  9、 打出:练习:

  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好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好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10、教师谈话:那么,这样一幅欢乐的景象,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这是一幅什么图?

  [学生答:归林图(板书)]

  11、教师谈话:很好,请同学们拿好课本,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

  教师谈话: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此刻,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自学第五自然段,对照课文插图,找出你喜欢的写鸟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然后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学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打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

  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A、学生自由说理由

  B、老师这里有一首曲子(放《百鸟朝凤》)

  C、你听到什么?(自由说)(板书:百鸟争鸣)

  D、真像课文所说:树林内外……(女生读)

  E、谁会用这种句式来说句话?__________________,似 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

  (2)打出“它们的羽毛全变成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把灰椋鸟写得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3)打出:“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么热闹?”

  (4)、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指名学生说。学生想象说话:①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②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③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3、有感情地朗读

  4、教师谈话:那么,这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生答:闹林图(板书)]

  三、课后延伸,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习结尾)

  1、教师谈话:作者在兴奋、感慨之余,她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请一位同学把最后一节来读一下。打出最后的一段

  2、把最后一句话改为陈述句

  3、师:是啊,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为鸟儿提供这么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又怎会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得感谢林场工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她让我们看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

  4、学了课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生答:热爱大自然、爱鸟(板书)]

  5、认识作者:(显示)

  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我们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

  (1)教师谈话:(点击)可是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救一只走散的丹顶鹤,而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于是创作了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2)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会唱的一起唱)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

  三、总结拓展

  教师谈话:好的,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通过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跟随着作者来到了林场,一起观赏了鸟儿归林的两幅不同画面。

  这一种读书方法对我们读书很有帮助,你说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的景象,我们不可能都亲眼目睹。但是,有许多的作家为我们把这么多的美景都写出来了,所以我们只要这样入情入境地来朗读课文,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作业:

  1、设计两句爱鸟的公益用语

  2、背诵四五小节

  板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刚听到的是一首老歌,歌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年仅23岁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灰椋鸟”,谁会读,强调别读成“惊”。认识这种鸟吗?的确很少听过,平时见得多的一般有哪些鸟?老师带来了它的图片,我们来认识认识。出示灰椋鸟图片。谁查过它的资料?简介灰椋鸟。表扬预习充分的同学,包括标字音,查资料都是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

  1、徐秀娟是怎样写灰椋鸟的呢?让我们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宏亮,不结结巴巴。

  2、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小黑板出示四字词,学生练读。

  4、课文围绕灰椋鸟写了哪些内容呢?浏览全文,默读思考,读后交流。(小结并板书:想去观看灰椋鸟——观赏灰椋鸟归林——回去的路上的感想。)

  三、精读第1自然段。

  1、一开始,徐秀娟对灰椋鸟印象好吗?从哪看出来?

  其实这句话写出了灰椋鸟的样子,对照图片再读读。黑乎乎是什么感觉?徐秀娟是养鹤姑娘,那丹顶鹤头戴红帽,亭亭玉立,而灰椋鸟却是?

  她喜欢吗?谁能把这种不喜欢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有什么好看的呢?”这句话谁能换个说法但意思不变?

  2、既然没什么好看的,那徐秀娟为什么后来又亲自去看呢?什么叫“偶然”的机会?学生举例。

  那会是个怎样的录相,都会有哪些精彩镜头,居然改变了徐秀娟对灰椋鸟的印象?生自由想象并描述画面。

  3、这精彩的录相,激起了这位爱鸟姑娘对貌不惊人的灰椋鸟的极大兴趣,哪些词写出她非看不可,迫不及待要去看?能把这种迫不及待之感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四、精读第2自然段

  1、既然非得去看,去成了吗?从哪段知道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什么时间去的?为什么选择下午?什么是“林场”?学生根据所查资料回答。徐秀娟下车后和同伴轻轻走进林内,她是怕踩到蚂蚁吗?为什么轻轻地走?“棕红……软绵绵的”这句话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知道水杉吗?比作绒地毯说明了什么?(叶子很厚,树很茂盛。)指导读出舒适的感觉。

  3、在这么茂盛的树林里作者发现灰椋鸟了吗?灰椋鸟干嘛去了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你们有没有亲眼看见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呢?

  老师也没有,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番,好吗?

  二、 读文感悟

  过渡:要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件宝物。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词语圈出来,然后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象画面,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教师谈话:同学们,读了这一部分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图画? (打出第四自然段前四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描述,点出“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列队、一批一批”)

  3、教师谈话:那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一下,它们是怎么归林的呢?

  成群结队(板书)

  4、教师谈话:正因为是成群结队的归林,所以才有这么壮观的场面,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学生答:浩浩荡荡、排空而至。)(点击:“浩浩荡荡、排空而至”)

  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读出壮观的景象?

  5、那么,我们能不能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出它壮观的景象呢?

  好,大家自己继续练习一边读,一边想象它的画面。 (学生自由练习)

  愿意读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自告奋勇地站起来。

  一开始要读得怎么样?(轻)(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6、教师谈话: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你还听到了什么呢?(生答)

  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听来可丰富着呢!(打出:第四自然段第四句到结束)7、教师谈话:

  你听,鸟儿叫得好欢呀!(放鸟叫声)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在林中,你就是其中一只灰椋鸟,此时此刻,你向你的同伴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你会怎样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让你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吧。(点击倾诉、呼唤、应和)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练一练(学生自由练习)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林中?(请学生答)

  教师:说得真好!送点掌声给他们。“把掌声送给别人,要把信心留给自己。”

  8、评价小结

  9、教师谈话:那么,这样一幅欢乐的景象,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这是一幅什么图?

  [学生答:归林图(板书)]

  11、教师谈话:很好,请同学们拿好课本,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

  教师谈话: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此刻,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自学第五自然段,对照课文插图,找出你喜欢的写鸟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然后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学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打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A、学生自由说理由

  B、老师这里有一首曲子(放《百鸟朝凤》)

  C、你听到什么?(自由说)(板书:百鸟争鸣)

  D、真像课文所说:树林内外……(女生读)

  (2)打出“它们的羽毛全变成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把灰椋鸟写得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还用了一个拟人句,这样把灰椋鸟当作人来写,感觉和真的一样。

  (3)打出:“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么热闹?”

  (4)、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指名学生说。学生想象说话:①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啊!这场面真壮观!灰椋鸟成群结队归林的样子,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朝着树林涌来,在夕阳的余晖斜照下,灰椋鸟的羽毛格外的美丽。这么美丽可爱的灰椋鸟,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这片美丽的树林永远成为灰椋鸟的天堂。②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灰椋鸟回家了,树林就是鸟儿的家。③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真的看见灰椋鸟是怎样回家的了。我们要保护树木,参加植树造林,让鸟儿有家可归。)

  3、有感情地朗读

  4、教师谈话:那么,这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生答:闹林图(板书)]

  三、课后延伸,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学习结尾)

  1、教师谈话:作者在兴奋、感慨之余,她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请一位同学把最后一节来读一下。打出最后的一段

  2、把最后一句话改为陈述句

  3、师:是啊,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为鸟儿提供这么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又怎会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得感谢林场工人,但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她让我们看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景象。

  4、学了课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生答:热爱大自然、爱鸟(板书)]

  5、认识作者:(显示)

  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我们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

  (1)教师谈话:(点击)可是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救一只走散的丹顶鹤,而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于是创作了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2)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会唱的一起唱)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

  三、总结拓展

  四、作业:

  1、设计两句爱鸟的公益用语

  2、背诵四五小节

  板书设计

246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