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卷
南昌市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卷
南昌市的同学们,历史的第三次模拟考试就要来了,这次的历史试卷大家都要认真答题。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南昌市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南昌市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卷选择题
24.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君主皆为道德楷棋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25.《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
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 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
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 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
26.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
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
27.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宜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 “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C.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28.右图是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已经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鸦片走私猖獗 D.自然经济的顽强性
29.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B.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30.修改宪法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 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31.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乳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到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B.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C.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D.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
32.右图是法国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借助当时科学领城的新成就创作于1888年的《阅读中的小女孩》。这幅画
A.摘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 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D.关注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33.英国《经济学家》预测:“ 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C.福利政策问题不断显现 D.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34. 1946年教皇发言说,马歇尔计划推崇经济、私人、消费、无限制、可复制的生活模式;大众传媒倡导个人主义、脱离教会,使放荡商业化、鼓吹不信神;而梵蒂冈和基督教民主党鼓励以社会为中心、集体的和福利的社会。教皇的这一认识说明
A.美国全面控制的欧洲的价值观 B.当时欧洲个人主义泛滋
C.战后欧洲出现信仰危机 D.美国文化观未得到欧洲普遍认可
35.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娘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A.大国霸权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经济全球化趋势
南昌市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卷非选择题
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户籍制度已大体形成,其中千里王畿之内的习民数制度是周代户籍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王权对其所辖领地享有无限的权力,王畿之内的劳动者是天子可以直接役使与剥夺劳动的对象,也是王权巩固的基础。
春秋时期,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将“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在两汉时期,口赋(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和算赋(成年男女的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摇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凡故编入国家统一户籍的民户,都称为编户。政权还进行严密的户口登记的查验工作,规定每人必须著名户籍,防止入户脱籍。这一制度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继承。
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无法承受原来的租调负担而份纷逃亡,唐德宗时开始推行两税法,规定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到明洪武年间,封建政府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整理的结果被编制为鱼鳞图册,这是中国历史上地籍的正式独立。清康熙帝在1712年发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上谕,使人丁与钱粮脱钩,丁税与户籍分离。
——摘自吴昆昆《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户籍管理比较》
材料二:20世纪,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徒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L915-1927年北洋玻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实施,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藉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特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籍制度变化带来的影响。(12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77年 大陆会议制定的《邦联条例》规定,美国是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的邦联制国家
1787年 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
1861~1865 年 联邦政府规定,各州不得自由退出联邦,公民必须首先是联邦的公民,然后才是各州的公民
19 世纪末20世纪初 西奥多•罗斯福、威尔逊总统等都利用劳工与垄断寡头之间的紧张对立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2O世纪30年代 总统权力空前扩大,行政干预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主题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44.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在太平兴国二年(977)的进士科考试中.太宗录取进士109人,与太祖朝相比,人数大增。此后历次进士科录取人数均达数百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更高达987人,创有科举以来的最高数额。在宋朝科举考试中,寒庶之族开始受到真正的重视,科举及第的也越来越多。两宋时期取士范围的扩大,还表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延伸,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工商之士也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太宗即位后,即开始着力提高及第士人的社会地位,在帝王的倡导下,朝廷自上而下皆厚待及第士人,由此也使得科举入仕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彻成贡彻。科举考试中的相关条令基本趋于完善,唐朝科举制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均予以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朝廷制定的严格的考试法令,这对于阻绝权贵之门的弄虚作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自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始,殿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已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殿试内容的这一变化非常明显地反映出宋朝最高统治者希望于科场中选拔真正的治国之臣的愿望。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l)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科举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考试的影响。(7分)
45.(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由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加、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鉴订,1929年7月25日生效。由序言和正文3条组成。第一条,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来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规定: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知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三条s是规定程序问题。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且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摘编自高秋芬《评析<非战会约>》
材料二: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衙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莱肴之餐桌”。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l)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所体现的原则及其积极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对《非战公约》的评价。(7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于成龙,清朝第一廉吏。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熟读诗书。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这远未能走上仕途。在正式成为省级大员之前,于成龙出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并先后在广西、四川、湘广等地历练。难能可贵的是,他以高龄在基层任职,并没有丝豪心灰意冷,也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第一次出仕,这一年他44岁,第一任官职是任广西罗城县知县。罗城地处荒僻,族群关系复杂,民风强悍,条件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于成龙兢兢业业,为民谋利、问民疾苦,设学校、兴教化,不久便取得成效。一时间,罗城居民得以安居乐业,尽心于农耕。他在做湖广黄州府同知时,将自己的积蓄赈济灾民并评定地方暴乱。尽管战事紧急,但他仍关心民间疾苦,严今禁止在正常赋税之外再行征收,禁止私自加派,由此民心大安。清康照十七年,于成龙被推升为江防道员,操练水师,亦卓有成效。在直隶巡抚任内,告诫州县,不许搜刮百性,馈送长官,如有违反绝不宽宥。赴任两江总督时,于成龙不像其他官员一样大张旗鼓,以示威严,而是与幼子共骑骡车一辆,悄悄入衙。平日里,轻车简从,查访民间.革除积弊,通宵达旦地工作。由于于成龙常常食用青菜而不知肉味,竟还得了个“于青莱”之称呼。
——《清初吏治清明探析》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成为清朝第一廉吏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成龙的功绩。(6分)
南昌市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卷答案
24-25:BC 26-30:BADAB 31-35:DACDC
40.(l)特点:复杂多样、功能多种;与中央集权(国家王权)相互支撑;禁锢人的自由迁徙;等级观念明显;后期功能逐渐减弱。(6分)
形成原因:农耕文明及小农经济的基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等级观念的影响;土地兼并的严重、商品经济的发展及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功能减弱。(7分)
(2)新变化:户籍管理法制化;突出私权保障,维护公民权利;与国际接轨;体现人格平等。(6分)
影响:解脱人身束缚,促进人的自由平等,促进了人口的自由流动;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的近代化。(6分,三点即可)
41.(12分)
示例:美国联邦政府权力不断扩大。(3分)
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平息了南部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联邦政府的功能和权力不断得以增强和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联邦政府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逐步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大力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的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并在社会经济、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1929~l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推行新政,从前属于州权范图的一些权力,如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劳资关系等,均受到联邦政府的干预,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二战后,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为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等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解读合理,符合史实,每点3分,3点即可)
(二)选考题
44.(l)增加录取人数、扩人取士范围、提高及第士人社会地位、考试规则的逐步完善、考试内容的变化。(答出4点即可得8分)
(2)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有利于选拔到真正有用的文才;也推动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有利于社会公正平等、崇文重学等风气的形成。(前2点各2分,第3点3分,共7分)
45.(l)原则: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和平解决国家争端。(4分)
积极意义,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家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4分,任意两点)
(2)约翰逊的评价有失偏颇。(2分)一方面,它确实看到了《非战公约》的局限:如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等;但他忽略了《非战公约》在限制国家战争权,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5分)
46.(l)清朝初期.政治清明;清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于成龙优秀的个人品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拥有家国情怀。(9分,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
(2)多地州县任上兴利除弊,不做太平官;身为地方要员,力行勤俭、革除社会陋习;正确的义利观,不是做大官而要做大事。(6分,每点2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