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的复习方法
初三历史的复习方法
在初三的历史复习过程,需要运用哪些好的复习方法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历史的复习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历史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课时,我们可以避免常规的做法,即教师先引领复习,学生强化训练,最后达标检测的模式,可以先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出错多的地方,通过设计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自我完善,然后教师重点点拨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然后再进行达标测试。
复习时,我们老师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达成度,即让90%的学生掌握90%的内容。以这个目标来衡量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益是否达标。
一、复习课的特点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知识面,落实高层次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复习方法须有新颖性,不能老调重弹,把复习课上为重复课。复习课教师要善于标新立异,给学生施以新异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其三,复习课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详略得当,讲清重点、难点和缺点,以提高复习效率。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研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以纲为纲,这个纲是指以《考试说明》为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紧扣《课程标准》,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考试内容,排除考试要求以外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三、从历年中考历史试题谈历史复习
从历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分析看,难度较大的题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并不大,试题一般为易、中、难的题目比例为3:5:2,从试题的难易程度来看,在历史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只顾偏题怪题,容易好高骛远,考试时难题答不全,容易题失分率太高,中考历史试题逐渐从客观性试题向主观性试题转化,在搞好历史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要只强调答案有几条,只要把要点答全即可,查阅近2~3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今年一般不再考,对此,教师要掌握近几年中考信息、试题题型,复习时对学生加以引导。
四、培养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它是对教材的进一步熟悉和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记忆,考前复习的读,立足点要高,仔细全面。读目录(章节目录),读子目,读关键词句、注释、插图、习题、大事年表。读书过程中提出问题,对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做出标记,选读的内容是复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读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有效措施。
2.培养学生的记忆方法。历史知识头绪繁多,课时有限,记忆困难,而教师的授课时数又是有限的。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牢固扎实,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八种方法:①字头浓缩记忆法。就是将每句话的字头按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字头浓缩法在识记中形成整体知识结构的缩影,特别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清朝世系。可将努尔哈赤、皇太极、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又如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当政派别先后为: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等。浓缩为:“大鸡鸭、热都拿”,派别次序无人再错。字头浓缩法简单易学,方便好用,既提高兴趣,又便于记忆。所以在历史知识的记忆中应不拘一格地发挥它的作用。②歌谣记忆法。③地理方位记忆法。④谐音记忆法。⑤特征记忆法。⑥排列顺序记忆法。⑦触点联想记忆法。⑧列表图示记忆法。
3.培养学生构建历史学科体系的能力。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是由历史知识,历史线索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它反映历史概念的相互联系,历史运动过程,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首先从知识要素开始。知识要素是最基本的单位,知识点由若干个知识要素构成。以《南京条约》为例,《南京条约》是一个知识点,那么,条约签订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危害,就是知识要素。知识点按照一定的标准连缀而成的知识链,每个知识点都是知识链上的一环,如《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他不平等条约构成一个知识链。而若干个知识链构成一个知识面,若干个知识面构成知识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知识要素—知识点—知识链—知识面—知识体系。如以中国旧民主主义时期为例,由“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三个知识面构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整的知识体系。
屈辱史分为四条知识链:①《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②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镇压革命,帝国主义帮助清政府绞杀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干涉辛亥革命,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支持段祺瑞“武力统一”;④霸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1.重点、难点与知识面的关系
复习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复习中只注意“点”而不注意面,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点面把握,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须做到下列两个方面:
①注意复习的广度。对教科书上的每一知识点应逐一学习,特别要重视那些易为人们所忽视的所谓“非重点内容”。在单元复习结束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用列表或图示的方法列出该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②注意对重点的复习和难点的突破。为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应在照顾全面的同时,必须克服事无巨细平均用力的做法,高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突出重点,必须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觉去剖析某个重点,不遗余力地讲深挖透,直至揭示其内核和本质。而达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必然突破、包围重点难点,这也是历史学科特点本身所决定的。
2.教与学的关系
中考复习既要有教师的积极性,也要有学生的积极性;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调控职能,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使教与学始终能够处于最佳结合状态。在教的同时,要加强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要求教师:①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机械地单纯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动地探究未知的历史问题的本质,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学习行为②对学徒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采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法。
3.讲、练、评的关系
讲、练、评是复习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总复习阶段由于历史科内容广,复习任务重,课时紧,讲课往往犯“满堂灌”的毛病。而强化训练往往陷入“题海的误区”,对于大量的练习,有些教师只是将参考答看似增大了复习课的密度,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提倡:
①精讲。没有教师的释疑,就没有质量的提高。讲授法仍是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教材的主要形式,但决不是泛泛地重复教材,而应力争讲出新意,提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把力用在刀刃上,开思路,促理解,启思维,供范例,达到消化教材,深化教材,理解教材之案,公布出来,让学生自己核对,这三种现象必须加以纠正,因“满堂灌”的讲课方法,目的。
②精练。“练”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信息反馈、了解教学成效,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练”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精讲有机结合,但是“练”要适度,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求质不求量,切忌次数频繁,题海战术,猜题押宝,抄题拼卷,无章无序,无计划,无目标的考试。
③认真批改,精心讲评。有经验的老师越来越重视考试后的讲评,一次高质量的讲评课,其效益往往超过多次单纯的书面练习。要求教师:准备要充分。每次考试后,教师应认真地出考试分析,对不同内容、不同题型、不同层次能力要求和不同解题方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普遍问题、个别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要登记造册,知其进退,因材施教。讲评要及时,重点归纳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剖析导致错误的根源,教给纠正和克服失误的对策,评评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应力争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举一反三,深化复习。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状况有机地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六、关注社会热点
中考以能力立意,鼓励学生以整体的观点分析各种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拓宽视野,把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认识这些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试说明》中的基本题型、能力要求的示例分析及样卷分析,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领悟《考试说明》,提高中考题型的解题能力,熟练中考题型的解题方法,抓好单元训练,穿插专题讲座,同时注意图、文、表的综合运用,并在教学常规和考试中体现。
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历史总复习既是知识的总复习,更是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获得历史学习方法的关键。方法掌握的好,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点去观察历史、分析历史、借鉴历史,从而了解学习历史的真谛。
一、学生目前基本状况分析:
1、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考试时只要翻卷找书就可以答好知识点,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主观性试题以及史料辨析试题这个环节上,学生对于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4、由于人教版的初中历史课本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对于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忽略,因此大部分学生反映对于中国以及世界近现代历史部分的重大时间、重要概念比较模糊,以致于做练习时毫无头绪,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练习的质量;
5、学生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有一种“赶”的感觉,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6、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以及反思,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7、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错字别字现象时有发生,答题不够规范,学习习惯比较差;
8、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二、计划达到的目标:
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强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学生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并在平时的练习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
5、对于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强调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信,以求达到复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6、与舒兰以及吉林的某些教师保持复习方法及其心得的交流与沟通,在复习的材料上做到互通有无;另外充分利用自己所加入的吉林省初中老师教师群和吉林市历史教师群,做到及时获得信息和资源。
7、充分利用网络,既及时了解中考的阶段信息,又搜集一些题型新颖的题目,以补充课堂上复习的不足;
8、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乡土史的必要指导,以求复习的系统性和一贯性;
9、在平时的复习中,结合练习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和书写的工整,并有目的性的进行必要的答题格式的指导;
10、有目的性的重点做好培优的工作,以点带面;同时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差工作,力求使他们能提高成绩。
11、以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准,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于考试说明以及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性。
看了初三历史的复习方法的人还看:
4.初三历史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