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二必修3历史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历史必修3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那么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二必修3历史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必修3历史第一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2.下面两幅图片,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一位先贤诞辰2560周年而作,这位先贤应该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3.下列三幅图不能反映的观点是(  )。

  A.“无为而治”  B.“法治”  C.“仁政”  D.“非攻”

  4.“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5.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7.济宁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的神奇土地,这块土地哺育了孔子、孟子、曾子等众多儒学大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闻名世界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  )。

  A.教育的内容要丰富  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  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

  8.“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苟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10.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

  11.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希望“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由此可见,他认为儒学干预政治的关键是(  )。

  A.正君心  B.正纲常  C.正百官  D.正百姓

  13.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  )。

  A.仁政学说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性善论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以上反映的是(  )。

  A.春秋时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时的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的儒家思想

  15.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理”在人身L就是人性

  C.“理”的礼会实践就是“三纲五常”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

  16.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人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1954年胡适在台湾大学演讲,认为老子提倡的是“无政府主义”。胡适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老子主张(  )。

  A.“天法道,道法自然”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守静”,可“以弱胜强”

  18.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  )。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这说明他(  )。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B.吸取了佛教禅宗的“心外无理,理外无心”的思想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0.李贽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B.抨击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

  C.充分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D.抨击道学家的伪善无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22分,共50分)

  2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电。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根据下面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4分)

  (2)有人说儒家学说中蕴含着重视人的思想。这在上述言论中有无体现?阐述理由。(2分)

  (3)结合上述言论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发展?(4分)

  (4)根据以上言论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6分)

  22.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责君轻”;叉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4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4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4分)

  23.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儒家思想以人际关系为基础,治理国家为重要内容,追求完善道德为核心目标。它超越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观念、政治、法律制度和世界各大宗教文明,其内在价值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1988年2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开会,会后发表了一个宣言,最后的一句话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200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向世界公布设立“孔子奖”,每年一届,以奖励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专家们,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这一不同观点的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当前世界形势,谈谈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促进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只要答出四个要点即可给满分)(6分)

  下一页查看>>>高二必修3历史第一单元试卷答案

3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