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期末测试试卷
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做试题卷,锻炼我们的做题能力,这样子才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江苏震泽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期末测试试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江苏震泽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期末测试试卷
选择题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小背篓》)歌曲中的“吊脚楼”起源于下图所示房屋建筑样式,它是我国古代先民创制的( )
A.半地穴式房屋 | B.干栏式房屋 |
C.客家围龙屋 | D.土楼 |
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轰动了洛阳城,大家纷纷传抄,以致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局面。为纸成为物美价廉书写材料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
A.黄帝 | B.秦始皇 | C.汉武帝 | D.蔡伦 |
《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 B.武王伐纣 |
C.陈胜吴广起义 | D.赤壁之战 |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因果报应”等经典名言出自( )
A.佛教 | B.道教 | C. | D.伊斯兰教 |
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 |
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情况开始于( )
A.西汉 | B.东汉末年 |
C.三国 | D.西晋 |
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不相关的( )
A.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 B.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 |
C.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 D.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 B.《齐民要术》 |
C.《水经注》 | D.《兰亭集序》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融合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是 ( )
①书法 ② 雕塑 ③杂技 ④舞蹈 ⑤绘画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 ②西汉建立
③秦始皇“焚书坑儒” 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④① | C.②③①④ | D.③①②④ |
两汉时期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做出贡献的人有( )
①张骞 ②卫青 ③霍去病 ④班超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与破釜沉舟有关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 B.长平之战 | C.巨鹿之战 | D.官渡之战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 B.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 |
有人说:“秦始皇既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汉武帝则开创了一个巩固的新时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混战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
B.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
C.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措施,使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
D.汉武帝从思想、政治到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大多继承照搬秦朝制度 |
《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
A.尧 | B.舜 | C.禹 | D.启 |
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关系示意图,此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等级制 | D.分封制 |
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改革;他审时度势,提出“尊王攘夷”;他坐享东方,拥有鱼盐之利,终成春秋五霸之首。“他”是( )
A.楚庄王 | B.晋文公 | C.秦穆公 | D.齐桓公 |
殷商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文物,下列最应该当选的是( )
2011年1月13日,孔子青铜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低调面世,孔子正成为国内关注的新热点,孔子之所以历经千年仍受到广泛的敬仰,主要在于( )
①提出的“仁”与“礼”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言行生活中
②创立的儒家思想曾经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③首创私学,在教育领域提出了许多经典主张。
④写作的《论语》等成为中国流传千年的思想经典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 )
史书记载“蜀人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以至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谓之天府”的局面。这个被“蜀人”充分利用的水利设施是( )
A.水经注 | B.河姆渡 | C.都江堰 | D.灵渠 |
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 )
A.夏 | B.商 | C.周 | D.战国 |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下列词汇中最能将China与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雕塑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 )
A.司母戊鼎 | B.都江堰 |
C.赵州桥 | D.秦始皇陵兵马俑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秦皇”的主要贡献应该是( )
A.击败匈奴,开辟丝绸之路 | B.实现并巩固国家的统一 |
C.打败项羽,建立西汉政权 | D.统一货币,巩固政权 |
安放在泰山岱庙大殿前的秦泰山刻石,镌刻着由丞相李斯书写的秦始皇泰山封禅功德铭。李斯书写用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 B.金文 | C.小篆 | D.隶书 |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据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 | 西周 | 东周 |
春秋 战国 | 东汉 | 魏 | 十六国 | 北朝 | 隋 | |||
蜀 | 南朝 | ||||||||||
吴 |
(1)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列所缺的朝代名。(5分)
(2)截止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哪些?(3分)
(3)南北朝之前,都城在洛阳的政权有哪些?(4分)
(4)“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3分)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张三受益于哪项改革措施?(1分)
(3)材料一的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2分)
(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城阳被活埋。
材料二: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2分)
(3)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对哪一学派的态度?(1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2分)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一个展览板块,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第一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秦朝秦始皇时,大将 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了 用
来抵御匈奴,它西起 ,东到 。(4分)
(二)汉朝
(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 、 打破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2分)
(2)据上图回答问题:
a. 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 ,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2分)
b.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 ,起点在 。(2分)
c .从起点出发,这条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 )(1分)
① 河西走廊 ② 新疆境内 ③ 欧洲 ④ 西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④② | D.④③①② |
d.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三)魏晋南北朝
(1)乘坐时空飞船,来到了北魏,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2分)
(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趋势?(1分)
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分)
(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2分)
看了"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期末测试试卷"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