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中考语文教学练兵复习资料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关于中考语文的教学练兵复习资料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考语文教学练兵复习资料,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考语文教学练兵复习资料(一)

  一、生活中的语文

  故事之一: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杆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经过谈判,其中,一个人得到了一篓鱼,另一个得到了一根鱼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杆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故事之二: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杆和一篓鱼。只是经过谈判,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请分析讨论我们明白的道理:

  二、基础知识

  之一:中考古诗考点

  1.诗歌形式类别的判定; 2.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 3.诗歌主旨、写作意图的把握;

  4.诗歌写作技巧的区分; 5.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 6.诗歌语言风格的把握。

  之二:古诗常识

  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

  菊暗喻 ;梅暗喻 ;松柏暗喻 ;柳暗喻 ;

  鸿雁暗喻 ;子规暗喻 ;沙鸥暗喻 ;孤蓬、云朵暗喻 ;

  江水暗喻 ;酒暗喻 ;明月暗喻 ;夕阳暗喻 ;霜暗喻 。

  之三:积累语文必备文化常识

  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撰)

  2.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周公所撰,孔子门徒解六艺之作)

  3.我国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陆法言,刘臻颜,颜之推等撰)

  4.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扬雄撰)

  5.我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孔子编)

  6.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尚书》(孔子编)

  7.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除温庭筠外,入选词家皆为蜀人。 共选录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内容多反映上层统治者“花间”、“酒边”生活,风格柔靡,情绪消极。)

  8.我国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编选)

  9.我国第一部论述文学批评及论述创作的著作是:《文心雕龙》

  10.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11.我国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12.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志人)

  13.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1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孔子修订而成)

  15.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春秋时左丘明作)

  16.我国第一部兵书是:《孙子兵法》(孙武作)

  17.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是:《史记》

  1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

  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20.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

  21.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

  22.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初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2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2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是:《尝试集》(胡适)

  25.我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创作童话集是:《稻草人》

  26.我国古代第一个女词人是:李清照。第一位女诗人:蔡琰

  27.我国古代留存诗作最多的诗人是:陆游。(诗9300多首,词130多首。)

  28.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我国古代诗人是:屈原

  29.唐代诗人中,被后人称作“老李杜”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30.我国文学史上一门三杰有“三曹”、“三班”、“三苏”、“三袁”等,其中“ 三曹” 指:曹操、曹植、曹丕;“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柳:宋朝词人,柳永、柳三复、柳三接兄弟;三班: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袁(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张丽钧)

  ①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叫“帝王蛾”。

  ②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若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 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作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③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子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④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 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展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⑤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⑥我们不可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惧怕独自穿越狭长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双怜恤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锦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力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那寥廓美丽的长天!

  15.(1)根据①②段的文意,你认为

  第②段划线一句中的“帝王”的含义是, (2分)

  第⑥段中的划线句中的“帝王”的意思是: (2分)

  16.本文借物喻人,借喻说理。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想拥有一双飞天的“翅膀”,需要哪些因素和条件?(6分)

  17.在你成长的过中,肯定也遇到过类似帝王蛾经历的“鬼门关”,只不过“关口”大小不同而已。你是如何面对这类“鬼门关”的?请你写一个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5分)

  18.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像“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那样的人和事。请你写一个这样的生活事例,并说说你的看法。(5分)

  中考语文教学练兵复习资料(二)

  一、生活中的语文

  智者的启示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

  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

  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

  “再搓搓它。”智者说。

  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

  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智者不语,这个人思索之后明白了。

  请分析讨论他明白的道理:

  二、基础知识

  A、语言连贯题解题指导①②③④

  之一:抓住事物特征和词语的照应

  1.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之二:抓住方位词语,弄清各种位置之间的关系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建议选择两项)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 ; ,建筑后边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伤残人生活在道路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之三:抓住关联词语,弄清逻辑关系

  3.这儿的景色美极了! , , 。

  ①湖面波光粼粼,游船往来 ②小金山悠闲地俯瞰着湖水 ③二十四桥景区如仙境般在远处召唤。

  之四:抓住句式和标点符号的特点。

  4.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而到了冬天呢,只要 ,然后 , ,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呀。那情景,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①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涌来 ②在洞口点燃篝火

  ③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 ④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

  B、仿写句子。

  示例: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

  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自由的价值。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C、读图题。

  三、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一、寂寞是一种乐趣 姬有文

  ①记得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己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后,对这句话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②屈指数来,自己从事业余写作己30多年。从起初在当地报刊《汤峪温泉》上的文章的发表,到现在频频见诸全国、省、市报刊杂志的“豆腐块”“千字文”,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从写作中找寻乐趣。

  ③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沉浸在寂寞之中,那么他(她)便是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身处寂寞而不觉孤独,那么他(她)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之后,一定是能干出些成绩的。

  ④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社交圈内不会产生科学家,麻将桌旁成就不了大文豪,嘈杂环境中出不了有所建树的优秀者。就我所闻,有所成就的科学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而文人墨客,则与文房四宝为伴,在翰墨天地里挥洒人生;在当今信息时代,也可在网络世界里指点江山,尽情畅游。

  ⑤寂寞是一轮柔和平静的明月,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趣;[甲]寂寞是一池光洁如镜的清水,谁也不忍打破它的平静;[乙]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丙]寂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只有心存理想乐于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韵味。

  ⑥说是寂寞,其实并不寂寞,寂寞是一种乐趣。报刊上众多作者的名字个个耳熟能详,看到他们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字,就如同听到朋友们的耳语。征文竞赛颁奖会上登台领奖,通讯员表彰会上与笔友握手相见,彼此间推心置腹的相互交流,在谈笑风生中取长补短。这些不都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一景吗?

  ⑦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如果不能承受寂寞之苦,就难以尝到学问之果的甘甜。如此观之,忍受寂寞是苦中有乐,寂寞中有美丽,寂寞中有幸福,寂寞中有乐趣。写作,是心灵的倾诉,寂寞会变成快乐;读书,是生命的体验,会让你走出寂寞。在寂寞中伴随快乐边读边写,边写边读,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幸福呢?(选自《散文百家》2005年第2期,有改动)

  20.阅读全文,说说标题“寂寞是一种乐趣”的含义。(3分)

  21.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①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2分)

  ②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2分)

  22 “寂寞是一曲无声的乐章,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分句是从第5自然段中抽出来的,它应该插在“甲、乙、丙” 三处中的哪一处?请说明理由。(3分)

  2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篇散文具有明显的议论特点,议论之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语言朴实又不乏生动。

  B.就文章第4段而言,作者从正反两个角度,围绕该段的中心句“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进行了论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记叙了古今中外学问家的一系列具体事例,意在启发读者在钻研学问时应该耐得住寂寞。

  D.本文章法严谨,前后照应,结尾以“如果不能承受寂寞之苦,就难以尝到学问之果的甘甜。”与开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相照应。

  24. 如果把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作为论点,下列哪则材料适合作为它的论据?为什么?(4分)

  [甲]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节选自杨绛《读书苦乐》)

  [乙]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居里夫人后来说:“我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节选自王清铭《生活如椅子》) 答:                                        。

  25. “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请联系自已的学习生一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不少于80字)(5分)

  中考语文教学练兵复习资料(三)

  一、生活中的语文

  二、基础知识

  A、语言连贯题解题指导

  之一:抓住事物特征和词语的照应

  1.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之二:抓住方位词语,弄清各种位置之间的关系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建议选择两项)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 ; ,建筑后边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伤残人生活在道路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之三:抓住关联词语,弄清逻辑关系

  3.这儿的景色美极了! , , 。

  ①湖面波光粼粼,游船往来 ②小金山悠闲地俯瞰着湖水 ③二十四桥景区如仙境般在远处召唤。

  之四:抓住句式和标点符号的特点。

  4.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而到了冬天呢,只要 ,然后 , ,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呀。那情景,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①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涌来 ②在洞口点燃篝火 ③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 ④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

  B、仿写句子。

  示例: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

  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自由的价值。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C、读图题。

  三、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之一:流浪的二胡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一、文章的第②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4分)

  二、文章的第⑥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怎样理解“极致”在文中的含义?(4分)

  三、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6分)

  1、 2、

  四、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

  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和心声。

  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之二:松 子 茶(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一、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6分)

  三、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请问作者阐发的是什么人生道理?(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

  四、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B、本文行文曲折,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C、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

  D、台湾作家林清玄是参禅的大师,本文也不例外,处处充满禅意,启发读者领悟生活的哲理。

  E、为了能很好地揭示本文的主旨,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个深奥的人生哲理阐述得通俗易懂,让人备受启迪。

中考语文教学练兵复习资料

关于中考语文的教学练兵复习资料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考语文教学练兵复习资料,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考语文教学练兵复习资料(一) 一、生活中的语文 故事之一: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24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