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地理冲刺知识
2016年中考地理冲刺知识
随着中考的来临,你做好冲刺准备了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年中考地理冲刺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2016年中考地理冲刺知识(一)
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中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数量将突破80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十二五”时期,提升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
到2008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5.6%,中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6.07亿人。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报告指出,除了城市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将向着国际化、群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对于拉动中国发展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未来外需增长空间不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需要转向内需。通过大力发展城镇化,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人群集聚,提高服务需求和消费倾向。
报告指出,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的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移居大城市和中小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6年的15.4%上升到2008年的44.9%,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然而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伪城镇化”,为此未来政策上重要的是消除这种“伪城市化”,主动吸纳适合到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提升真实的城市化水平,需要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所有在城市居住工作的人口,尤其是农民工及其子女。
2016年中考地理冲刺知识(二)
世界气象组织21日在日内瓦发布年度《温室气体公报》称,2010年地球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创工业化时代以来的新高。
《公报》公布了去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主要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情况。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2009年上升了2.3个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达389PPM,增幅高于近10年2.0PPM的年均增长水平,和20世纪90年代1.5PPM的年均增长水平。
《公报》显示,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毁林和改变土地用途,自1750年工业化进程开始以来,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了39%。此外,2010年大气中甲烷浓度较上一年增加了5个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达1808PPB,较1750年水平增长158%。同时,另一种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浓度也有一定程度上升,达到323.2PPB,较1750年水平增长20%。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对温室气体浓度的加速上升趋势表示担忧。他说,即使人类立即停止排放温室气体,这些气体仍将在大气中滞留数十年,由此继续影响地球脆弱的气候平衡。
世界气象组织的《温室气体公报》始发于2004年,主要发布地球大气中各类温室气体的含量和变化趋势。
2016年中考地理冲刺知识(三)
依照国务院要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在此过程中要规范政府行为,防止越位和错位,不得采取下硬性指标等形式招商引资,清理各种变相优惠政策,避免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盲目圈地布点和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起。
国务院还提出,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
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做好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
政策
六方面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指导意见》从财税、金融、产业与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6个方面明确了若干支持政策。
依照《指导意见》规定,财税政策方面,对中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金融政策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东部地区企业并购、重组中西部地区企业提供支持;在产业与投资政策上,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强化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和支持。
土地政策方面要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在商贸政策方面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培育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在科教文化政策上,鼓励东部地区转让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中西部地区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