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政治>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一思想政治学习到期末,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整理好了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总结: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三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2、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b、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c、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

  d、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3)原因: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的途径(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3)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总结: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

  1.财政及作用

  (1)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作用(新)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①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②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分红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A.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B.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②支出的种类(按具体用途分):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另: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

  其内容: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贫民、灾民)

  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与军人)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含义

  ①税收的含义: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税收必然性: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其自身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特征:

  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②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转不能随意改变)。

  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我国税收和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

  ①增值税:

  A.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

  B.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C.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D.作用: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

  A.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按照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B.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C.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

  D.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如何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②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2)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看过"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的还看了:

1.高一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2.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3.高一必修一政治知识点总结

148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