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时间:
凤婷983由 分享
高中语文《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读出一个新的《伊索寓言》,或者可以说又创造出一部新寓言——钱钟书寓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任课 教师 | 班级 | 科目 | 语文 | 备注 | ||||
课 题 |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 | |||||||
教学 目标 | 1.研读文中九则寓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2.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3.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 |||||||
教学 设想 | 1.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适合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可以考虑采用分课题组研究讨论的形式实施教学。 2.课文妙处不仅在寓言含意及作者新的阐释,更在作者对寓言的“新解”方法,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进行迁移式仿写训练。 | |||||||
重点 难点 | 1.探讨中心思想 2.理解难句含义 | |||||||
课 型 | 新授课 | |||||||
教学 方法 | 探究式教学、读写结合 | |||||||
媒体 设计 | 1、flash主体课件;2、网页视频片断;3、网站专题资料(中文视线:chineseview.y365.com) | |||||||
课时 安排 | 两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导 入 | ◇播放视频资料:《邯郸学步》 ◇明确:寓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寓言往往总是通过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哲理。这种哲理是从人类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寓言是穿有外衣的真理。寓言好像带刺的玫瑰,它的花给人美的享受,它的刺使人觉悟深省。希腊、印度和中国被称为世界上寓言文学三大发祥地。《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是奠定西方文学中寓言这种体裁的基石,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然而有位作家却反对小孩子读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读<伊索寓言>》,看看他是怎么读的。 | ◇观看视频资料,领会寓言含意; ◇生发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反对小孩子读寓言呢? | ◇由一段寓言的视频资料入手,具体可感。 ◇视频之后的导语旨在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 |||||
二 作 者 简 介 | ◇提示课题小组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展示课件:作者生平、作者风采、图片资料 ◇总结明确: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1910年出生于无锡。1998年12月去世。钱钟书先生的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论》;学术名著《管锥篇》。(其余见课件) | ◇课题小组: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 ◇其他同学:听讲识记,了解钱钟书的生平、作品等情况。 | ◇把识记性的内容放给学生去做,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进学生的筛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 ◇教师总结旨在从钱钟书善于读书生疑的特点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 |||||
三 初 读 课 文 | ◇播放音频资料:课文朗读 ◇初读提示:体会九则寓言的寓意,点画课文的重点、疑点 | ◇阅读课文,体会文章大意,点画课文的重点疑点。 | ◇善于发现问题是研究探讨的关键环节,初读课文是为下一步品读研讨作铺垫。 | |||||
四 品 读 研 讨 | ◇出示研讨问题一:文中九则寓言及作者新解,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则,它们各揭露了哪些病态世相? ◇明确:1.蝙蝠:比喻无德无行的文人。2.蚂蚁:比喻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3.狗:比喻那些不学无术、妄自尊大的人。4.天文家:地位沦落仍想“上进”的政客。5.乌鸦:比喻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6.蛙:比喻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7.母鸡:比喻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8.狐狸:一是比喻那些贪心不足的人,一是比喻那些既得利益者。9、驴子跟狼:意在揭露那些伪善者的面孔。 ◇出示研讨问题二:钱钟书是怎样解读《伊索寓言》的? ◇明确:作者并非在解释寓言,而是在借题发挥,所以内容大多是论今而非述古。原意与作者用意落差很大。主要的思路和方法是:引申(如“乌鸦的故事”),反其意(如“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换角度(如“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启示:我们要学会观察思考,学会辩证分析,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寻找合适的角度。 ◇出示研讨问题三:钱钟书“新解”《伊索寓言》的用意何在? ◇明确:通过伊索寓言与现代社会人事的比较,说明现代有些人狡猾得很,恶劣得很,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要防止碰壁上当。(或:A.作者借评价《伊索寓言》,对各种伪善的社会现代进行揭露和批判。B.批评或批判《伊索寓言》为借口或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现实社会,给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群丑百怪画像。) | ◇聚焦式品读:就文中九则寓言的原意与新解思考问题,参与讨论。 | ◇两个问题一个侧重于内容理解,一个侧重于行文方法。第三个问题引向本文学习重点。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比笼统的提问“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三个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行文方法及文章中心思想,为下一步的迁移训练作准备。 | |||||
五 迁 移 训 练 | ◇播放视频资料:《蕉鹿自欺》 ◇训练题目:借鉴钱钟书先生解读《伊索寓言》的方法,对这则寓言加以新解。 ◇附学生的迁移写作片断: 1.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与其持一种悲观的态度后悔不已,不如用乐观的态度接受事实。 2.我们要像寓言里的人一样胸怀大度,不要因一些小事的得失而耿耿于怀。 3.一切身外之财,都不会轻易落到自己手上。人生路上,只有淡化过去的幸福惊喜,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去做以后的事。 4.就像寓言中的人一样,有时“健忘”一点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若无未强求。不要为小事浪费感情。 6.人要学会自我安慰,凡事快快乐乐。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选择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选择小溪的幽雅,没有雄鹰的矫健,可以选择小鸟的无忧无虑,又何必为了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消沉下去呢? 7.对于无法强求的东西,我们要 学会放弃,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 ◇观看视频资料,思考寓言的寓意。 ◇迁移训练:模仿写作 | ◇引入课外的寓言以训练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
六 质 疑 探 究 | ◇引导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质疑探究:1、课文内容理解,侧重于难解语句;2、课题探究一:鲁迅与钱钟书平行论;3、课题探究二:钱钟书妙语赏析 ◇附录一:学生问题集锦: 1.文段第一句话的意旨何在? 2.作者真的认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现代儿童读物的”吗? 3 .作者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4.“苍蝇”比喻什么人?为什么在“相信进步的人”的后面又带一句:“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5.钱钟书说《伊索寓言》中“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伊索寓言》真的像钱钟书所说的“浅薄”吗? 6.钱钟书说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卖老”,应怎么理解呢? 7.钱钟书真的不同意小孩子读寓言吗? 8.钱钟书说“寸草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这句话好像删去也行,而且过于尖酸刻薄,你怎么看呢? 附录二:“鲁迅与钱钟书平行论”观点汇粹 鲁迅的批判讽刺目标性更强,往往一篇文章就一个现象或一类人物展开,而钱钟书批判讽刺的对象有些散,往往是斜刺里一刀。 2.鲁迅是以伟大的思想家的姿态从事小说创作的,由于鲁迅有着对旧中国社会的痛切体验,又饱涵中外古今小说艺术修养,他的每一篇小说不重复地蕴含着他对中国社会弊病,中国民族文化性格劣根性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揭示。而钱钟书的《人、兽、鬼》和《围城》都只是玩世不恭者的游戏之笔。《人、兽、鬼》各篇没有时代背景、没有地域性,是书斋里翻飞的想象,只如高空变幻的浮云。《围城》之书名乍听颇有硝烟味,又是写抗战时期,它却没有在任何意义上反映出那个时代主流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3.鲁迅、钱钟书都以讽刺见长,在我看来,鲁迅用显微镜诊断出了时代民族的病根,而钱钟书只是用望远镜看见了人性表皮之斑疹。 4.《阿Q正传》入本三分地剔抉出了失败的中华民族的自大自虐症,《围城》只是冷嘲了被无数作家热讽过的怯懦、冷漠、虚伪,自私等人性通病。 5.小说家鲁迅有大很大爱、大痛苦、大思想,而小说家钱钟书只有诙谐、滑稽、幽默、调侃。鲁迅是20世纪中国一代巍峨的文化巨人,而钱钟书的“文化昆仑”没有立起已见风化。 6.就其文学价值,《围城》甚至不能和张爱玲的作品相比,至多是一部票友作品。它只具有时代的意义,没有超越时代,没有刺穿人性和参透人生的惊心动魄。 附录三:钱钟书妙语剪辑 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2.做官的人栽筋头,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致太狼狈。 3.有许多文人,到四十左右,忽然挑上救世主的担子,对于眼前的一切人事,无不加以咒骂纠正。 4.李太太深知缺少这个丈夫不得;仿佛阿拉伯数码的零号,本身毫无价值,但是没有它,十百千万都不能成立。 5.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 (其余略) | ◇课题组就课文内容提问,学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课题探究阶段,课题组派人阐述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自由发问,由课题组成员准备答辩。 | ◇把质疑探究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专题拓展的课题研究及答辩的质疑形式,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题组的学习组织形式,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容易形成质疑探究的学习气氛。 | |||||
七 作业 设置 | ◇出示作业题目: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拓展阅读《围城》,每个小组从中确立一个课题展开专题研究。 | ◇明确作业要求,分组明确任务 | ◇第一个是常规性作业;第二个是延伸性作业。 |
高中语文《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伊索寓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