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

时间: 舒雯911 分享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

  文言文的学习并不仅仅只是死记硬背,还需要常常总结归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挑选的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归纳,供大家阅读和背诵。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①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② 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

  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

  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 )

  (三)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

  六、特殊结构(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作小结)

  1.“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耳,是……也”(只是……罢了,这也是……啊)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 (这跟……有什么不同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劝学》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 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 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 (《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断绝)

  2. 强

  #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 ①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战》)(强盛)

  3. 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远看)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

  ④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 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文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1403318230444.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

  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

  二、古今异义

  1.国家

  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2.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向南)

  ⑤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 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

  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相斗)

  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③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⑤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

  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昧)

  ③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四、一词多义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统率、指挥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规模

  2.亡

  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失去

  ③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

  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阅读答案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巩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④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

  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既、已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4.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锐利、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快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⑤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利益、好处

  ⑥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利润

  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胜利

  ⑧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有利于

  5.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遗漏、忽略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给予,赠送

  6.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尺码、尺度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规章、制度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

  ⑤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

  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谱写、创制

  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量、计算

  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推测、猜测

  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通“渡”,过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者,表判断)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也,表判断)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余威震于殊俗

  ②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③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 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陈利兵而谁何

  (三)被动句

  ①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WiseMedia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

  ② 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

  ③ 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④ 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182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