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
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的第一首诗歌《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根据教材本单元编写的目的是要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再别康桥》是必读课。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诗歌有些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尤其是对诗歌的了解和欣赏存在着各种差异;我校又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较差,学生在诗歌这一方面的知识肯定存在着一定的缺漏,又加上诗歌比较抽象难懂,大多数学生不太喜欢诗歌,而《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又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讲解,将学生带入诗的优美意境之中,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强烈的共鸣。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现状,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简要了解徐志摩,了解写作背景;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咀嚼品味诗歌的意境美的能力、诵读感悟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 感受艺术性。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二.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说教学方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
第一,以诵读为主。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此外,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我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处理”逐字逐句落实朗读,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自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读(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用以完成教学重点)
第二,意象品读法法。通过找诗歌的意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而后再反复诵读,让学生感知、揣摩诗歌是如何通过这些意象来抒情的。(用以完成教学难点)
(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了解课本所展示的内容,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说学生学法
学法指导就是通过教学及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种能力,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良好有效的学法指导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语文,而且能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
1.诵读法 :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
2.意象品读法
通过师生互动,老师的示范,结合诵读,让学生了解诗人是如何选择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四.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由康桥的风景图片导入。 康桥风光、剑桥大学风貌(配上剑桥的优美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
2.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的诗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他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林语堂评价他是“奇才”与“情才”;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请问:这位诗人是谁?他的诗的魅力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激疑悬念法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绍(这部分要点概要,课前让学生利用有限资料库已解决)。
“知人论事”在文学作品类的教学中是必要的。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三)诵读体味(教学重点的解决)
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要求学生谈谈对全诗的整体感受教师稍加点拨,答案不需标准,只要整体把握正确即可。然后逐字逐句指导朗诵并结合作者独特的人生际遇分析本诗所体现的诗情和艺术上的“三美”,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目的。这种引导是循序渐进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鉴赏品评(教学难点的解决)
物象——意象----意境
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
什么是“意象”?
意象:有着诗人情感的物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这正是我要重点赏析的部分。(完成教学重难点)
同时,完成板书:
意象:云彩 金柳 青荇 潭水 长篙 星辉 ……
情感: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表现手法: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再次齐读全诗,体会理解诗人的情感
(六)能力提升
你认为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在哪些地方?
老师准备好以下几点:
A.“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B.第一节和第七节中“轻轻的”“悄悄的”这两个形容词的妙用:连续三次使用,这细微的变化有何深意?(向学生说明:“的”应为“地”,诗人写作时期,两字不分。)
【参考答案】诗歌的第一节,三次使用“轻轻的”,这个形容词的反复使用,诵读起来,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奠定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最后,诗人“悄悄”地走了,从第一节的变为第七节的“轻轻的”,相似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适可而止。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的情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七)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对这首诗的“三美”进行赏析。
知识拓展:《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慕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绚丽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在康河留连忘返,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他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里最宜放歌的时候,但诗人已无心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诗人带着几分眷恋,几分惆怅,在沉默中悄然离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
另外,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看过"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