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资料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期末考快到了,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资料:《大堰河-我的保姆》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统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十三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十一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3、诗人是如何刻画“大堰河”这一形象的?

  ⑴ 通过对她的动作描写来刻画,包括她的几乎无休止的劳动,如第四节中的八个“在你……之后”句式以及第七节中的六个“她含着笑……”句式等等,这些描写既突出了她的勤劳,更突出了她对乳儿的爱,因为她在完成奴隶一样的繁重的劳动后,使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而她“含着笑”去从事繁杂的劳动,也表明她的勤劳,更可以看出,她活着,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她的一家,也为了她深爱的乳儿。她含笑劳作,正是她那爱人胜过爱己的宽厚品格的写照,也包含着她对苦难中的卑微生活感到满足的心理特征:她没有任何奢望,只求能养活自己及家人,只求能有活干,至于劳累、辛苦、疲惫等等,她毫无怨言。这些都突出了她的善良,也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

  ⑵ 表情描写,如当诗人被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时,诗人写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还有刚才甲生说的她的六个“含着笑”,这些都刻画出了大堰河无私善良的形象,也反映出了她对乳儿博大的爱。

  ⑶ 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真实可信,同样表达出了大堰河对乳儿具备的真正的慈母那种质朴的、发自内心的爱,如第八节写大堰河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可以说,大堰河已经把乳儿看成自己真正的儿子了。

  ⑷ 除了以上的正面描写,诗人还从侧面对大堰河的形象进行了烘托,如诗人回到“自己”的家后,吃、穿、住、用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两者优劣真有天壤之别,但诗人却写道:“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人通过自己对“生我父母”的陌生,侧面烘托出了“养我的保姆”的伟大。

  大堰河形象里不仅是勤劳、善良、质朴,更有悲剧成分,作者写她的悲剧命运更是手法高人一筹:她不知道自己身后的凄凉!在另一世界里,她不知丈夫死了,儿子们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卑微地活着。

  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资料:《记念刘和珍君》

  1、本文的大体脉络是怎样的?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和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的死难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上的大体脉络。

  2、本文结构是怎样的?

  文章第一、二、三部分,侧重于悲痛的忆念、哀悼;第四、五部分侧重于愤怒的揭露控诉;第六部分侧重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三者交错融汇,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

  3、本文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本文的内容,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鲁迅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他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者,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鲁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改变斗争的方式,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颂扬她们的勇毅,激发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作者记念一个刘和珍,评述的是“三·一八”惨案整个历史事件,要理解这篇课文,应首先把握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4、怎样从理清思路入手来解读难句?

  遇到难句,要把它放到思路中去,这样就容易理解了。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就是根据思路去解读。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一把钥匙。例如:

  ⑴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记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从悲哀、愤懑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思想感情的飞跃,要做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样,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⑵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端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作者的思路是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反革命的两手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屠刀加箝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⑶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伟大”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辗转”是概括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枪弹的攒射”给凶残的执政府以辛辣的嘲讽。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惨案。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 “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

  ⑷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苟活”,苟且图生存的意思。“苟活”是鲁迅的自我贬抑,说明他对自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情的地步,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真的猛士。“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同时,这又是战斗的号召,鲁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看到希望,为希望所鼓舞,奋然前行。

  本句的“苟活者”与第三部分“苟活”一语相对照,但范围扩大了。本句肯定了刘和珍牺牲对两类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所起的积极作用,抒发了崇敬之情,表现了决意奋进、义无反顾之意。

  ⑸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本句既承接上文,也引起下文。“这”所指的主要是:对反动军阀和所谓学者文人的无情揭露,对血的教训的冷静总结,以及自己绝不妥协的抗争精神。

  ⑹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引号明确了“苟活到现在”所修饰的中心词是“我”,而不是“学生”。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刘和珍的确是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又说但与她的伟大的牺牲精神相比,自己不过是“苟活者”。这样写,是对第一部分“程君”那段话从另一方面的补充,即自己并不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来给一个喜欢自己文章的学生写悼念文字,自己所悼念的其实是一位真的猛士。这样写,既把第一、二部分的内容紧紧熔铸在一起,又突出了鲁迅对这位学生极高的崇敬。这种崇敬之情贯穿于第三、四、五部分的记叙,至第七部分的议论进一步发挥。总之,本句中引号起强调作用,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以死难烈士为榜样,英勇奋斗的强烈愿望。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为此感到骄傲和崇敬。

  ⑺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这是总收全文的一句,是全文思路的收束。对于“此”所概括的内容,既有对敌人的控诉、揭露,又有对烈士的崇敬和悼念;既有对“三·一八”惨案的评价,又有自己奋然前行的斗志。即“此”涉及对烈士的崇敬,对其牺牲精神的评价,对其斗争方式的总结,对反动军阀的愤怒声讨,对所谓学者文人的揭露、鞭笞,对庸人警醒的期盼以及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等等。

  5、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写法有何特点?

  本文采用了叙述、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叙事简练,清楚地写出了刘和珍思想性格的特点和壮烈牺牲的情景;议论深刻,有力地揭露出反动派的反动本质,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抒情强烈,颂扬了烈士的崇高精神,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悲愤之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交错,融于一体,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

  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资料:《飞向太空的航程》

  1、把握中国航天事业中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中国航天事业中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主要是:

  ⑴ 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⑵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⑶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⑷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⑸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⑹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⑺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2、鉴赏本文背景的处理方法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但是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它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地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资料:《小狗包弟》

  1、准确、生动而深刻的词语:

  ⑴ 能否将“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中“认识的”三个字去掉呢?

  不行。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一位艺术家被“造反派”批斗,毒打,游街示众,变得“半死不活”,这时候,稍有人性的人都会怜悯,救治他,更不用说“认识的”人了。现在连“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揭示了““””已将人的心灵扭曲,或者说人们慑于“造反派”的淫威,不敢救治艺术家。而就在此时,艺术家邻居的小狗却奔了过来,“亲热地叫”“扑”“闻”“舔”“抚摸”,是非颠倒的岁月,人的良知竟不如狗。所以“认识的”三个字万万不可去掉。

  ⑵ 说说这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好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都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每次”和“都”说明了行为次数多,频繁,无一例外。“讨”,说明了行为者要付出尊严的代价,作者的夫人萧珊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向服务员 “讨”骨头是需要勇气的。这三个词合在一起,表现了萧珊对小狗包弟的爱,表达了人与狗之间关系的融洽。

  ⑶ “……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我”为什么“暗暗地”流泪呢?

  因为红卫兵抄“四旧”,要杀狗,包弟变成了“包袱”,有人建议将它送医院作解剖实验用。包弟的命运未卜,它却浑然不知,而“我”作为它的主人,自身难保,又怎样能救下包弟?所以“我”很伤感,但又不愿让包弟看出,所以只得“暗暗地”流泪。另外,“我”当时处于“半靠边”状态,言行受监视,不能明确地流露出对“宠物”的感情,也只能“暗暗地”流泪。

  2、含义隽永的句子

  ⑴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分析这句话,要抓住“解剖”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专制者“解剖”。其二,这是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解剖”,正是作者自己深刻的反思

  ⑵ “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用意呢?

  第一句话是说“我”将包弟送上了解剖桌,十几年来一直内疚,一直在煎熬,为了“赎罪”,“我”必须给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欠债,”而“这绝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与过去的十年相比,这“不好过”又算得了什么,那“十年”都挺过来了,还怕别的困难吗?第二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话表明了作者反思过去时的痛苦和必须反思过去的决心。
看过"高中语文必修一复习资料 "的还看了:

1.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2.高一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3.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145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