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说课稿模板
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说课稿模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说课稿模板,欢迎参考!
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说课稿模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故乡的榕树》。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故乡的榕树》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绵绵乡情”板块中的第一课。本板块是体验乡情板块。“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在学习《故乡的榕树》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关于思乡之情的《故都的秋》,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触景生情、思乡怀旧的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所谓“神”是指主题明确、集中。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入手,比如课文最后三段,它们是理解这篇散文主旨的关键。
我认为《故乡的榕树》一文,作者是由眼前住所的榕树,想起故乡的榕树及当时的人和事,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文体特征及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及本文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味语言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情感美,体会作者的浓浓乡思。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抓住文章线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征;二是找出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与事,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学习作者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本文的难点是品味本文优美流畅的语言,探究榕树的深层内涵。
四、说教法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故乡的榕树》这篇优美的散文,我选择采用引导法,提问法,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拓展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本课设计为九个步骤,一个课时完成。
1、导入新课:
我先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创设情景,然后由以往学过的古诗词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释题环节:介绍作者、榕树、榕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3、整体感知阶段:
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本文重要的两处过渡段、表达情感的主旨句,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初步把握作者情感。
4、理解内容阶段: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文章开头作者没有直接写思乡,而是以哪几个围绕榕树的小片段来引出对故乡的思念?(学生概括)第二,围绕故乡的榕树,作者回忆了与之相关的哪些景、人和事?第二,这些景、人和事本身并无多少关联,那么是什么使这些事情融到一起来,而且让人觉得融得很自然?
通过三个问题的回答,我再引导学生总结本文两个重要的写作特色,一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榕树是情感的载体,借物抒情,情景交融。二是作者回忆了一系列不同的人和事,所有这一切由榕树贯穿起来,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5、揣摩语言、情感共鸣阶段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我让学生从修辞手法、用词、句式、内容与情感等角度任选一方面自由鉴赏最能引起情感共鸣或是印象最深的语句。通过此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能通过品味语言唤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品味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还能让学生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
6、合作探究阶段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分析榕树形象,把握其深沉内涵。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由榕树的自身形象深入探究内涵,师生合作就能很容易得出结论。
7、拓展延伸、比较阅读阶段
在此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将余光中的《乡愁》从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等不同方面与课文作比较,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对比阅读,强化学生对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的认识。
8、交流学习心得阶段
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养成每节课学有所获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9、课堂小结
播放背景音乐《弯弯的月亮》,强化学生对作者乡愁情思的感悟。
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略)
看过"高一语文《故乡的榕树》说课稿模板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