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寒假练习试题及答案(2)

高一语文寒假练习试题及答案(2)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一语文寒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 江 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各自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发表了看法。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江东子弟能否跟随项羽卷土重来?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的能力。《题乌江亭》是晚唐杜牧的七言绝句。杜牧于公元841年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失败自刎之处。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惋惜他负气自刎,使如日中天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诗中暗寓讽刺之意。

  《乌江亭》是王安石针对杜牧的《题乌江亭》而作,表达了自己对项羽失败的看法。王安石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答案:(1)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负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2分)王安石则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2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我认为能。(1分)项羽英勇盖世,正直仁厚,体恤部下,江东子弟对他仍怀有乡土之情。(2分)

  (示例二)我认为不能。(1分)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部下意见,江东子弟对他失去了信心,加之八千子弟尽失,长期征战,百姓不堪重负,刘邦天下已定,善抚人心,故江东父老不会再支持项羽了。(2分)(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知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

  答案: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答案: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司马迁《鸿门宴》)

  答案: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与出路

  苗蛮子

  两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等等,无一不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盛赞。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而在霍尔巴哈、波维尔等人眼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

  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当然是不完整的,也更是功利的启蒙思想家笔下的中国,不过是他们按照既定需要主动剪裁了的文明片段。欧洲启蒙时代,启蒙思想家急需一种外力作为传统思想堡垒的突破口。而中国文化里恰好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孔子思想中有教无类的不分贵贱的平等观念、中国科举制相对开放的人才选拔等等。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挑战神权的绝好武器。有人比喻说,中国文化之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结果是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此话虽有自大之嫌,却也不无道理,因为对于启蒙思想家来说,中国文化也仅仅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今天,汉语、孔子、kongfu(功夫)、书法、京剧、饮食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面对这股前所未有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我们无疑有必要省思:老外是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吗?是真正认同中国文化,还是更多出于一种猎奇心态?在我看来,答案恐怕更多地倾向于后者。甚至要警惕这样一种盲目乐观心态:看着发烫的中国热,便天真地以为中国文化征服了全世界。中国热以及莫言获诺奖,只能说明中国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事实上,莫言的作品能够进入西方主流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翻译以及影视的传播。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甚至根本就无从说起。而且中国一些传统文化也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呈现衰败模样。更为尴尬的是,像书法、茶道等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究竟如何,不妨与最近风靡全球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作个比较。这支由韩国富二代朴载相(英文名PSY,人称鸟叔)发明的骑马舞,不到半个月便席卷全球,各色人等都在尽情地跳,甚至成了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两儿子为老爹拉票的武器。潘基文很骄傲地宣称,《江南Style》为世界和平带来强劲力量,有超过4亿人喜爱并欣赏鸟叔的表演。想想近些年,我们大把地砸钱在纽约做国家形象广告、在世界各地办孔子学院,据官媒报道说效果还不错,可鸟叔的一阵哼哈唱跳,便吸引了8亿只眼球,我们能不脸红吗?

  传统文化强而当代文化弱这种不平衡状态,并不是向世界所展示的一个完整而有活力的中国。显然,未来中国能否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具有话语权,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接续传统的前提下,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老是仰西方人之鼻息,而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毕竟无论是中国热还是莫言获诺奖,背后都有着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文化自恋的心态,而盲目搞出一套标准与人类文明相隔绝,否则便贻人笑柄了。

  ( 2012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两个世纪之前,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盛赞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

  B.中国热虽只是一些中国文化符号,但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无疑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

  C.莫言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靠着翻译与影视的传播进入了西方主流视野,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依然不够,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相当小弱。

  D.中国一些传统文化如书法、茶道、京剧等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呈现衰败模样,而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

  E.鸟叔发明的骑马舞,不到半个月便席卷全球,吸引了8亿只眼球,几乎没花钱却为韩国作了极好的宣传。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原文找到相关语段,进行比较分析。B项,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与文本第3段内容不符;D项,在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的不包括京剧。

  答案:BD

  13.下列言论,不属于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的一项是(3分)()

  A.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

  B.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C.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

  D.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D项,无中生有,它是欧洲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话,但不是针对中国说的,与中国观无关。其他各项都在文本的第1段中,都是欧洲启蒙思想家说的话,且均与中国观有关。

  答案:D

  14.请指出第2段中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在文中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时注意结合语句,解读东方之火与西方的肉的具体含意。

  答案:以不分贵贱的平等观念、中国科举制度相对开放的人才选拔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2分),帮助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突破传统思想堡垒,挑战神权。(2分)

  15.作者认为当代中国文化如何才能找到出路?请分条列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审读题干,如何才能找到出路,也就是该怎么做的问题。

  答案:①未来中国要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取得话语权。(1分)

  ②在接续传统的前提下,能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1分)

  ③不能妄自菲薄,老是仰西方人之鼻息,要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1分)

  ④要警惕那种文化自恋的心态,防止盲目搞出一套标准与人类文明相隔绝。(1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吟风

  张绪佑

  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忽然间只剩光骨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

  日复一日,当我在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四时的变换,世情的冷暖、心境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漫漫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丰盈的硕果。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适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

  风是什么?风是大气的精灵。集日月精气于心,集天地灵气于表,集山川海洋豪气于怀,化作流畅的血脉,灵动的气韵,去感受世界,去催生万物。人间万豪,山川陡变,唯有风最敏感。

  风是人间的使者。风既带给人们高山的伟岸气质,又带给人们大海的宽广胸怀;既可给人们带来心高气爽的愉悦,又可给人们带来秋尽叶落的慈怜;既带来春燕的呢喃,又带来秋雁的长吟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教人识时应世,临风应对四时的变换。保持生命之树不衰。

  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风刀犀利,岁月无涯,数万年雕塑了无数沟壑、奇山异水,雕塑了古道,雕塑了枯树,雕塑了瘦词,雕塑了自然界这个大盆景。塑了霜,塑了雪,塑了云,塑了雾,塑造了有形和无形的自然境界,留下了万年不衰的艺术创意。

  风还是忠实的史学家。它用如橡巨笔席卷千年,纵横天下,翻江倒海,将历史记在了悬崖,记在了洞穴,记在了无数次山川巨变之中,记住了无数个破败的村落、庭院和宫殿。伴随着多少次战火烽烟,多少回山崩海啸,多少代历史变迁,它记下了千里大漠,记下了秃岭荒原,记下了古罗马斗兽场、古楼兰王国、圆明园废墟、深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它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记下了人生,记下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的印痕、岁月的磨难。将这一切刻写在每一个人的额头上、须发间。

  疾风知劲草,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有时狂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有时和煦可掬,遍布抚爱。风有怀柔、有激越、有狂放、有悲壮。古来多少英雄把酒临风,抒发豪情,畅怀壮志。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风歌》。荆轲满怀壮志,临风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命悲壮。血战沙场的勇猛将士,面对死亡唱起了风雪满弓刀的豪情。风是有情的,风是有骨的。英雄所爱的是大风的一泻千里的豪迈,是义无反顾的铮铮风骨。在临风之时,那些随风而倒的墙头小草缺少的正是这种风骨。

  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英雄风骨不变。日月经空,乾坤朗朗,是季风万年不衰的永久风源。愿清丽的风荡涤世俗尘埃,将世界催化得更清纯、更壮丽!

  16.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把握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的能力。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适当分析文章结构的作用。本题考查开头的作用,从开篇点题、为下文作铺垫等方面入手,并适当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2分)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2分)

  1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还应适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都在重新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2分)风从本质看,是不变的,它有情,坦荡磊落,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3分)(意思对即可)

  18.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解答。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观点和文中语句的有效结合,并言之成理。

  答案: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2分)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如,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2分)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如,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2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时光流逝,中国传统节日正处于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的尴尬境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仪式感日益淡化。面对这个状况,某校为了让更多同学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准备开展系列介绍交流活动。

  (1)下列诗句与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2分)

  ①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效艾符趋习俗,艾符蒲酒话升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3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所以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艾符: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并黏贴符箓以祛邪。蒲酒:菖蒲酒,端午日有饮菖蒲酒的传统习俗。

  答案:(1)①重阳 ②端午节(答对一个给1分)

  (2)(示例一)尊重传统节日风俗,传播中华文化精髓。

  (示例二)走近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明。

  (突出宣传对象传统节日,1分;突出尊重风俗弘扬精神传播文化传承文明肩负责任等活动目的或意义,1分;修辞方法,2分)

  20.校运会刚结束,高一摄影小组的同学打算在宣传窗开设主题为精彩瞬间的栏目,展出校运会中抓拍的部分竞技照片。请你帮他们写一段栏目介绍词,突出栏目照片的特点。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少于6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时,注意主题是给校运会的精彩瞬间写栏目介绍词,要突出栏目照片的特点。评分要点:内容3分,不能只抓住一个画面进行描写,如此则酌情扣分;两种修辞、语言鲜明生动2分;语意连贯1分 。

  答案:(示例)在这里,你可以领略跳高选手奋力跃起,腾空而上的精彩;你可以感受铅球选手凝神托球,追逐梦想的镇定;你可以分享短跑选手身如利箭,冲向终点的兴奋瞬间的精彩,永恒的记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眼下,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点学校就读时,武汉有7对父母反其道而行,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让孩子们在一所废弃小学内学习生活,家长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过着类似世外桃源的生活。家长们说,操场上的沙子、砖头、茅草,也是孩子们最心爱的玩具,孩子们常常在这里堆沙堡、建草屋。

  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材料中的7对家长,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特别,既锻炼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又让孩子们回归到大自然,甚至是回归到了天性。本文可以立意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另外,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引用古人教育子女的例子,如孟母三迁讲述父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如傅雷的教子故事;还可以引用诗词,丰富文章内容。

  答案:略。
看过"高一语文寒假练习试题及答案 "的还看了:

1.高一寒假作业的答案大全

2.高一语文仿写句子练习题及答案

3.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4.2015-2016学年度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37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