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全解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全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青苔(tāi)

  荆棘(jí) 火钵(bō) 忸(niǔ)怩 麦糟(zāo) 炖 (dùn) 肉 团箕(jī) 凌侮(wǔ) 叱(chì)骂

  多音字:

  瓦菲 菲薄

  泥巴 拘泥 漂泊 湖泊 青苔 舌苔

  重要字形:

  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凌侮 陵墓 棱角 忸怩 纽扣 枢纽

  重要词义:

  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近义词辨析: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文学常识: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文本释要】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3~10节为第二部分。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第3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第5节仅4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第6节,将“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对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第9、10节,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疑难点拨】

  1.这是一首抒情诗,却有大量生活细节的描写。怎样看待诗中抒情与描写的关系?

  答:这首抒情诗中出现的大量生活细节,是作为诗歌的描述性意象出现的。诗歌常见的是比喻性意象,如《雨巷》中的“丁香”,作为诗人迷茫追求的象征,是带有比喻色彩的意象。而描述性意角,不像这首诗中多次出现的对真实场景的再现、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如,诗的第四节,开头和结尾都是“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这两句这宰连用八个“在你……之后”的排比句,每一句都是大堰河日常生活的一种描述,在这些描述里浓浓地浸润着诗人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可以说,这首诗中的描写,也是作者情感抒发的一种方式。

  2. 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答: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课外链接】

  《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吴思敬)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艾青谈他的两首旧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这种“自传性质”,决定了这首诗极少用比喻意象,而纯以描述性意象为主。这类意象是诗人的心灵对现实的直接映照,其触角可以伸到生活的各个层次和心灵的各个领域,具有极大的包容量和丰富的表现力。《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从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对大堰河的深沉的爱为动力,按照诗的艺术规律展开想像,其意象的运动与组合主要通过如下两条渠道进行。

  其一是接近联想,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而把它们联想到一起。《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是接近联想:“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后涉及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因空间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来了,这是空间接近联想。紧接下去:“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劳的场景,由于时间上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这就属于时间接近联想了。

  其二是对比联想,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回忆,头脑中又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诗人描写了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之后,紧接着联想到自己家里的豪华生活:“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这里展示的还不仅仅是地主与贫苦农民悬殊的生活水平,而是诗人的波涛起伏的内心世界:“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给艾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贫苦农民的痛苦生活,也发现了他们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满深情,而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家却感到陌生而不安,艾青的叛逆思想在幼小时候已见端倪。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奋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大堰河对乳儿的“美梦”与现实粉碎了她的梦均构成了对比。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现出来,从而显示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的、无私的爱,又是她的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普遍价值之所在。(选自《冲撞的精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有删节

  【教材练习】

  一、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二、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如第4节一口气用8个排比句“在你……之后”,这8个排比句其实就是8个生活细节,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私的爱。再如诗的第8节,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就连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尽管这美妙的梦境连对人说都不可能。这几个感人的细节,说明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的伟大、无私的保姆──母亲,才使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唱出爱的赞歌。所以,没有细节描写,就不会有如此的感染力,诗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

  三、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多个诗节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全诗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第4、8节都是这样。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大堰河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节、第6~11诗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宛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四、生活中不乏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请你去观察生活,搜集有关素材,写成一首诗或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写一首诗或写一篇短文,两者难度不一样,前者难,但也许有些学生会感兴趣,可以指导学生借鉴这篇课文的某些写法,写得短些,形式可以自由一些,重在抒发真情实感。写一篇短文难度小一些,可重在考查学生是否清楚明白地记人叙事。无论是写诗还是短文,都属于片段作文,要求不要太高。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2003年全国卷)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颠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附答案:D项(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即使把它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勉强可通,它也只是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性而已,不能把它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的肯定语气。)

  【课内阅读】

  1.《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中说这首诗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意在表明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2.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养育之恩。

  3. “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4.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

  A.排比 夸张 重复 B.对比 重复 拟人

  C.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

  【课外阅读】

  1. 对下面这首《钟乳》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友人送我一石钟乳,/我爱它一滴滴凝成非凡气度。/我把它摆在桌上细细地观赏,/蓦地听见它深情地倾诉:/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人类的爱,是我的痛苦。

  A. 石钟乳没有生命,诗人却说“听见它深情地倾诉”,从思维的角度看,这属于想象;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拟人手法。

  B.“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前面省略了表示条件的句子,补上去,可以这样写:如果我仍旧生长在原来的地方。

  C.这首小诗是说,要让事物按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而不应持主观主义态度。

  D.这首小诗的主旨应当是:爱,应有正确的态度,应采取正确的方法。

  2.读戴望舒的《赠内》一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空白的诗帖,幸福的年岁;/因为我苦涩的诗节,只为灾难树里程碑。

  即使清丽的词华,也会消失它的光鲜,/恰如你鬓边憔悴的花,映着明媚的朱颜。

  不如寂寂地过一世,受着你光彩的熏沐,/一旦为后人说起时,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

  A.这首诗是赠给妻子的,全诗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抒写了诗人为自己有这样一位美丽而又贤惠的妻子相伴一生而感到无比幸福之情。

  B.诗人总是以“苦涩的诗节”叙写灾难的人生,而对幸福的爱情生活却没留下诗行,为此,他深感遗憾。

  C.诗人以比喻和映衬的艺术手法赞美妻子的容颜,着重表现的是妻子的外在美。

  D.诗人愿熏沐妻子的光彩,寂寂地度过一生,这是直接抒情;“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则是间接抒写感受,含蓄地表现了妻子的内在美。

  3.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4.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草儿在前,/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古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牛啊,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牛啊,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附答案:课内阅读:1.A 2.B 3.D

  4.C课外阅读:1. C(该诗诗眼是最后一句,点明了主旨) 2. B(没深感遗憾意) 3.

  A项(这是一首咏物诗。准确解读诗歌,就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不是"煤"的意象特征)4.D(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之意,D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
看过"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文全解 "的还看了:

1.高一语文必修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2.高一语文必背课本电子版

3.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琵琶行原文

4.高一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32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