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寻找时传祥》说课稿
高一语文必修一《寻找时传祥》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寻找时传祥》说课稿,欢迎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一《寻找时传祥》说课稿
我的说课题目是《寻找时传祥》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说本课。
说教材
《寻找时传祥》是语文版初中八年级语文必修课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 本文最早发表于 1995 年 5 月 17 日,是《工人日报》1995 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 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 1995 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发表以后引起较大的反 响,先后有十余种报刊和选集转载,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
文章的标题是“寻找时传祥” ,好像是以写人为主,其实作者的真正意图,那就是寻找时传 祥的精神——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这种精神在金钱、名利、欲望前显得单薄。作 者的写作目的含蓄地表达了出来:现实生活令人担忧,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实在,多一些本分。
作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索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 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 通 篇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形式和朴素的风格,透过字里行间,体现出热烈而鲜明的情感,揭示了 重大主题。有评论者称之为“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 。通篇报道叙写时传祥的 事迹时,始终注意用知情人的陈述表达,用事实说话,几乎没有形容词,更没有记者的主观 议论,而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却是强烈而深刻的,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说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思考方式。
【重点难点】 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说教法 比较法、讨论法
说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诚挚:诚恳真挚 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 人海茫茫:人群像大海一样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人事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人情的变化。 2、查找有关时传祥的生平事迹。
二、导入 时传祥,1915 年生,1933 年到北平当掏粪工,建国后历任北京崇文区清洁二分队的掏粪工, 班长。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平均每天掏粪 90 桶,高出对友 20%, 他宁肯一个人臭,换来万户香“的高尚精神,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1959 年在全国“群英 会”上被授于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与全国主席刘少奇合影留 念。“”期间,受到迫害,谴回原籍。1973 年周恩来得知他患病以后,泖人接回北京 治疗。两年后不幸逝世。
三、朗读全文
四、课文分析 全文很明显分为三个部分,试概括三部分的内容。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写时传祥与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关系。 第二部分:写时传祥的主要事迹 第三部分;写时传祥遭受迫害。
五、探究
1、第一个部分只有短短的 5 句话,却有一种震憾人心的力量,请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归纳: 点拨:一个掏粪工人,一个国家主席,地位悬殊之大,却将他们相提并论,引起人 们的极大兴趣。在读者心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握了手等等。激起读 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这些悬念在下文都一一得到解答。
2、寻找时传祥的”寻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寻找?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点拨:因为曾经是很珍贵的东西,现在丢失了,找不到了,才要寻找。从青年学生 漠然的双眼中,从老人“惊讶”而“激动”而“愤愤”的神情及谈话中的那么多“转折”中 坚定了作者要寻找有决心。作者要寻找的就是时传祥的精神——正直、敬业、实在、本分。
3、课文通过哪些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了时传祥的精神的? 学生讨论归纳 点拨:通过每天劳动强度的统计,一天总重量 5 吨,十七八年没有休过节假日,右 肩老茧,有巴掌大,又黑又硬。写他清理厕所里的砖块,为他人着想,写在他的带动下,全 班工作突飞猜出进。被下放回老家仍为大家扫街道。这些事例反映了时传祥的精神。
4、 时传祥身上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你从周围人的身上能找出时传祥精神吗?试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归纳 点拨: 人格魅力在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 在于他能在那是非颠倒的年代不改变自己 的正直和朴实。
六、小结
作者通过“寻找时传祥”真情的呼唤良好的道德风尚,呼唤真善美,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的 个人主义。说明时传祥精神在当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仍有现实意义。
看过"高一语文必修一《寻找时传祥》说课稿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