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半学期教学总结(2)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高一化学半学期教学总结(三)

  高一化学在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学好高一化学是学好中学化学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做好初高中的化学教育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那如何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做好初高中的教育衔接工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谈了谈自己在初、高中教育衔接方面的做法和想法。

  一、在新课程前提下,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随着初中化学新教材的全面实施,高中化学新教材也于今年九月份进入课堂,初中化学教材一开始实施时,它给许许多多的初中化学教师带来了冲击,不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都必须接受这一新课题的挑战。新教材进入高中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新教材只不过是将旧的教材删删改改、改头换面而已,并没有什么新可言。但是,这一次的教材改革不仅是将教学内容作了很大的修改,更是将教学内容的结构作了很大的改动,打破了以往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而是以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标准来安排教学内容,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体验,不再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而去设计内容结构,真正地将教材面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要搞好高中化学教学首先要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和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搞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解决好新教材出现的问题,才能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

  1、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浅析

  (1)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

  传统教材的弊端之一是把学生定格在设定的“书本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之中,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致使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疏离感日益增强,社会意识逐渐淡化。新教材不仅关注那些客观的、系统的、逻辑的“共同知识”而且关注那些主观的、情境的“个人知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力图把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努力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合。

  (2)适当降低了知识难度 ,大量引进现代信息

  一方面新课程注意控制教材内容的总量,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另一方面新教材大胆更新了“双基”的概念和内容,删除了陈旧的、用处不大的信息,充实了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的信息。如有的教材引进了“神舟五号”。

  (3)尊重师生个性,给师生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课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大胆的阐述自己的看法。过去的教与学都是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的理解和开发教材,现在教师可以“改”教材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及不同的思维取向。总之,新教材让不同的教师、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极大的拓宽师生的发展空间。

  (4)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

  传统教材编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精选那些确定无疑的知识或理论,教材对学生无异于一个权威的发布知识的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新教材注重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通过提供与学生背景有关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初高中教材的差异。

  教材体系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知识逻辑顺序的有机结合,但初三与高一新教材相比,高一教材有了较大的飞跃,初中着重介绍了氧、氢、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初步接触酸、碱、盐反应规律和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处于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而高一则围绕元素周期律讲了主族元素,并将大量化学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渗透其中,将上述内容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之中,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化学概念规律为核心,基本上做到知识能力同步,突出知识能力相结合,同时高一教材更突出实用功能,注意了学生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这样对升入高一的学生客观上明显会出现四个不适应,即知识基础不适应,教学方法不适应,思维方式不适应,学习习惯不适应,教师十分有必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法,尽快架起初高中改动的桥梁,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要求。

  3、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新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的实施难,难度难以把握,内容多,试验区普遍反映课时不足;(2)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还比较少,教材在实际使用中显得孤立,仅有的配套教辅还做得不够好;(3)教材的细节方面有待完善,部分图片有待进一步修改和更新。(4)为了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新教材不惜笔墨设计了大量的思考题和探究题。这些题型的设计...对教师压力很大,教学难度也很大,课前准备工作量大,没有相应的配套教具和学具,这大概是新教材一个主要问题。

  4、在新课程前提下,如何搞好初高中教材衔接

  (1)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体设计

  首先,要正确认识章与章之间的关系。如苏教版《化学1(必修)》中,对第1、2章来说,专题一是方法平台,专题二是观念和理论平台,专题二重点是树立正确的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以便应用到后续教材的学习。其次是正确把握同一专题中不同节之间的共性。同一章的不同节内容,在方法上、观念上或应用上都会有其共性,在教学中把握其共性,可为知识网络和能力的形成、方法规律的总结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专题四中自然界中的元素,无论是,硫的转化,还是氮的循环,都采用了“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和“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的思路,因此,就可让学生按此思路学习各专题各节内容,并形成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和思路。第三,要正确理解同一节中不同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能更有效的处理好每一节的内容。

  (2)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

  新教材分必修和选修共8个模块编写,我们又没教过选修模块的教材,这在客观上为我们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造成了困难。同时,一些教辅资料和老师们长期的教学经验就很容易造成教学中的“一竿子插到底”的现象。这必然严重增加学生负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违背了实施新课程的目的。这恐怕在一些已分文、理科的学校中就已有体现。对这一点我们是这样处理的: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在每章学习前,首先集体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不但研究必修内容,而且研究选修内容,比较同一知识点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不同要求,尽可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例如,《化学2(必修)》中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时,通过比较课程标准可知,必修模块中只是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而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的影响规律及相关理论的解释等,都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学习。

  (4)恰当处理教材中的不同栏目。

  在山东科技版的化学教材中,只有教材中的正文内容,是课标要求必须掌握的。而“拓展视野”、“交流与讨论”、“你知道吗?”等栏目都是不要求掌握的。例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苏教版《化学1(必修)》模块中以“你知道吗”栏目出现,但并不作要求。如果要深入学习,可在《化学2(必修)》学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后再学。当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设计问题,拓展学生视野。

  二、在新课程前提下,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

  1、初高中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教学多以实践或实物直观教学为基础,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多原理少,初中化学全一册对学生来说大致分二个层次,前四章入门,后四章入法,由于进入初三的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的基础,从始至终往往会出现教师例证多,点拨多、演练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而高中生以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教材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由于知识面的拓宽,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则较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灵活运用,以适应学生进一步独立深入学习的要求。

  2、 新课改前提下教学方法浅析

  (1)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

  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学习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2)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喂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 新课改下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

  (1)现在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琐碎的、细小的问题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小了;不着边际,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几乎绝迹了。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学科特点,不分时间和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的使用,结果,学生趣味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现在许多的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发现目前的有些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语”;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手段”;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赞之为“焕发课堂生命力”;无关教学内容的插科打诨,称为“走向综合”等等,教师想法设法追求学生感官上的活跃生动,千方百计在教学的浅层面上操作运作。

  (3)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4、 在新课程前提下,如何搞好初高中教学方法衔接

  (1) 在教法上,教师应留旧创新,巧妙过渡。所谓“留旧”就是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教学上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了解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情况,以免在高中教学中出现急转弯,而使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法。因此,“留旧”是使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的心理过渡,但“留旧”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从初中学到CuO与H2反应的“得氧、失氧”这一狭义的概念作引入,然后要求学生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接着教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再举例说明,使学生认识以前所学的概念的极限性。进而引导学生从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离(或偏向)来认识氧化—还原的本质。这样在使知识结构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延伸。学生的学习就不会觉得是“无木之本”。

  (2)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初高中知识的过渡教学中,演示实验效果要明显,要从如何观察,如何操作上给以示范。要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课本上用小字排版的“小实验”、“小制作”同学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尽可能去完成;对于课本上的学生实验要做到每个实验都能独立完成,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实验结果要认真的处理和分析,并且多问几个为什么,力所能及的进行一些研究性实验。注重实验,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基本途径。

  (3) 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主性,学校抓住同龄人比较容易交流、沟通的特点,成立了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建立小组公约,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可在每一章或一单元之前或之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或写一篇小论文或了解一位.科学家等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如学完物质的分类之后,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钠的“家族”》;学第1单元第3节之前让学生查阅阿伏加德罗的有关资料等。

  (4)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5)为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

  ①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②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不太复杂,这样的问题,可通过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决,但有的问题的复杂性水平较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则运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奏效,这就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等待,不要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师不应该担心学生讨论会提出很多问题,怕“放”了又不能“收”,而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可教给学生归纳、演绎、类比、推理、创想等方法,从而完成知识的形成和再现。

高一化学半学期教学总结(2)

高一化学半学期教学总结(三) 高一化学在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学好高一化学是学好中学化学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做好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8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