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政治学考研复习资料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在考试来临之前做好每一个资料的复习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政治学考研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政治学考研复习资料(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道路。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概念。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经济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进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概念。

  第二,作为调节经济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之间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有很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考研中占的比重大家不要小看,一点点的失误都不能出现的。所以大家多积累知识点,增加取胜的几率。

  政治学考研复习资料(二)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过程。党和毛泽东对于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1953年12月,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可比喻为“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然性: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客观需要。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这就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政治学考研复习资料(三)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因为: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二,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执政的群众基础,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三,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会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总之,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三是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2. 科教兴国战略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3. 人才强国战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48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