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事评论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
在高考政治复习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时事评论,掌握好写评论的角度、力度,就能高效复习政治科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政治时事评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几天前,在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启动仪式上,浙江余姚一位副市长讲了一个很励志的故事:当地一家制笔企业,自主研发了两条智能生产线,外商来考察,对生产状况很满意。言笑晏晏之际,余姚老板却“坐地起价”:每支笔涨价3美分!因为品质有保障,客户没多想就爽快答应了。
时事评论观点:
这3美分,是中国企业家主动作为赢得的品质溢价,更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底气的写照。据余姚当地干部介绍,“机器换人”已经成为最受当地企业家欢迎的产业政策,今年将投入30亿元继续推进“机器换人”。一方面用工成本逐步推高,一台打磨机器人价格不到30万元,却可替代6名熟练工。用机器人一年可以省42万,一年就能回本。另一方面,产品精度还上去了,何况,还有那3美分的溢价。无论立足眼前的成本—收益分析,还是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竞争,制造业的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
透过各级政府与各地企业家聚焦智能制造的灼热目光,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更完整的切面。在人民币贬值、出口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因为转型升级,有企业可以逆势涨价;在劳动力要素价格飙升、人口红利不再突出之际,地方政府、各类企业为下一个长周期的竞争力主动升级、抢滩登陆;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时代的呼声,大规模智能装备的生产拓展了这条可能性曲线。很多人只注意到中国宏观经济换挡调速,其实进入微观场景,各类脱胎换骨正在上演。
当然,机器人也面临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当国内出现大量的“机器换人”需求,机器人本身的供给也需要一场改革。“机器人产业有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今年两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的担忧很有代表性。随着全国20多个省份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培育,已建和在建机器人产业园区已超40个,机器人企业数超过了800个。与此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下游系统集成产业发达而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孱弱,同质化有余,差异化不足。一份“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榜单更显示,全球前15位重要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占了11席,国内无一企业上榜,机器人“四大家族”控制着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现状,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必须搬开的“拦路虎”。
拦路虎不会自己走,智能制造发展又没有退路,那么只能靠弯道超车。机器人产业位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与人才密集产业的交点,这决定了并非所有地方都有能力也都适合发展机器人产业,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注意差异化发展,避免图名图利地一哄而上做低端竞争。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提高行业发展的门槛,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另一方面,更要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积累核心知识产权、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催化,让资源更集中流向优质企业,助力企业走出集成应用的盆地,走向核心技术研发的高地。
几天前,腾讯的“绝艺”围棋机器人战胜了日本的“DeepZenGo”,在计算机围棋大赛中夺冠。人们曾激烈讨论人机的较量,因为这带给人们一种未来学范畴的兴奋与刺激。同时在广阔的工业制造领域,智能的较量无时无刻不体现为人与人的竞争,成为影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最现实的变量。我们值得为3美分而欣喜,同样也需要有潜沉之心为赢得更多3美分努力,惟其如此,才能拥抱高品质智能制造的未来。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日前,山西省政府公布了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时事评论观点:
有些人担心此举会影响文物安全,甚至会让部分文物古迹从此变成私人会所。这种看法充满忧患意识,却忽略了当前文物保护的主要矛盾。
目前个急迫的问题是,仍有数量庞大的文物,保护力度远远不够。我国仅不可移动文物就有近77万处,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有12一万多处。许多级别较低的文物保护单位缺钱缺人,许多野外文物处于无人员、无设备、无管理的“自然”状态。据报道,山西有的县文保资金是“零”,不少古寺庙长期荒废,屋顶长满野草,室内遍地羊粪。无人看守,等于给了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就在实施方案公布前不久,山西破获一起古庙壁画失窃案,抓获一个长期在山西省内流窜作案的12人文物盗窃团伙,追回数百幅古建壁画。据公安部门统计,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接到各类涉文物犯罪案件2400多起,呈上升趋势。
国内外经验都证明,单靠政府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全面保障文物安全的。与其让古建等不可移动文物在风吹日晒中衰败、在文物贩子手中流失,不如想办法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让那些政府难以顾及的文物也能得到妥善保护。事实上,保护文物从来都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所有公民的责任。包括文物在内的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每一处文物古迹的损毁、消失,就意味着我们一部分权利的丧失。因此,守护文化遗产,没人可以置身事外。
当前,全社会文物保护和文化权利意识还不够强,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缺少参与机会。只要敞开渠道,让文物更多融入日常生活,群众对文物有感情,就会产生主动保护的意识。2004年,国保单位贵州黎平县地坪乡风雨桥被暴雨山洪冲毁,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全部建筑材料捞回来,为复原风雨桥作出重要贡献。为什么地坪乡群众会有这么高的觉悟?因为风雨桥是他们祖祖辈辈朝夕相处的一道风景,失去它会有切肤之痛。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管理得当,认养不仅能解决文物失管问题,还可以在人心里筑起一道情感保护墙。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美国就将国家公园的经营权分成旅游、住宿、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特许经营,由国家公园管理局对中标者进行监督。中标者获利了,政府也有钱用于自然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最终包括游客在内的所有人都将从中受益。山西的文物认养,是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放开一定年限的使用权、经营权,相信随着更多社会力量的投入,荒村古庙、断壁残垣、野草萋萋的景象会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将是修葺一新的博物馆、纪念馆、旅游景点。
文物的保护利用情况,体现了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文化的守望程度。社会力量动员越充分,文化守望者就越多,也就越能提升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水位。当广阔大地的文化遗产都活起来、传下去,就能反哺给当下的人们以及后世的子孙前行的文化力量。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1000多位国内外媒体记者前来博鳌报道这次会议,论坛发布的新闻和简报,平均阅读浏览量是去年的数十倍,有的甚至达到上百倍。从过去一周在年会新闻中心的亲身感受看,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比以往历届都受关注,个中原因值得细细咀嚼。
时事评论观点: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次年会的全球大背景十分特殊。去年是世界政治“黑天鹅”事件频发的一年,反全球化的声音在西方蔓延。过去几十年里亚洲一直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受益者之一,而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更是疲弱的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人们自然十分想要听到一个更为清晰的“亚洲声音”和“中国信号”。而作为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主要对话平台之一,博鳌论坛也的确及时回应了人们当下的这一重大关切。2017年年会的主题就是:“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
从主席为论坛年会发来的贺信,到张高丽副在年会上所作的主旨演讲,以及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都体现出对坚持经济全球化的信念与信心。可以说,上述主张在会场成为一种高度共识。在论坛会场,时常可以听到这样两个观点:一是认为全球化既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趋势,也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发挥了显而易见的巨大作用,必须维护、推进,而不是逆转、反对全球化,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缓慢的今天。二是看到了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推进出现的新问题,例如社会各阶层收益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移民和身份认同焦虑等等。但这些结构性矛盾的根源并不在于全球化本身,而是由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不相适应所造成的。当今世界必须主动顺应时代,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推动下一阶段更加包容、平衡和可持续的一体化进程。
在博鳌,没有什么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受与会各国嘉宾欢迎的了。正如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所说,当最初倡导全球化的西方国家向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让步时,下一阶段的全球化迫切需要注入新动力和新理念。新动力需要“向东”寻找。亚洲有信心,有愿景,有未来,完全可以成为全球化的引领者。
另一个令年会备受瞩目的原因,则是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正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夜。有人曾将2016年称为“直播元年”。实际上,去年一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金融科技等以前难以想象的新事物都站到了社会舆论聚焦的中心舞台。眼下许多人正怀着兴奋而又焦虑的情绪关注着这些一日千里的技术进步,他们渴望被确定地告知,这些技术突破对于自己未来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大量的讨论放在了上述这些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上,从另一翼回应了当今世界的新变化。
在技术进步方面,参会人士远未达成像对经济全球化那样的共识。新技术和新模式本身尚在路上,有些甚至尚在襁褓中,它们会对未来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人们各有看法,很难断言。但正如周文重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一边深入细致地观察,一边就这些新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和对话。
看了<高考政治时事评论>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