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题易错点总结(2)
(1)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4)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1)(2)(3)
B、(1)(2)(4)
C、(1)(3)(4)
D、(2)(3)(4)
答案(D)选择(1)项属于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题干的材料只涉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而没有提及利用规律的问题。因此,选项(1)扩大了题干的外延,选择此项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忠告:明确题干和题肢的内涵和外延,如果题干的外延大于题肢的外延,可选;反之,则不能 选。
5不能抓住政治题干中心意思
例如: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粒子。近年来,转基因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来源。这表明:
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C)仔细分析题干不难发现:题干的中心意思是讲基因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题中所列举的“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实验”,不过是证实转基因科学对人类的影响而已。“转基因科学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只是表明了认识的发展,而没有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此D项不能选。
忠告:对一时不能确定答案的选择题,要将题目多读几遍,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然后作答。
6误将二级延伸当作一级延伸
例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包括: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4)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1)(2)
B、(2)(3)
C、(1)(3)
D、(2)(4)
答案(D)所谓“一级延伸”,是指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就能成立。所谓“二级延伸”是指题干和题肢之间的联系,需要借助一个或多个中介条件才能成立。显然,本题的材料是说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钟声的原因,既然还没有认识,谈何“认识的发展”、“认识的检验”问题?因此,选项(1)和选项(3)只有在对某一事物作出了认识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忠告:在解答选择题时,必须注意考虑题干和题肢之间的联系,是属于一级延伸还是属于二级延伸。搞不清它们的归属,是难于作出正确的选择的。
高中政治选择题常见题型
(一)、政治解题的张冠李戴法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被人民群众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他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下列各项中属于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的有
①克服种种困难,两次入藏工作,历时十载 ②腰扎“钢围腰”,强忍病痛,长驱2万多公里,为边疆人民寻找甘泉 ③节衣缩食收养三个孤儿
④用自己的钱购买药品为农牧民治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这是1996年高考政治第5题,正确答案是C肢。它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孔繁森这位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作为时事政治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情。江泽民同志和李鹏同志分别为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了题词,各宣传机构和文艺团体也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由于考生对这一典型事迹没有很好地掌握,结果有43%的考生错选了D肢,把李国安的先进事迹当作是孔繁森的先进事迹。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类似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本题已经失去其实际意义,关键是要了解一些重大事件,现在有不少地区还有单科考试(上海等),还有考察时事记忆的题型。
(二)、政治解题的鱼目混珠法
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例题】在下列选项中,采用多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
A.加拿大 荷兰 意大利 B.澳大利亚 比利时 西班牙 C.英国 荷兰 澳大利亚 D.丹麦 比利时 西班牙
这是1994年高考政治第14题,正确答案是D肢。该题虽然考查的是常识性问题,但该题的四个题肢中涉及八个国家,有的实行多党制,有的实行两党制,有的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有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题肢之间有较强的干扰性,要把符合题干条件的答案选出来,确实有一定难度,考生稍有疏忽就会误选。
启示: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要关注每各课件后面的易错易混知识点。
(三)、政治解题的偷梁换柱法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例题】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地相继建立了村民选举制度、 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1998年11月九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表明 A.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逐步完善 B.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组成部分 C.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 D.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解题指导思想和思维:
1、让哲学思想成为解题的工具:利用现象和本质或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点论的观点(注:如果材料给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请运用两点论)对材料进行哲学剖析,力求对每段材料和全部材料之间的内在含义及其指示性方向有正确的把握。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我们解决问题应有的思维过程。
3、运用“分析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答案点。
4、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组织答案。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
二、解题程序:
1、阅读设问看清要求、抓关键:
(1)、看清试题要求:
①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哲学生活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
②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提示我们要认真对待,详细回答,若分值较低,则没有必要在上面过多地费时费力。
(2)读设问抓关键:这是个关键性步骤。因为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均在其中。
①一定抓住关键词语,辨明命题意向。(主体、范围性语句)
②是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如果说抓题眼(即关键性词语)定意向,是盖房搭房架的话,抓准限制词语、吃透题意细节便是细工了。(设问词、问题短语)
2、审读材料全文
要审好题,必须做到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要像分析语文试题一样,认真阅读材料全文(若是图表题,则需要看表头、标题,要与图表内容进行纵横比较,要重视注释等等)。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
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
⑶理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3、合理组织答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⑵答题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详略得当,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⑶恰当运用政治术语。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
克服以下毛病:
①事理分开:答题分原理段、材料分析段、结论段。
②逻辑性差:东拉西扯、词句重复或用词不当。
③不分段没有条理;或分段过多,序号杂乱。
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试题第25题,正确答案是AB肢,D肢与题干不吻合。C肢的错误就在于将“基层民主建设”这一概念偷换成“基层政权建设”。在我国基层政权是指乡镇一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仅是村民自治组织,而不是基层政权。“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建设”属于民主范畴,而不属于基层政权建设范畴。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四)、政治解题的正逆颠倒法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例题】根据宪法第36条规定的精神,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 A.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B.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C.公民有宣传宗教的自由,也有在各种场合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D.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都应进行批判
这是1990年高考政治第34题,应选答案为BCD肢。由于受正向选择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考生选择了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A肢,而把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BCD肢舍弃了,以致该题的得分率较低。
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认真看题目的要求,任何时候,任何科目都不能忽视,养成好习惯,做题的时候把题目和题肢的关键字词划出来,提醒自己注意。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