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时间: 磊安793 分享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想要语文拿高分,就得平时多加练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载体/怨声载道 当真/螳臂当车 为人/为虎作伥 ......

  B.肥胖/心宽体胖 连累/罪行累累 供词/供求关系 .......着急/着手成春 ..强制/强颜欢笑 ..

  C.仆役/前仆后继 甲壳/金蝉脱壳 露富/风餐露宿 古刹/刹那之间 ........

  D.场地/一场透雨 字帖/十分妥帖 横肉/惨遭横祸 靡费/望风披靡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惹事生非 雍容典雅 失言而肥 山青水秀

  B.谈笑风生 众目睽睽 珠光宝气 明火执仗

  C.唇枪舌剑 弊绝风轻 面黄饥瘦 扑朔迷离

  D.色厉内荏 额手称庆 金璧辉煌 题纲挈领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近年来,文艺创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创新意识不强,模仿之风盛行。如《印象·刘三姐》成功之后,各地一哄而起,大同小异,在视觉上和审美上观众和游客感到疲劳,对此啧有烦言。 ....

  B.网友展示了医生的扫描版的潦草处方,有些处方真是惨不忍睹,个别更是笔走龙蛇,....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人们不禁要问处方潦草带来的麻烦不胜枚举,可为什么医生还要写得那么潦草。

  C.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将经过多个村庄,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认真做好沿途的土地征用和住宅拆迁工作。

  D.王晓波先生的随笔集《文明与反讽》,确实酣畅淋漓,文字诙谐雄辩,叙述天马行空。跃然于纸端的那只有名的特立独行的猪,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广大农村消费者一方面热切期待“家电下乡”政策能够带来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各大家电厂商也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下乡”的产品“质优价廉”。

  B.为期仅四天秋季广交会,为广州的餐饮、宾馆、交通、旅游、广告、通讯、娱乐等产业获得巨大商机。

  C.古琴,是中国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它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D.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7世纪,据说当时将狗骨头用于修复一位俄罗斯贵族的头颅。在现代,异体移植已涉及到取自黑猩猩和狒狒的肝、肾、心和骨髓,但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大多数患者出现器官排斥现象或严重的感染。科学家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当病原体从动物跃迁到人类时发生种间感染。然而,一项新近研究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接受了猪活体组织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被可怕的猪反转录病毒感染的证据。

  过去几年间,有关异体移植的讨论集中在两种可能的供体动物(猪和狒狒)上。虽然狒狒器官不像猪器官那样被强烈排斥,但它们携带病毒转移的危险比猪器官大得多。此外,猪器官大小适当,这种动物繁殖较快,并已被作为食物进行饲养,这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宰杀它们就没有什么道德问题。

  超急性排斥问题——能在数分钟内毁坏移入器官的强烈免疫应答——对猪器官而言似乎已经解决。英格兰剑桥Imutran的研究室主任DavidJ.G.White于1992年最先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将人类基因插入猪胚胎之中。此猪的器官就具有了人类互补调节蛋白,实际上,人类免疫系统被骗过而接受了猪器官。

  当然,猪隐藏着病毒,公众和立法者担忧的主要来源是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内生反转录病毒融入其宿主的DNA之中,并且不能消除。另一种反转录病毒——猿猴免疫缺损病毒被广泛认为能越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伦敦癌症研究所ROBIN及其同事揭示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关键的问题是PERV是否感染接受了异体移植的人。

  为了找到答案,Imutran同美国疾病防治和预防中心合作,检测了160名这样的人类患者。他们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细胞进行治疗,或者他们的血液在体外用猪肝、猪肾或猪脾进行过灌注。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没有发现任何患者感染PERV的证据,这些患者包括36个受到免疫抑制从而具有更大感染风险的人。最惊人的是23名患者有猪循环细胞的证据,表明猪组织能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对White来说,这意味着“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

  5.下列对于猪内生反转录病毒(PERV)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PERV是猪器官异体移植时可能发生种间感染的最可怕的病原体。

  B.PERV隐藏在猪体内而且融入猪的DNA之中,无法消除。

  C.PERV能在体外越过种间障碍,变成导致的HIV病毒。

  D.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PERV感染人体的证据。

  6.White认为“异体移植面临的免疫障碍并非不可逾越”,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根据的一项是( )

  A.用插入人类基因的技术可以使猪器官为人类免疫系统所接受。

  B.有160名人类患者用猪皮肤移植或猪胰岛素细胞等方法进行过治疗。

  C.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36个受到免疫抑制的患者)没有表现出被PERV感染的证据。

  D.接受过猪活体组织的患者中有23个患者体内有猪循环细胞存活。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

  A.异体移植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世纪,当时便有过成功的例子。

  B.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的主要担忧是种间感染,但这种情形似乎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C.伦敦癌症研究所ROBIN对将猪器官移植给人类持否定态度。

  D.DavidJ.G.White等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令人欢欣鼓舞,它意味着异体移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

  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

  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

  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

  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尉执事 执事:供使令的人 ..

  B.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广阔,盛大 ..

  C.恐遂汩没 汩没:沉沦,埋没 ..

  D.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

  B.称其气之小大 其居家所与游者 ..

  C.可登览以自广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

  D.且夫人之学也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始引用孟子的话和司马迁的事例,是为了论述“文章是人气质的体现”的观点。“养气说”有值得借鉴处。作者在论述“气可以养而致”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客观阅历的重要,这实际上是强调了生活体验对一个作家的重要作用。今天看来,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
B.作者之所以毅然离开家乡,是因为担心自己会沉没下去,他想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体会天地的广博。

  C.本文写作手法上比较新颖、巧妙。先离开主旨,纵论其他,到了第二段末“太尉以才略冠天下”,笔意才收拢来,扣紧题目,读来不但没有离题万里之感,而且仔细体味,前面所述,正是烘托下文。

  D.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屈心抑志、奉承阿谀,并且从作文之道入手, 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11.文章第二段,作者是如何就自身经历对“养气”说展开论述的。(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3分)

  译文: (2)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 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3分)

  译文:

  (3)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3分)

  译文: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4分)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5分)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②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___________ 。 ,二三其德。(《诗经·氓》)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l9题。

  寒夜生花

  迟子建①

  ⑴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之间徘徊。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

  ⑵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⑶是霜花!

  ⑷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⑸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⑹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⑺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也是最黑暗的时刻。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花,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⑻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⑼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溜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⑽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⑾ 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⑿ 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⒀2012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

  (选自《文汇报》2012年2月21日,有改动 )

  [注]①迟子建:生于黑龙江漠河。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丈夫因车祸去世。

  15.文章第①段主要写什么?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16.作者笔下的霜花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述。(6分)

  17. 请赏析下列文中划线句。(6分)

  (1)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2)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18.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霜花独特的观察和审美。请结合全文说说,“霜花”对作者有什么特殊意义?(5分)

  六、选做题(19-20题中任选一题,每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2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4分)

  (2)请试举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8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中国江苏网讯10月15日讯(记者 王静)今天,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通过实名微博发布的一条消息再次戳到了网友们讨论的兴奋点。微博称:“标哥在北京黄金地段二环内有13套商住房、2处别墅,别墅离机场约20分钟,如果莫言老师愿意的话,我愿意亲自陪同他挑选,2套别墅任选其一(一处870平方米、一处630平方米,拎包入住)。说到做到,绝不心疼,绝不后悔。”这是陈光标继出售“新鲜空气”、给被砸日系车主换车之后的又一“高调”行为。

  此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笑着说,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

  据悉,陈光标在最近一次飞机上看报时,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再次按捺不住善心,才发出要送房子的“标语”。 针对送房的原因,陈光标在微博中称,“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明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他打开了一扇中西方沟通的窗户,我觉得非常兴奋。前几天,我了解到莫言想把获奖的750万元在北京买房,并遗憾地表示,就是把诺贝尔奖全拿出来,也买不了很大的房子。我表示很遗憾,出于对莫言先生为我们民族文化作出的独特贡献,出于一位企业家对弘扬民族文化的情怀。我提出,将自己在北京的一套房子赠与莫言先生,让他不再为住房操心,能够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创作更多反映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来。我想这是我的心愿,也是很多国人的共同心愿。” 在接受采访时,陈光标表示,他看了莫言的好几部作品,都很喜欢。并说自己随时可以把房子转给莫言,也会抽时间去看望他。

  他还表示,“我还真没有想过他可能不会接受。如果他不接受,我会考虑用其他方式表达我的心意。比如我花几千万去买莫言的书,或者出钱修缮莫言文学馆,反正通过其他方式来帮助莫言,不过这是后话了,还是希望他能够接受别墅。”

  (1) 请为上述消息拟写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4分)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8分)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进一个上小肚大的竹篓里面,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

  要求:请围绕上面这则材料,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81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