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2)
4.学生讨论:
(可用计算机制作演示文档,在屏幕上放映。)
本文的中心沦点是什么?
A.必须“惟陈言之务去”
B.推敲文字是为—厂语句通晓漂亮
C文学是艰苦的事
D.无沦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教师明确:答案应为D.C基未切入正题,B项不是本文要阐述的主要问题,A项是推敲文字的具体方法,只有D项是作者反复沦证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六、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1.如何评价“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人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思考练习:(多媒体文稿演示)
对下面文字进行对比,体会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A.“敢于这样做的人,肯定是个英雄。”
D.“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内蒙访古》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两句话要说明的内容是一致的,但A句是个一般陈述句。B句则采用了反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感情色彩,增强了赞美的语气。
2.如何评价“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这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这段话是对文字在不同领域里具有不同特点的客观评价。科学领域的文字需要准确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框架,越明显越好,越确实越好;而文学的语言则需要借助联想,使文字具有活生生的特殊意义,越有特色越好,越鲜活越好。当然,这需要阅读和写作的人都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否则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思考练习:(多媒体文稿演示)
对下面文字进行对比,体会科学文字与文学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
A.银杏,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片扇形。种子椭圆形,外面有橙黄色带臭味的种皮,果仁可以吃,也可以人药。木材质密,可供雕刻用。是我国的特产。也叫公孙树。
——《现代汉语词典》
B.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笼而没有你的庄重。……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隐遁。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
——郭沫若《银杏》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作为词典上的科学文字,A句的语言准确.精密,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在B段文字中,郭沫若笔下的银音,已经不仅仅是银杏本身了,它象征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象征·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这是只有文学作品才会具有的深广内涵,也只有这样的文字;广称得—L是文学的文字。
七、布置作业
1.读课文.仔细体会作;旨的创作主张。
2.积累重点词浯。
3.从学过的文字中,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对文意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内容。
二、检查作业
完成情况;
试举两例说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的观点
(多媒体文稿演示)
例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飞荷塘月色》
其中—个“泻”字,既写出了月光的清幽、
明净,又与“流水”相配合,加强了流动感。更重要的是。衬托出了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借眼前之景摆脱内心苦闷的思想感情。
例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黠然至于泣下。——《记念刘和珍君》
这句话中的“才”字如改为“就”“则”一类词语,虽语意基本相同,但无法体现刘和珍的乐观与坚强.鲁迅先生在此文中.对烈士从始至终流露出由衷的敬意,时刻不忘用文字准确传达这种思想感情。
二、探讨本文可以吸收借鉴的观点,并联系实际做些练习。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
1.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今后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朱光潜先生在本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对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从而对更能准确表情达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作文》一文中曾经指出:“文章是可以练习的吗?迷信天才的人
须依靠语言的渲染。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说的正是同样的道理。我看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
学生讨论:从上面两篇文章你受到哪些启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学好浯言?
2.运用语言要力求创新。
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不能懒,不能粗心”,“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由于语言与思想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追求语言的新,首先要寻求思想的新,而要寻求思想的新,则要从深度上人手,即凡事都要抓住事物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能是新鲜的,有特色的,不流于俗套的。
从新的角度探讨——些旧的或有——定思维定式的话题,看能不能想出新意来。
3.学习作者为写好文章勤于积累的精神。
我们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学到——些知识上的内容,还可以从文章本身得到很多写法上的启示,读过此文,我们在慨叹朱光潜先生渊博学识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即渊博的学识来源于哪儿,如何才能使自己也逐渐丰富起来,充实起来?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勤补拙,坚持积累。
学生讨论:文学语言积累的方法可以有哪些?
教师总结:文学语言积累的方法可以有记卡片、摘抄等方式。
四、布置作业
学习制作材料卡片,围绕某一主题准备素材。
提示:可利用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有条件者也可利用确定“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按类下载资料。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3.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2)
上一篇: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教案
下一篇:高三语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