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压缩语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压缩语段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压缩语段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压缩语段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压缩语段复习资料:

  考察重点
 按考试大纲规定,压缩语段考查筛选语段关键词的能力,将一段话进行正确的提炼、概括、压缩。

  压缩语段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因为这种题型不仅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而且与社会生活结合紧密。

  压缩语段的考查方式较多,传统题型有:给概念下定义、概括语段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拟写电报稿;较新题型有:拟写短信、为短文续写结尾、为新产品命名、为语段补写总结句、新闻点评、概括研究的结论、提取关键词等。

  一、概括文段中心

  1、这种题目一般要求将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出来,提出枝节,保留要点,答题时做到简明扼要。

  例如: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8字)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世纪的观点,十分流行。西方一些学者也持有此类观点。对此我则持怀疑态度。

  【参考答案】我怀疑中国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的观点。

  2、填充性概括。

  这种题既要压缩文段意思,又要注意填入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以及与前后文的衔接关系。包括总起句、总结句、评价句、过渡句。

  例如:

  下文是从《生活的艺术》中摘录的文字,请依据文章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开头直线处添加一句能够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

  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参考答案】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方法指南

  1. 看清题目的要求。

  题目中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在答案中体现出来,须知评分标准常常是按信息点给分的。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了无谓的失分,十分可惜。

  2.要把握不同文体文段的主要信息。

  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的语段,其压缩方法基本是一样的,一是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筛选主要的信息,二是将主要信息按要求概括表达。所以在压缩文段的题目中,把握文段的主要信息就显得很重要了。所谓主要信息,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信息特点也不相同。

  如以说明方式表达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被说明的事物;②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③说明的目的等。

  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②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

  以描写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要特征;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

  以叙述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意义及目的。抓住了以上信息,再概括压缩是较容易的了。

  3. 分析文段时要分清层次。

  无论何种阅读材料,都包括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概括类题目主要是针对思想内容方面的理解,但我们在阅读时,通过语言,最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容易把握的则是结构形式,而不是思想内容。结构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是作者思路的体现。通过解剖结构,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层与全文之间的关系,才能看清作者的思路,看出思想内容在言语中所体现出的深浅、轻重、疏密等轨迹。

  4. 概括用语的表达要恰当通顺。

  对阅读材料在内容上有了整体认识、结构上有了整体把握之后,紧接着就是用恰当的语句去表达。那么怎样才能使概括用语恰当呢?

  (1)概括用语应能涵盖所读材料的整体,是能体现本质特性的词语。

  (2)概括用语要得体。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概括用语往往不同。议论文常用“论述”、“批驳”等动词;说明文常用“说明”、“介绍”等动词;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常用“记叙”、“描写”、“歌颂”、“揭露”等动词,而且常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字面意思的概括,一部分是深层意思的概括。

  (3)用语应当简明。概括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用言语来表达概括的结果,必然要求简洁、明确。

  5.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是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

  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

  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

  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

  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

  6.压缩文段的原则

  ①整体性。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视线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②倾向性。不少阅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的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

  二、下定义

  1. 概念

  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2. 步骤

  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邻近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3. 应淘汰的信息

  下定义是对本质属性的概括,既要准确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缺失,又要归纳信息,淘汰本质属性以外的信息,保证语句简洁。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

  (1)重复、冗赘信息。

  (2)比较信息

  (3)成因、背景信息

  (4)描写信息

  (5)作用、意义信息

  (6)举例的信息。

  以上六种信息直接影响着我们下定义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下定义时必须认真解读、辨认,做到准确淘汰。

  4. 原则

  (1)定义必须相称

  所下的定义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

  如: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一般上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2)定义不能循环

  定义不能循环,就是说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也就是说下定义不能同语重复,否则就达不到通过下定义明确概念的目的。

  如“魔术是一种……魔术”,就犯了又用了“魔术”这个概念来给被定义者界定,这便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3)定义不能否定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因为否定形式只能说明有关概念不具有什么属性,而不能直接说明它具有什么属性。

  例如:教师不是体力劳动者。

  (4)定义不能比喻

  定义应该提示概念的内涵,用比喻达不到这个目的。

  例如:书目就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虽然都很形象,但并不能反映被定义概念的本质。喻体,而不是邻近属概念,所以不能视为严格意义上的定义。

  例如: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1、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的过程。

  2、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3、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4、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分析:“遗传”是被定义概念,而“自身繁殖的过程”就是“邻近属概念”,其余的“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是“遗传”区别于其他“繁殖过程”的特有属性,为“种差”。

  答案: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的过程。

  三. 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源于英文“keywords”。国家标准对于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描述为: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从描述中可见,作为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是单词或术语。这里,有必要对单词或术语加以解释。单词是指能包含一个词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的词或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术语则是指某个学科中的专业用语。

  就今天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搜索“高考、压缩语段、关键词”,那么这三个词就可称为关键词了。

  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能力考查的角度看,提取关键词实际上是考查对语言材料的准确理解正确分析能力,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对信息的归纳和整合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日常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是在阅读理解中经常运用的能力。

  二、如何准确的提取关键词?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2005年高考全国卷)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答案]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

  [解析]这个语段谈论的核心话题是古籍修复的处境问题,“古籍”“修复”这两个词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文段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告诉我们古籍修复这个核心话题的处境不好,最重要的具体表现是事多人少,这样,我们就又可找出另外两个关键词——“人才”“不足”。

  三、解题思路:寻找主话题,提取主干

  (一)是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话题。陈述对象(一般意义上的主语)是紧密围绕总话题(总陈述对象)而展开的叙述角度,是服务于总话题的。本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是主题词。

  (二)是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修复”、“”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陈述内容部分,特别是谓语动词、形容词等往往是从不同侧面突出总话题的性质、特点、规律等的,属于关键性信息,是必须高度重视的。

  (三)是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如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这有点像提取句子主干,可以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做,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方法总结

  1、解题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提取关键词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出自原文原则。考生找到所谓的关键词应是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这是这类题有别于其他概括压缩型题型的地方。

  第二:次序固定原则。

  即是考生所选择的关键词在填入答案栏时,位置和次序不能颠倒混乱。因为所选的词语按照正确语序应是一个主谓宾单句,如果次序颠倒语意就可能发生变化,这样即使所选词语是正确的,但次序错了,也是要扣分的。

  第三: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即是指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而这些涵盖主要信息的关键词有无或是否齐全,将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

  第四:检查反馈原则。

  所谓检查反馈是指选出的关键词,检查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如要点是否齐全,数量是否达标,是否字数超限等。既然有定词语数量的要求,那么超过这个限定是要扣分的。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2、解题技巧:

  A寻找或概括中心句,再拆分。

  B关注段落分层。

  常见的段落层次关系有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等,理清层次可以使段落内容化繁为简。有时文中的标点符号会有提示作用。

  所给的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又分为两个层次:先说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再说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同样面临古籍修复人才不足的问题,其中“不足百人”,表明这方面专业人才奇缺。第二句话是算了一笔账,同样说明了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段话的中心可以概括为“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我们再进行提取,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古籍、修复、人才、缺乏(不足)”这四个关键词。

  C抓取重复词或意思相近的词。

  “古籍”出现了4次,“修复” 出现了5次,类似“人才”的意思的词出现了2次,表达“不足”的意思的词出现了3次,。

  D有助于读者清晰理解论文主题内容,准确的反映主题内容,于读者检索。

  E不能写成词组或短语。

  命题新趋势:与压缩语段结合,要求字数,部分答案需要概括而不仅仅提取。

  1.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2006年高考广东卷)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就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答案]书法 意象 体味 神髓

  [解析]最后一个句子就是本段的中心句,而“舍貌取神”又是这个句子的核心。只要我们抓住这个句子,找出“貌”“取”“神”三字的各自所指,就能轻易套牢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意象”“体味”“神髓”。再用“话题法”,找出本语段的核心话题对象——“书法”,另一关键词也便找出来了。

  2、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4分)(2011江苏卷)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参考答案:①地形;②水深;③构造;④历史。

  解析:本题为概括题,要先找出概括的区域——“我国大陆海区……10次地震海啸”,再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几方面陈述的,然后选择最为精当的概括词或短语作答。“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波浪线为结论)

  3. 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3个反应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2009年天津卷)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语:

  [答案] 士 先秦 演进

  [解析]此语段的核心话题是“士”,这是关键词之一,是一个单音节词。第一大句是语段的核心陈述,围绕“士”这个核心话题,讲了它的历史时期——“先秦”,讲了文章研究的切入点“演进”,第二个大句是对“士”的研究对于读者的意义,是次要内容。

  4、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字。(4分)(2011四川卷)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答案:全球化视野  追求卓越的意识  宽松环境  平和的心态

  解析:注意先确定答题区间,再分条概括。

  四、新闻:

  (1)概念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公报新闻、评述新闻等。新闻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时效性以及语言的叙述性和简洁性。

  狭义的新闻有时专指“消息”。

  (2)要素 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包括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

  (3)结构: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

  ①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一行标题和多行标题之分。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要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概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一行标题(即主标题)的概写。

  一般说来标题较标题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

  ②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地点(报道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动态新闻要有时间、地点要素)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

  ③主体 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原因五个要素。其在事件的顺叙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

  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

  ④结尾 结尾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揭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除基本要素“人物”、“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形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3、新闻概写的类型:

  ⑴拟一句话新闻(消息)。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能力。

  【解析】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该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即中文翻译较外文翻译更能表达美好的感情。答题时要强调中文翻译的感情色彩优势。另外,压缩语段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不要把句子写成短语。

  【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2)拟写标题。

  如: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本报雅加达9月4日电记者董力报道:马来西亚巴达维今天在科伦坡国际机场宣布,该国已经选出两名人选参加马来西亚的首次宇航员计划。

  整形外科医生穆兹扎法尔博士和牙科医生法伊兹博士是从1.1万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马来西亚国家太空署自从2003年就开始为该国首次宇航员计划挑选合适的人选。穆兹扎法尔今年34岁,是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法伊兹则在马来西亚国防军马任职。他们将同时赴俄罗斯参加专业宇航员训练,但只有一人能于明年9月2日乘坐俄罗斯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医学科研活动。

  解题思路:新闻标题要求高度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为新闻拟写标题比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用语更为简要。信息选取也应以导语为本,分析新闻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并重点明确人物、事件、结果。请注意:为新闻拟写标题,除特别要求的外,只需拟写正标题,其基本形式是“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则新闻材料导语部分显示的“五要素”中的人物、事件及结果是“马来西亚巴达维”、“宣布已选出马来西亚首次宇航员人选”,将它们联缀起来为“马来西亚巴达维宣布已选出马来西亚首次宇航员人选”。从标题要简明的要求看,用语还需要更简练。再筛取最根本的信息,这则新闻所要向人们传达的根本信息是“马来西亚选出首次宇航员人选”,因此标题可拟为“马来西亚选出首次宇航员人选”或“马来西亚首次宇航员计划人选确定”。

  (3)拟写导语。

  如:从新闻的基本结构看,下面这则新闻缺导语,请给它补写一个恰当的导语。

  乡劳保站帮农民维权

  本报讯(张超丁光敏记者谢离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6月13日,平昌县大寨乡白乐村村民唐恩平在北京丰台区“南水北调工程”岳各庄段地下工作面上驾驶农用三轮车拉土方时,发生车祸,被诊断为T10椎体爆裂性骨折,出院后需卧床疗养半年,但用工单位不愿赔偿。唐恩平之父唐德元找到乡劳保站站长罗来均,罗随及同唐德元赶往北京,找到施工单位黑龙江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了解情况。罗一方面找到丰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请求给予支援,同时多方搜集证据,做好工伤认定、劳动仲裁和诉讼准备。通过罗来均的艰苦努力,在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大力协助下,8月25日,施工单位最终同意接受受害方提出的合理要求,一次性赔偿唐恩平5.5万元。

  解题思路:导语是新闻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位于新闻的开头,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介绍。新闻的“五要素”多出现在导语部分,同时在主体部分也有表达。换一句话说,从主体材料中提炼出“五要素”,就可以撰写出新闻的导语。因此,做这类题型,关键就是从所给新闻材料中找出“五要素”。初读这则材料,可以找出:时间——6月13日、8月25日;地点——北京丰台区“南水北调工程”岳各庄段地下;人物——村民唐恩平、乡劳保站站长罗来均;事件——唐恩平发生车祸被诊断为T10椎体爆裂性骨折、罗来均找到丰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请求给予支援;结果——施工单位最终同意接受受害方提出的合理要求、一次性赔偿唐恩平5.5万元。再结合标题看,这则新闻重点不是报道受伤而是维权,因此,“五要素”中最有用信息应为:时间——8月25日;人物——村民唐恩平、乡劳保站站长罗来均;事件——罗来均找到丰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请求给予支援;结果——施工单位一次性赔偿唐恩平5.5万元。因此导语可表述为“8月25日,乡劳保站站长罗来均帮村民唐恩平维权终获赔偿。”或“8月25日,村民唐恩平拿到了5.5万元赔偿款。”

  (4)压缩主体。

  下面是一则消息,请将其主要内容压缩,不超过40个字。

  法新社3月3日报道,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位于西伯利亚热列滋诺戈尔斯克的俄—法联合研究与制造工厂的工程师们今天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代Sesat人造卫星的测试工作。来自西伯利亚的专家一直在与法国的阿尔卡泰尔公司合作为欧洲通信卫星组织生产卫星。这颗卫星将于今年3月中旬被送往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升高。

  【参考答案】俄法工程师们3月3日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代Sesat人造卫星的测试工作,发射于3月中旬进行。

  (五)提取重要词语

  (六)新闻短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2011湖南卷)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 .3亿相比,减少了约5600万人。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头版,有删节)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9分)

  答:

  答案:答案角度提示:

  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

  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③上述两个方面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

  ④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价;

  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 相结合的角度等。

  答题要求:

  体裁是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角度的选择不能脱离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解析:“新闻短评”写作四步走:标题—事实—评论—小结。标题要彰显主旨,一般是“什么怎么样”;概述新闻要简洁,一般是“什么怎么样或谁怎么样”;观点要直击要害,分析要深刻集中(可并列展开、递进展开,也可正反结合;可以析原因、揭本质,也可以谈后果、提措施与办法等)。重在短,重在评。

  4.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2010年湖南卷)

  外交部发言人:

  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

  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答案: 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七)整合新闻报道

  如: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材料,以“日本开发出太空焊接技术”为题写一篇新闻报道。

  ⑴茫茫太空中游荡着许多火箭和卫星的碎片,这些太空垃圾可能撞伤国际空间站或运行中的人造卫星,这种损伤现阶段尚无法在太空中修复。

  ⑵德国去年在太阳能领域投资37亿欧元。虽然目前太阳能占德国的能源供给不到1%,但德国太阳能协会表示,这一比例到2020年将超过5%。

  ⑶日本专家开发出一种新的焊接技术,被证实在真空和失重状态下同样安全有效,它有望成为未来在太空中修理受损航天器的方法。

  ⑷该技术也可以在地面使用,比传统焊接方法省电。

  ⑸这种“太空焊接”技术的开发者是日本高松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吹田义一等人。

  ⑹研究人员在棒状的焊接器具尖头部位开了一个直径1.8毫米的小孔,让电流从小孔通过,成功解决了放电扩散的问题。同时,由于电压得以降低,金属不易飞散。

  ⑺日本共同社援引吹田教授的话报道说,地面使用的依靠放电焊接的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太空,因为太空的真空环境会使放电扩散,而失重会导致熔解的金属飞散。

  解题思路:根据所给材料整合成新闻报道类题难度较大,它是对新闻知识和新闻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核。解答时,先要审读材料,去掉干扰材料。如这道题所给七个材料中,第⑵材料与其它材料不相干,属于干扰材料应去掉;然后再细读有用的材料,明确这些材料主要是报道了一件什么事。要做好这一步,有标题提示的一定要结合标题考虑,无标题提示的,可先找新闻的要素,完成导语的整合或表达。如这道题所给材料中可整合成导语的是第⑴和第⑶则材料,其中第⑶则材料是重点;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它材料组合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新闻。有的新闻整合题需要自主拟题,解答时,可先从导语入手,只要先把导语整合或表达好了,在它的基础上再作提炼,标题是很容易拟写的。上面这道题可整合成如下新闻报道:

  日本开发出“太空焊接”技术

  茫茫太空中游荡着许多火箭和卫星的碎片,这些太空垃圾可能撞伤国际空间站或运行中的人造卫星,这种损伤现阶段尚无法在太空中修复。日本专家开发出一种新的焊接技术,被证实在真空和失重状态下同样安全有效,它有望成为未来在太空中修理受损航天器的方法。

  这种“太空焊接”技术的开发者是日本高松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吹田义一等人。日本共同社援引吹田教授的话报道说,地面使用的依靠放电焊接的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太空,因为太空的真空环境会使放电扩散,而失重会导致熔解的金属飞散。研究人员在棒状的焊接器具尖头部位开了一个直径1.8毫米的小孔,让电流从小孔通过,成功解决了放电扩散的问题。同时,由于电压得以降低,金属不易飞散。该技术也可以在地面使用,比传统焊接方法省电。

  新闻概写方法点拨:

  1.针对要求,确定要素

  2.分析层次,筛选信息

  ⑴抓住重要句子

  所给原材料往往是一个语段或几个语段,筛选信息,要结合文体要素的确定分析其层次内容,找出内容上的关键语句(如总括句)和结构上的标志成分(如过渡句)。

  ⑵把握关键词语

  关键句子的主干和某些枝叶或复句强调内容中,往往负载着重要信息。概述信息时要尽可能运用原文中那些负载重要信息的原词;必要时,则应将若干词语概括抽象为新词。

  ⑶注意附加条件

  附加条件,既是条件的限制,又是答题角度的暗示。

  3.选择形式,组合信息

  ⑴选择句式,安排层次。

  标题,往往为短语(陈述式)形式。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导语等通常采用陈述句式,将“人物”和“事件”构成主谓句;而“时间”、“地点”则安排于状语位置。“原因”或作状语,或如“如果”一样安排于分句中——拟写导语可为分句,压缩主体可为句子。

  ⑵控制字数(因多为限定概括),注意标点(标点应占字格;标题末不标点)。
看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压缩语段 "的还看了:

1.高考语文压缩语段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压缩语段类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3.高考语文病句辨析练习题带答案

4.高考语文文言短文翻译能力提升专项练习(附答案)

12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