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历史>

高考材料解析题分类及答题技巧

时间: 若木631 分享

  历史材料分析题是历史中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中学历史考试中最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因此,受到历史中考命题者极大推崇。

  说它综合性强,是由于它既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如何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既要求学生具备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一定的阅读史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见解、感悟的能力,并能反映自己的价值取向。说它灵活性大,是由于材料题中的材料来源极为广泛,命题者只须设计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既可以从课本中选取一段文字,一幅图片、表格或示意图,也可以从众多的历史典籍、历史文献、名人论著、统计资料、图表中选择截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远远地摆脱教材。因此,每一道材料题都可以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设计新问题,充分体现了灵活性大的特点。说它逻辑性严密,是指材料题的设问层次化。材料题所引用的几段材料或图文之间,联系紧密,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事实的本质,共同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因而在题的设问上层次性强,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逻辑严密。

  正因为材料题具备这样的题型特点,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不到位或解答时不得要领的话,在考试中将会无所适从、思无头绪、无从下笔、不知所云,成为学生中考得分的“瓶颈”。

  笔者以为,解答材料题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读:带问阅读、审清题意。读题是解题基础。任何人做材料题都必须做好这个环节。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材料难易程度不同,因此读题也因人而异,有人一遍即可,有人须读两遍,也有人就须更加用心地读上三遍或要更加细致的阅读、揣摩。但在读题的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却基本相同。

  (1)阅读一段文字,除了读懂文字的中心内容外,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这往往是我们后面解题的目标或参照物。

  (2)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两则、三则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同时又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3)读题不仅要认真地阅读材料,更要认真地审读设问,有人可以先读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因为这样有目的阅读就如同“有的放矢”了。实在不行,先读材料有了一个大致梗概、轮廓后,也要认真读设问,再带着问题细读材料,这样才能保持头脑冷静、思维清晰。

  (4)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出处、注释、出自何人之口,图片、图表、图示则一定要先读标题。这些内容往往能带给我们一些背景知识、提示,好比行路时看路标一样,不可视而不见。

  二、思:建立联系、找准中心。读完或读懂了材料后,这时就要根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比如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子,或者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联想大脑中记忆的有关知识信息,找出一些联系,如材料与教材知识有何内在联系,这一段材料究竟与哪一个知识点相联系;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系等等。这一环节所建立的各种联系,找准的中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一环节阅读的升华,又是后一环节答题的铺垫。

  三、答:按问作答、直奔主题。完成了前面两个环节再进入第三环节就好比稼穑的农夫有了播种和耕耘马上就要收获了。但笔者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常有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死抠课本。有的学生作材料题不太读材料及题目就开始翻课本,以为课本是万能的,希图从课本中找到现成语句、段落成为理想答案,有如胶柱鼓瑟!一种是信马由缰、漫天飞舞。这样的学生做材料题根本不管课本上知识点,材料的中心也把握不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却往往不得要领,有的所答非所问,还有的虽与所问有联系,但只是沾沾边而已,不能抓住实质,有如疯子打拳!这两种现象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原因,既有读题环节不到位、思考环节不到位的原因,也有答题没有养成按问作答,直奔主题的习惯。其实答题必须坚持“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语言精炼准确、逻辑严密,对问题作出准确地说明,严密地论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并有意识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掌握了这些步骤及答题技巧,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几类常见的历史材料题型。通常我们把材料题按材料展示的不同形式分成文字类材料题、图表、图示类材料题,混合类材料题三种主要的类型。

  一、文字类材料题

  传统类型的材料解析题主要是文字类型的材料题。其文字材料来源广泛(前面已有论述)。其中尤以文言文和外语翻译文字的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相应的背景知识(如地理知识等)。

  例:阅读下列材料。(荆州市2007年历史试题中考)

  材料一 应准添设下列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本从事商业工业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 **本方面痛感**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

  回答:(1)与《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马关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2分)

  (2)在材料二中,中**两国政府达成了哪些主要共识?(2分)

  (3)回顾中**两国近现代的处交史实,你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2分)

  对于这一道材料题,第一步“读”,首先注意材料一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二出自《中**联合声明》及时间“1972年9月29**”等说明,结合材料一主要内容:允许**本在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本”对“战争”“表示反省”、“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等,这时再阅读设问,就进入第二步“思”,《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各有什么特点?这要结合必要的地理知识;第二问中有“材料二中”字样,明确答案应在材料中归纳;第三问要联系中**关系的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第三步作答:

  ①《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②**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省;中**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

  ③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中**友好关系的新局面;中国与**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等。

  二、图表图示类材料题

  这一类的材料题的材料包括图片、图表、图示、地图、漫画等内容,形式新颖,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且跳跃性大,因此这也要求学生读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清楚准确地理解材料中反映的各种信息,解读这一类材料时注意要将“标题”与材料结合起来。

  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49-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

  单位:亿斤

  (1)与1949年比较,1957-1985年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2)从农业方针方面分别说明1957、1960、198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3分)

  (3)材料给我们的主要历史启示是什么?(2分)

  这一道材料题的材料看似平常,实际上时间跨度大,综合性强。它以粮食产量这一结果折射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读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懂得该柱状图反映的是粮食产量的变化,再结合时间及设问(1)和(2)了解到1957年、1960年、1985年的粮食产量既要依次比较又要参照1949年的产量来对比。这时再结合1957年、1960年、1985年这三个时间之前中国农村发生了什么样历史事件,带来了粮食产量的变化。回答启示时,必须围绕“粮食产量”(即生产的发展)这一中心来谈。思考到这里就开始答题了。

  答:①粮食产量得到增长。

  ②农业合作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适合农业国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三、混合类材料题

  这一类材料题指材料由图片、图示、地图一类材料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其读题与思考的方法步骤出用前两类材料题的方法步骤结合起来,大同小异。在此也就不再举例了。

9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