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教学
时间:
陈哲凡673由 分享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一)
一:对宁夏16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看法和启示
1、 注重基础,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
2、 联系实际,关注时代性与应用性
3、 注重实践,体现实践性与探究性
4、 强化热点、重点及主干知识,凸显主要矛盾。
二、2016年复习的方向
1、研究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高考复习,必须在《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指导下进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考内容主要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因此,在复习中应正确把握这一方向,认真研究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针对性训练,不搞“偏、难、怪”的试题,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要求低的内容不拓展。
如《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合物的要求,弱化了知识的系统化、全面化,模糊了元素族的概念。教材在编排时以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为点线展开。象氧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等过去教材单独成章,现在新教材把它归为一章。
16年《考试说明》更明确指出,了解常见金属(Na、Al、Fe、Cu、Mg)常见非金属(H、C、N、O、Si、S、Cl),为复习指明了方向,避免增加复习内容。
再如《考试说明》将知识分为五大块,一是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二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三是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四是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五是化学实验基础。去掉化学计算知识板块,弱化了化学计算,将基本计算融合到其它知识板块中。
2、研究高考试题,明确高考的方向
研究历年高考试题,对16年的高考复习迎考及命题趋势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在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分析近几年特别是16年新课程实验区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卷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难易,增加复习的针对性。
16年高考是我区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试题体现了稳定性和连续性,除试卷结构变化较大外,内容与范围与原高考相比变化不大。而16年高考可能将会遵循稳中有变的特点,渗透新课程思想,增加实验比重及探究性实验,变中出新,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可能会加大科学方法和能力素质的考查。
3、研究考点,明确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
考点是高考命题的落脚点,研究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涉及的考点发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有机物、化学实验等主干知识是高考常考的内容。我们也可以预测出16年高考命题的趋势。
因此抓双基、促能力,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依然是复习的重点。研究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涉及的考点发现:重点内容重点考,实验部分灵活考,热点知识常考常新,重要能力年年考。
三、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目标定位及统一的教学要求
化学教学目标的偏离,必将造成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缺失,形成低效的复习效率。①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班的所有学生,而忽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②对作业不分类,不管学生的基础怎样,均要完成相同难度,相同量的作业。
2、重难点把握不准。
在教学中教学平均化,分不清内容的主次,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学习中的重、难、弱点,胡子眉毛一把抓。
3、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发展。
表现在:一是赶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也根本谈不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能力。二是课堂中对部分知识无限制予以拓展。造成偏与难,所选的例题,往往起点高,综合性强。三是复习用书多套,作业量较大,且大多留给学生的作业没有经过精心挑选,难度大,综合性强,对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增加了负担且无实效性。
4、练习多、探究少。
这些课更多着眼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如何通过对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和活动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多、互动少。造成学生上课听的津津有味,忙于记笔记但遇到实际问题时还是无法下手。
5、16年高考学生卷面中反映的一些问题
⑴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准确、不合题目要求。包括元素符号(大小写不分)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方程式(条件、配平)。
⑵文字表达不科学、不准确、错别字多,甚至词不达意。
⑶审题不到位,抓不住关键条件,挖不出隐含信息。
⑷实验技能欠缺,缺少基本的实验常识(可行、规范)。
⑸对题设情境不能进行转化、重组,找出解题关键点的能力欠缺。
⑹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涵义不清,随意使用导致结果出错。
⑺不能在众多信息中排除干扰,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四、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总复习主要采用一、二、三轮复习策略。认真抓好这三轮复习,扎实打好基础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首要任务。
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各个击破,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这一轮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在复习中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理清知识脉络,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做到“全、联、活”。所谓“全”就是要紧扣《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把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梳理全;所谓“联”就是将零碎的知识形成网络。“活”就是做到教材处理活,问题延伸活,习题解法活,思维培养活,通过专题训练,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这一轮复习中我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
⑴明确考点,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前进行知识梳理。
⑵学生每天要保证看书(课本)10—15分钟。
⑶学生每周要练习一道实验题和一道无机推断题。
⑷教学上采用先学后教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看书时间,以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每讲完一个专题后,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精选典型习题。对复习资料中“偏、难、怪”的练习题大胆删除。
⑵精选典型例题。例题的选择要有梯度,要有针对性。针对热点、考点,要有发散性,能举一反三,做到“一点一题,一题多变”。“一点一题”就是一个知识点精选一个典型例题,进行化学知识与能力整合以及审题指导。“一题多变”就是对一个例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同类型的变式题,适度拓展,对学生审题和答题进行规范化训练。
例如:取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速率一样大
变式1> 取0.1mol/L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速率一样大
变式2> 将上述两种加入锌粉改为加入足量的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速率一样大
⑶解题中加大守恒思想的培养及训练,让守恒思想贯穿于解题中。
3、每复习一个专题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训练答题能力与速度。
4、评、改结合。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中不足,以便及时高速复习方法及计划。这里抓好两点工作。(1)要求学生做好卷面分析,并建立一个错题集。(2)有意识进行限时训练与专题热点训练。力求实现复习备考目标,这一轮大约需6个多月。
第二轮复习是融为一体,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科学综合素质。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考查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轮复习着重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网络化。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分两个知识系统:
① 非金属: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
② 金属: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对应水化物——盐
形成一条线、带动一个面、形成一张网。
另外在此再结合由典型到一般,由通性到特性的思路。如对于金属Mg、Al教学,在前面一条主线基础上,先看金属化学性质通性。①与酸反应②与水反应③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④与盐反应——置换反应。在此基础上强调:对于① Mg遇水需加热 ② 与N2生成Mg3N2 ③ 在CO2中燃烧。对于Al有两点。①与浓H2SO4、浓HNO3钝化。② 与强碱溶液反应 ③铝热反应。这样使学生更易区别、记忆。这一轮复习从三月底至5月中上旬。
结合我所带学生实际,在第二轮复习中谈几点做法:
(1)更应重视基础,重视教材,及时回归课本。
(2)要求学生学会看书,利用好自己总结的知识网络,及时反复看,只有对基础知识内容更熟悉,才能在做推断题时得心应手。
(3)重视化学实验,强化实验设计
对实验的复习,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器材和仪器,合理设计步骤,正确地操作,在实验中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如实验复习课对具体的实验采用引导学生四步跟踪探究:1、怎么做?2、还可以怎么做?3、不这么做行不行?4、还有哪些变化?
例如,关于喷泉源实验的问题有以下一些问题:
①喷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②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吗?只有水才能作为喷泉的液体吗?
③为什么有时候烧瓶中不能喷满液体?
④已知烧瓶所盛有气体折合成标准状况下体积,当喷涌结束后,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求算?若先没有喷满再人为加水至满,物质的量浓度又如何求算?
⑤NxOy与O2混合气体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
⑥烧瓶中没有气体能喷吗?
⑦火山喷发原因以及常见的音乐喷泉原理与课本中喷泉实验原理是否相同?
⑧如图,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下列那组物质能产生喷泉的是
A、 Cu与稀盐酸 B、NaHCO3 与NaOH
C、CaCO3与稀盐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若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乙醇,水槽中加
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
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喷泉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知识掌握效果必然是好的。
(4)对于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热点知识进行强化复习,进一步掌握要点及规律。
(5)做好心理输导,及时激励。
第三轮复习:理性回归,求真务实。
第三轮复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一轮,而我们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一轮复习。我认为这一时期除了选择高质量的模拟题,按高考要求进行考前训练外,更应做好以下几点:
1、再次研读《考试说明》。
2、重视实验。
3、再次回归教材。
4、及时纠错。
对于常犯错或易忽略的内容,除了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纠正,通过模拟、搞好自查,不能让同样的的错误在高考中再现。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摘抄法 ② 剪贴法 ③ 归类法 。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按类别,按考点加以归类注释。④ 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可在课本相应知识点相应处,标记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5、做近几年高考题,力求把握命题走向,及时查漏补缺。会做的拿全分,不会做的要能得分。
五、新课程高考下高三化学复习的几个关注点:
1、 关注绿色化学思想
2、 关注新课标教材内容及习题的示范作用
3、 关注新型化学实验信息和方法的应用
4、 关注热点知识和常考知识点
(1) 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2)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
(3) 关于离子的考查(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4) 关于pH值的考点
(5) 关于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
(6) 关于电极反应的考查及简单计算
(7)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8) 关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包括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电子稳定结构、化学键的测查及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晶体结构方面测查)
(9)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测查
(10) 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型体的考查
(11) 关于实验的测查是必考点(包括试剂的保存、试剂的使用、仪器的使用、加入顺序方面等)
(12) 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推断及混合物的简单计算。
总之,在复习中既要优化复习内容设计,提高复习效率,根据学生特点,落到“实”与“活”上,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又要优化练习内容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高三化学教与学的价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去探索。教学中要有层次性,有梯度。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做到精讲、精练、精评,严格控制教师“纯讲授”时间,增加学生的活动、思考的时间。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二)
一轮复习快结束了,根据前期复习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以及十二月联考学生的做题情况,反思四个月来的教学实践,对高三化学的一轮复习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准备充足的精神粮食,以备远足高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激励状态下发挥的潜力是平时的三到四倍。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学生对学科缺乏兴趣;学习不主动;或是“畏难”;或是较多的出现令人遗憾的非智力因素的错误;或是成绩下滑时灰心失望而对功课消极应付等,以致无法达到理想的成绩。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与他们沟通,及时了解复习效果,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使之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和劲头,从而达成学识和情感上的共鸣,逐渐在耐心细致的督导下形成严谨务实、乐观进取的学风。
二、积累丰富的应试思想,方能高瞻远瞩;
高考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功课合卷考察,虽然几乎没有学科间的综合,但“拼盘试题”仍令较多学生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因此学生除了具备较好的基本功,还须在审题态度、做题顺序、时间分配、学科过渡、规范表达等方面积累经验,同时需要具备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能及时地审时度势地在不同学科间自由穿梭。
考试是一门“得分学问”,师生都必须转换思维方式,从应考的角度认真研究考纲和真题,深化知识点;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关注能力考察点,钻研知识迁移的方式,从“备知识”转向“备能力”,“备学法”转为“备考法”;同时强调训练的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思考性,要善于分析题目,并且及时做好题后反思,努力做到事半功倍。
三、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几乎都是复习课,如何上出新意,上出兴致?如何达到高效,让学生学有所获?保证课堂效率是很关键的。个人认为注重复习方法的多样化,努力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是可以让“课堂之花”魅力长存的。首先要努力做个有心人,勤于积累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出现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和空白点,进行针对性强的灵活多变的训练,将“落实工作”做得日臻完美,学生自然获得显著进步。再次要注意方式的多样化,可以适当地变“师讲”为“生讲”,或是带入实验室,引入多媒体,或是举行专题师生研讨会,方程式书写比赛等教学活动。总之将重点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强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在活动中进步。比如很多学生易在“气密性检查”上出错,而它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实验操作。何不把仪器带入教室,和学生们一起亲身体验各类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呢?强调体验,注重实践,不仅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多让学生接触实验仪器吧,多角度进行探究吧,您的学生定会因为“身临其境”而在考场上“游刃有余”。不过千万别忘了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精准和规范。第三,化学部分的考察就体现在八个选择题和四道大题,因此要意识到主干知识的重要。强调师生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切忌以题代本,以讲代练。关注高考新动向,留意课改地区和今年高考真题的变化,重视计算,加强计算思路、“手算”能力和规范表达的培养。
四、训练做题的快速规范,保障高能高分。
一百五十分钟,三百分,曾忙碌于理综考场的学子们难忘时间的紧张,不少人在个别题目面前当过“逃兵”。考场上的做题速度主要取决于平时的“双基”储备和思维的敏捷度。这需要我们平时坚持限时训练,并且要研究和积累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法,这样速度会慢慢好起来。是不是就可以拿到高分呢?多少考生后悔地意识到“马虎和不规范”毁了他们的梦想。所以要让能力和分数匹配,就要认真学习各类题型的规范表达,熟悉精炼的课本语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把会做的题目“一遍作对”的能力,强调学生在考试中努力做到:谨慎审题,规范答题,轻松过渡,理智取舍。比如为了提高学生们选择题的正确率,我们师生一起成立了一个化学帐本,记载并公示选择题的正确率,学生真正引起重视后,获得极大改善。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做法,只要更适合,只要更高效,我都想努力地尝试,努力的改进,希望学生变得更好,自己变得更强!努力吧,只要我们愿意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总会有改善的!共勉吧,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我们一天比一天好!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三)
经过半年多的苦教苦学我们终于胜利结束了第一轮复习,即将如火如荼地进行第二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就是按照课本顺序,逐个逐个地对课本中出现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疏理,也就是说完成了对学生的“广积粮”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更有效,更有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复习呢?复习的目的为:
①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②对知识点、热点、考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牢固,相关的知识类比化,同类的知识系统化。
③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归纳与概括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我们的做法是:
“选好例题突破难点、疑点、弱点、盲点及热点知识”:
如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热点考查进行专题复习,将历年高考题归纳发现“陷阱”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如(MCE97-15)25℃,压强为1.01×105Pa时,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如:(MCE96-20B)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8NA/22.4;
③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如:(MCE96-20D)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MCE97-15)31g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数目是4NA个
④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被氧化、被还原、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如:(MCE03-14)1molNa2O2与水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2NA;(MCE98-9)1mol硫原子同足量的铜粉充分反应时,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
⑤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如:(SMCE03)1L0.1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数目为0.1NA。
从历年高考实验题的考查和学生的实验题解答情况分析,主要暴露了三大问题:一是审题不过关,没读懂题;二是缺乏实验思维;三是答题语言文字表述及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复习中就要求老师进行专门训练与提高,重点在于要求学生思维方法到位。讲解解题技巧方法时,不仅把涉及本章知识的例题讲透,还同时将该方法还能用到其它章节的哪些知识点同时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便学生能真正学会方法,能举一反三。
一、认真研读“考纲考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不能随意的扩大或缩小复习范围,这一点在第二轮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高考题一出来就说我们在复习中做了很多“无用功”;学生也有这样的感觉:考试时感觉良好,估分时捶头顿足,容易的题反而丢分了。究其原因,是难题做多了?易题做少了?不!是题目做多了,教师考纲研究不够,学生解题后的再思考太少了,复习的导向搞偏了,组织教师对考试大纲集中培训。
2、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非常重要,高考试题不仅是《考试大纲》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而且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怎么研究?我认为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做,新上高三的教师主要做5年来各地高考卷,上过高三的教师重点做3年来年各地高考卷,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二轮复习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二是比,对各年全国卷比较,对全国各地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三是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教师复习的针对性。
3、精心研究化学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化学学科的三种考试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近年高考题,对以上三种能力在高考题中的体现方式和考查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要将三种能力的提高贯穿于二轮复习教学的始终。同时我们也把考纲中涉及的考点和能力要求以复习材料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也让学生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针对性。
二、切实实行主备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三二轮复习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复习的基本课型有复习课和讲评课。
1、复习课
经过一轮复习后,我们对所有知识点都复习过一遍,若在二轮复习课堂中再次罗列知识点,教师烦、学生更烦,课堂效率自然低下,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备课。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将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全方位整合各种信息,推行集体备课制,把第二轮复习的各大专题分解成21个小专题,这样既可以加强备课组内教师教学心得的交流,又可以较好地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还能加强备课组内教师的团结协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二轮复习中比较常用的教学设计有:
(1)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
(2)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入手复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使之形成系统化、网络化。
(3)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
2、讲评课
讲评课是高三二轮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细化一下,又可分为试卷讲评和习题讲评。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上好讲评课,重点也在备课,也可实行主备制,由主备人提出讲评的要点及讲评方法。应注意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讲评的几个环节。无论哪种讲评课,都必须确保“训练—批阅—反馈—讲评—反思”等几个环节的完整与落实,即有发必有收,有收必有改,有改必有评,有评必有思。
(2)讲评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归类法,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想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同是错因分析,又有知识、思维、心理等方面。
(3)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归类讲解,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整理分析归类,重点讲评重点、热点、双基应用的薄弱点,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其次注意重过程评析,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再次是注重变式训练(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要就题论题,可借题发挥,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反思的余地。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三次过关。
三、突出学科特点,提高实验复习的实践性
一轮复习中实验复习分散到各个章节中,主要是停留在空对空的做实验题,讲实验题的状态,这样始终落后于高考实验命题的改革。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还化学实验以本来面目,否则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实验观察的全面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都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可望不可及。
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实验题的比重有所加大,难度略有上升,且更加注重实验基础与能力的双重考查。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复习实验: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电化教学优势,在实验专题复习时,利用2个晚上放映实验光盘,让学生看名师是怎么做实验和讲实验的。
2、利用学校科技节开放实验室的契机,把常用仪器、常用装置搬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
3、查漏补缺,强化基础年级时的薄弱环节及盲点,尽量创造条件,补做高一、高二漏做实验,或重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验。
4、进行实验设计训练。根据实验习题的要求,设计出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四、精心选题,规范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学生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精心选题是关键,经过讨论得出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紧扣大纲,参照考点,在选题时考过的知识点作好记号,方便下次命题教师参考,避免知识点的多次重复和遗漏。
2、教师跳进题海,从各种信息来源中精选基础性强、思维性灵活,重能力、有梯度的试题,进行改编、整合,使选编习题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这才不至于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习题要精选,训练更要规范。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做好学生训练的规范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训练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如张贴“细节决定成败”,“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口号,时刻告诫学生。
2、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二轮复习,训练很多,但要多搞定时训练,形式不一,套题训练、专题训练均可。
3、结合高考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训练。如方程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简答题的语言表达和描述,计算题的格式、步骤、精确度等。
4、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是学生考试最常见最容易犯的毛病,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就是很常用很具实效性的一种方法,值得借鉴。
5、大考过后,要深化、细化试卷分析,开展反思活动,如开展“规范试卷”上墙,“典型试卷”上墙活动,开展查失分原因活动,帮助学生改进陋习,培养良好的训练答题习惯,真正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1) 第三周(3月18日-3月23日):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化学用语、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共五课时完成。
2) 第四周(3月25日-3月30日):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信息和无机推断题、原电池与电解池专题。共五课时完成。
3) 第五周(4月1日-4月6日):有机化合物。有机推断与合成,共五课时完成。
4) 第六周(4月8日-4月13日):化学实验及其化学计算。探究性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问题。共五课时完成。
第三轮专题复习进度
1)第七周(4月15日-4月20日):理综真题训练,穿插NA的应用、离子共存判断及其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共五课时完成 。
2)第八周(4月22日-4月27日):有机推断和无机推断做题技巧,真题训练。共五课时完成。
3)第九周(4月29日-5月3日):五一放假
4)第十周(5月6日-5月11日):探究性实验的做题技巧包括;无机和有机实验.仿真题训练。共五课时完成
5)第十一周(5月13日-5月18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做题技巧及反应热、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应用。共五课时完成。
6)第十三周(5月20日-5月25日):回归课本,整理并分析错题
7)第十四周(5月27日-6月1日):回归课本,分析选择题做题技巧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一)
一:对宁夏16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看法和启示
1、 注重基础,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
2、 联系实际,关注时代性与应用性
3、 注重实践,体现实践性与探究性
4、 强化热点、重点及主干知识,凸显主要矛盾。
二、2016年复习的方向
1、研究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高考复习,必须在《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指导下进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考内容主要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因此,在复习中应正确把握这一方向,认真研究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针对性训练,不搞“偏、难、怪”的试题,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要求低的内容不拓展。
如《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合物的要求,弱化了知识的系统化、全面化,模糊了元素族的概念。教材在编排时以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为点线展开。象氧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等过去教材单独成章,现在新教材把它归为一章。
16年《考试说明》更明确指出,了解常见金属(Na、Al、Fe、Cu、Mg)常见非金属(H、C、N、O、Si、S、Cl),为复习指明了方向,避免增加复习内容。
再如《考试说明》将知识分为五大块,一是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二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三是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四是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五是化学实验基础。去掉化学计算知识板块,弱化了化学计算,将基本计算融合到其它知识板块中。
2、研究高考试题,明确高考的方向
研究历年高考试题,对16年的高考复习迎考及命题趋势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在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分析近几年特别是16年新课程实验区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卷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难易,增加复习的针对性。
16年高考是我区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试题体现了稳定性和连续性,除试卷结构变化较大外,内容与范围与原高考相比变化不大。而16年高考可能将会遵循稳中有变的特点,渗透新课程思想,增加实验比重及探究性实验,变中出新,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可能会加大科学方法和能力素质的考查。
3、研究考点,明确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
考点是高考命题的落脚点,研究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涉及的考点发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有机物、化学实验等主干知识是高考常考的内容。我们也可以预测出16年高考命题的趋势。
因此抓双基、促能力,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依然是复习的重点。研究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涉及的考点发现:重点内容重点考,实验部分灵活考,热点知识常考常新,重要能力年年考。
三、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目标定位及统一的教学要求
化学教学目标的偏离,必将造成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缺失,形成低效的复习效率。①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班的所有学生,而忽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②对作业不分类,不管学生的基础怎样,均要完成相同难度,相同量的作业。
2、重难点把握不准。
在教学中教学平均化,分不清内容的主次,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学习中的重、难、弱点,胡子眉毛一把抓。
3、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发展。
表现在:一是赶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也根本谈不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能力。二是课堂中对部分知识无限制予以拓展。造成偏与难,所选的例题,往往起点高,综合性强。三是复习用书多套,作业量较大,且大多留给学生的作业没有经过精心挑选,难度大,综合性强,对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增加了负担且无实效性。
4、练习多、探究少。
这些课更多着眼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如何通过对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和活动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多、互动少。造成学生上课听的津津有味,忙于记笔记但遇到实际问题时还是无法下手。
5、16年高考学生卷面中反映的一些问题
⑴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准确、不合题目要求。包括元素符号(大小写不分)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方程式(条件、配平)。
⑵文字表达不科学、不准确、错别字多,甚至词不达意。
⑶审题不到位,抓不住关键条件,挖不出隐含信息。
⑷实验技能欠缺,缺少基本的实验常识(可行、规范)。
⑸对题设情境不能进行转化、重组,找出解题关键点的能力欠缺。
⑹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涵义不清,随意使用导致结果出错。
⑺不能在众多信息中排除干扰,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四、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总复习主要采用一、二、三轮复习策略。认真抓好这三轮复习,扎实打好基础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首要任务。
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各个击破,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这一轮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在复习中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理清知识脉络,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做到“全、联、活”。所谓“全”就是要紧扣《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把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梳理全;所谓“联”就是将零碎的知识形成网络。“活”就是做到教材处理活,问题延伸活,习题解法活,思维培养活,通过专题训练,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这一轮复习中我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
⑴明确考点,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前进行知识梳理。
⑵学生每天要保证看书(课本)10—15分钟。
⑶学生每周要练习一道实验题和一道无机推断题。
⑷教学上采用先学后教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看书时间,以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每讲完一个专题后,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⑴精选典型习题。对复习资料中“偏、难、怪”的练习题大胆删除。
⑵精选典型例题。例题的选择要有梯度,要有针对性。针对热点、考点,要有发散性,能举一反三,做到“一点一题,一题多变”。“一点一题”就是一个知识点精选一个典型例题,进行化学知识与能力整合以及审题指导。“一题多变”就是对一个例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同类型的变式题,适度拓展,对学生审题和答题进行规范化训练。
例如:取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速率一样大
变式1> 取0.1mol/L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速率一样大
变式2> 将上述两种加入锌粉改为加入足量的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速率一样大
⑶解题中加大守恒思想的培养及训练,让守恒思想贯穿于解题中。
3、每复习一个专题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训练答题能力与速度。
4、评、改结合。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中不足,以便及时高速复习方法及计划。这里抓好两点工作。(1)要求学生做好卷面分析,并建立一个错题集。(2)有意识进行限时训练与专题热点训练。力求实现复习备考目标,这一轮大约需6个多月。
第二轮复习是融为一体,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科学综合素质。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考查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轮复习着重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网络化。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分两个知识系统:
① 非金属: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
② 金属: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对应水化物——盐
形成一条线、带动一个面、形成一张网。
另外在此再结合由典型到一般,由通性到特性的思路。如对于金属Mg、Al教学,在前面一条主线基础上,先看金属化学性质通性。①与酸反应②与水反应③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④与盐反应——置换反应。在此基础上强调:对于① Mg遇水需加热 ② 与N2生成Mg3N2 ③ 在CO2中燃烧。对于Al有两点。①与浓H2SO4、浓HNO3钝化。② 与强碱溶液反应 ③铝热反应。这样使学生更易区别、记忆。这一轮复习从三月底至5月中上旬。
结合我所带学生实际,在第二轮复习中谈几点做法:
(1)更应重视基础,重视教材,及时回归课本。
(2)要求学生学会看书,利用好自己总结的知识网络,及时反复看,只有对基础知识内容更熟悉,才能在做推断题时得心应手。
(3)重视化学实验,强化实验设计
对实验的复习,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器材和仪器,合理设计步骤,正确地操作,在实验中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如实验复习课对具体的实验采用引导学生四步跟踪探究:1、怎么做?2、还可以怎么做?3、不这么做行不行?4、还有哪些变化?
例如,关于喷泉源实验的问题有以下一些问题:
①喷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②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吗?只有水才能作为喷泉的液体吗?
③为什么有时候烧瓶中不能喷满液体?
④已知烧瓶所盛有气体折合成标准状况下体积,当喷涌结束后,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求算?若先没有喷满再人为加水至满,物质的量浓度又如何求算?
⑤NxOy与O2混合气体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
⑥烧瓶中没有气体能喷吗?
⑦火山喷发原因以及常见的音乐喷泉原理与课本中喷泉实验原理是否相同?
⑧如图,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下列那组物质能产生喷泉的是
A、 Cu与稀盐酸 B、NaHCO3 与NaOH
C、CaCO3与稀盐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若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乙醇,水槽中加
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
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喷泉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知识掌握效果必然是好的。
(4)对于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热点知识进行强化复习,进一步掌握要点及规律。
(5)做好心理输导,及时激励。
第三轮复习:理性回归,求真务实。
第三轮复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一轮,而我们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一轮复习。我认为这一时期除了选择高质量的模拟题,按高考要求进行考前训练外,更应做好以下几点:
1、再次研读《考试说明》。
2、重视实验。
3、再次回归教材。
4、及时纠错。
对于常犯错或易忽略的内容,除了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纠正,通过模拟、搞好自查,不能让同样的的错误在高考中再现。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摘抄法 ② 剪贴法 ③ 归类法 。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按类别,按考点加以归类注释。④ 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可在课本相应知识点相应处,标记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5、做近几年高考题,力求把握命题走向,及时查漏补缺。会做的拿全分,不会做的要能得分。
五、新课程高考下高三化学复习的几个关注点:
1、 关注绿色化学思想
2、 关注新课标教材内容及习题的示范作用
3、 关注新型化学实验信息和方法的应用
4、 关注热点知识和常考知识点
(1) 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2)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
(3) 关于离子的考查(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4) 关于pH值的考点
(5) 关于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
(6) 关于电极反应的考查及简单计算
(7)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8) 关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包括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电子稳定结构、化学键的测查及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晶体结构方面测查)
(9)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测查
(10) 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型体的考查
(11) 关于实验的测查是必考点(包括试剂的保存、试剂的使用、仪器的使用、加入顺序方面等)
(12) 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推断及混合物的简单计算。
总之,在复习中既要优化复习内容设计,提高复习效率,根据学生特点,落到“实”与“活”上,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又要优化练习内容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高三化学教与学的价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去探索。教学中要有层次性,有梯度。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做到精讲、精练、精评,严格控制教师“纯讲授”时间,增加学生的活动、思考的时间。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二)
一轮复习快结束了,根据前期复习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以及十二月联考学生的做题情况,反思四个月来的教学实践,对高三化学的一轮复习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准备充足的精神粮食,以备远足高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激励状态下发挥的潜力是平时的三到四倍。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学生对学科缺乏兴趣;学习不主动;或是“畏难”;或是较多的出现令人遗憾的非智力因素的错误;或是成绩下滑时灰心失望而对功课消极应付等,以致无法达到理想的成绩。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与他们沟通,及时了解复习效果,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使之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和劲头,从而达成学识和情感上的共鸣,逐渐在耐心细致的督导下形成严谨务实、乐观进取的学风。
二、积累丰富的应试思想,方能高瞻远瞩;
高考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功课合卷考察,虽然几乎没有学科间的综合,但“拼盘试题”仍令较多学生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因此学生除了具备较好的基本功,还须在审题态度、做题顺序、时间分配、学科过渡、规范表达等方面积累经验,同时需要具备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能及时地审时度势地在不同学科间自由穿梭。
考试是一门“得分学问”,师生都必须转换思维方式,从应考的角度认真研究考纲和真题,深化知识点;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关注能力考察点,钻研知识迁移的方式,从“备知识”转向“备能力”,“备学法”转为“备考法”;同时强调训练的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思考性,要善于分析题目,并且及时做好题后反思,努力做到事半功倍。
三、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几乎都是复习课,如何上出新意,上出兴致?如何达到高效,让学生学有所获?保证课堂效率是很关键的。个人认为注重复习方法的多样化,努力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是可以让“课堂之花”魅力长存的。首先要努力做个有心人,勤于积累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出现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和空白点,进行针对性强的灵活多变的训练,将“落实工作”做得日臻完美,学生自然获得显著进步。再次要注意方式的多样化,可以适当地变“师讲”为“生讲”,或是带入实验室,引入多媒体,或是举行专题师生研讨会,方程式书写比赛等教学活动。总之将重点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强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在活动中进步。比如很多学生易在“气密性检查”上出错,而它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实验操作。何不把仪器带入教室,和学生们一起亲身体验各类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呢?强调体验,注重实践,不仅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多让学生接触实验仪器吧,多角度进行探究吧,您的学生定会因为“身临其境”而在考场上“游刃有余”。不过千万别忘了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精准和规范。第三,化学部分的考察就体现在八个选择题和四道大题,因此要意识到主干知识的重要。强调师生回归课本,重视基础,切忌以题代本,以讲代练。关注高考新动向,留意课改地区和今年高考真题的变化,重视计算,加强计算思路、“手算”能力和规范表达的培养。
四、训练做题的快速规范,保障高能高分。
一百五十分钟,三百分,曾忙碌于理综考场的学子们难忘时间的紧张,不少人在个别题目面前当过“逃兵”。考场上的做题速度主要取决于平时的“双基”储备和思维的敏捷度。这需要我们平时坚持限时训练,并且要研究和积累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法,这样速度会慢慢好起来。是不是就可以拿到高分呢?多少考生后悔地意识到“马虎和不规范”毁了他们的梦想。所以要让能力和分数匹配,就要认真学习各类题型的规范表达,熟悉精炼的课本语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把会做的题目“一遍作对”的能力,强调学生在考试中努力做到:谨慎审题,规范答题,轻松过渡,理智取舍。比如为了提高学生们选择题的正确率,我们师生一起成立了一个化学帐本,记载并公示选择题的正确率,学生真正引起重视后,获得极大改善。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做法,只要更适合,只要更高效,我都想努力地尝试,努力的改进,希望学生变得更好,自己变得更强!努力吧,只要我们愿意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总会有改善的!共勉吧,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我们一天比一天好!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三)
经过半年多的苦教苦学我们终于胜利结束了第一轮复习,即将如火如荼地进行第二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就是按照课本顺序,逐个逐个地对课本中出现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疏理,也就是说完成了对学生的“广积粮”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更有效,更有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复习呢?复习的目的为:
①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②对知识点、热点、考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牢固,相关的知识类比化,同类的知识系统化。
③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归纳与概括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我们的做法是:
“选好例题突破难点、疑点、弱点、盲点及热点知识”:
如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热点考查进行专题复习,将历年高考题归纳发现“陷阱”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如(MCE97-15)25℃,压强为1.01×105Pa时,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如:(MCE96-20B)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8NA/22.4;
③物质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如:(MCE96-20D)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MCE97-15)31g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数目是4NA个
④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被氧化、被还原、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如:(MCE03-14)1molNa2O2与水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2NA;(MCE98-9)1mol硫原子同足量的铜粉充分反应时,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
⑤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如:(SMCE03)1L0.1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数目为0.1NA。
从历年高考实验题的考查和学生的实验题解答情况分析,主要暴露了三大问题:一是审题不过关,没读懂题;二是缺乏实验思维;三是答题语言文字表述及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复习中就要求老师进行专门训练与提高,重点在于要求学生思维方法到位。讲解解题技巧方法时,不仅把涉及本章知识的例题讲透,还同时将该方法还能用到其它章节的哪些知识点同时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便学生能真正学会方法,能举一反三。
一、认真研读“考纲考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不能随意的扩大或缩小复习范围,这一点在第二轮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高考题一出来就说我们在复习中做了很多“无用功”;学生也有这样的感觉:考试时感觉良好,估分时捶头顿足,容易的题反而丢分了。究其原因,是难题做多了?易题做少了?不!是题目做多了,教师考纲研究不够,学生解题后的再思考太少了,复习的导向搞偏了,组织教师对考试大纲集中培训。
2、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非常重要,高考试题不仅是《考试大纲》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而且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怎么研究?我认为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做,新上高三的教师主要做5年来各地高考卷,上过高三的教师重点做3年来年各地高考卷,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二轮复习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二是比,对各年全国卷比较,对全国各地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三是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教师复习的针对性。
3、精心研究化学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化学学科的三种考试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近年高考题,对以上三种能力在高考题中的体现方式和考查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要将三种能力的提高贯穿于二轮复习教学的始终。同时我们也把考纲中涉及的考点和能力要求以复习材料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也让学生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针对性。
二、切实实行主备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三二轮复习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复习的基本课型有复习课和讲评课。
1、复习课
经过一轮复习后,我们对所有知识点都复习过一遍,若在二轮复习课堂中再次罗列知识点,教师烦、学生更烦,课堂效率自然低下,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备课。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将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全方位整合各种信息,推行集体备课制,把第二轮复习的各大专题分解成21个小专题,这样既可以加强备课组内教师教学心得的交流,又可以较好地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还能加强备课组内教师的团结协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二轮复习中比较常用的教学设计有:
(1)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
(2)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入手复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使之形成系统化、网络化。
(3)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
2、讲评课
讲评课是高三二轮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细化一下,又可分为试卷讲评和习题讲评。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上好讲评课,重点也在备课,也可实行主备制,由主备人提出讲评的要点及讲评方法。应注意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讲评的几个环节。无论哪种讲评课,都必须确保“训练—批阅—反馈—讲评—反思”等几个环节的完整与落实,即有发必有收,有收必有改,有改必有评,有评必有思。
(2)讲评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归类法,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想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同是错因分析,又有知识、思维、心理等方面。
(3)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归类讲解,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整理分析归类,重点讲评重点、热点、双基应用的薄弱点,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其次注意重过程评析,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再次是注重变式训练(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要就题论题,可借题发挥,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反思的余地。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三次过关。
三、突出学科特点,提高实验复习的实践性
一轮复习中实验复习分散到各个章节中,主要是停留在空对空的做实验题,讲实验题的状态,这样始终落后于高考实验命题的改革。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还化学实验以本来面目,否则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实验观察的全面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都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可望不可及。
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实验题的比重有所加大,难度略有上升,且更加注重实验基础与能力的双重考查。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复习实验: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电化教学优势,在实验专题复习时,利用2个晚上放映实验光盘,让学生看名师是怎么做实验和讲实验的。
2、利用学校科技节开放实验室的契机,把常用仪器、常用装置搬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
3、查漏补缺,强化基础年级时的薄弱环节及盲点,尽量创造条件,补做高一、高二漏做实验,或重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验。
4、进行实验设计训练。根据实验习题的要求,设计出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四、精心选题,规范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学生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精心选题是关键,经过讨论得出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紧扣大纲,参照考点,在选题时考过的知识点作好记号,方便下次命题教师参考,避免知识点的多次重复和遗漏。
2、教师跳进题海,从各种信息来源中精选基础性强、思维性灵活,重能力、有梯度的试题,进行改编、整合,使选编习题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这才不至于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习题要精选,训练更要规范。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做好学生训练的规范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训练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如张贴“细节决定成败”,“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口号,时刻告诫学生。
2、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二轮复习,训练很多,但要多搞定时训练,形式不一,套题训练、专题训练均可。
3、结合高考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训练。如方程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简答题的语言表达和描述,计算题的格式、步骤、精确度等。
4、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是学生考试最常见最容易犯的毛病,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就是很常用很具实效性的一种方法,值得借鉴。
5、大考过后,要深化、细化试卷分析,开展反思活动,如开展“规范试卷”上墙,“典型试卷”上墙活动,开展查失分原因活动,帮助学生改进陋习,培养良好的训练答题习惯,真正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时间 | 内容 | 课时安排 |
3.15——3.23 |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括化学用语、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 五课时 |
3.25——3.30 | 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信息和无机推断题、原电池与电解池专题 | 五课时 |
4.1----4.6 |
有机化合物:有机推断与合成. | 五课时 |
4.8——4.13 |
化学实验及其化学计算:探究性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问题。 | 五课时 |
5.23——5.24 | 理综真题训练,穿插NA的应用、离子共存判断及其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 | |
:5.25——5.26 | 有机推断和无机推断做题技巧,真题训练。 | |
5.27 | 五一放假 | |
5.28 | 探究性实验的做题技巧包括;无机和有机实验.仿真题训练。 | |
5.29 |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做题技巧及反应热、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应用。 | |
5.30——5.31 | 回归课本,整理并分析错题 | |
6.1——6.2 |
回归课本,分析选择题做题技巧 | |
6.3 | ||
6.4——6.5 | 理综试题一套 |
2) 第四周(3月25日-3月30日):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信息和无机推断题、原电池与电解池专题。共五课时完成。
3) 第五周(4月1日-4月6日):有机化合物。有机推断与合成,共五课时完成。
4) 第六周(4月8日-4月13日):化学实验及其化学计算。探究性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问题。共五课时完成。
第三轮专题复习进度
1)第七周(4月15日-4月20日):理综真题训练,穿插NA的应用、离子共存判断及其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共五课时完成 。
2)第八周(4月22日-4月27日):有机推断和无机推断做题技巧,真题训练。共五课时完成。
3)第九周(4月29日-5月3日):五一放假
4)第十周(5月6日-5月11日):探究性实验的做题技巧包括;无机和有机实验.仿真题训练。共五课时完成
5)第十一周(5月13日-5月18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做题技巧及反应热、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应用。共五课时完成。
6)第十三周(5月20日-5月25日):回归课本,整理并分析错题
7)第十四周(5月27日-6月1日):回归课本,分析选择题做题技巧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复习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高三化学冲刺教学计划
下一篇:高三化学公开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