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哈姆莱特》预习提示
高二语文人教版《哈姆莱特》预习提示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人教版《哈姆莱特》预习提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哈姆莱特》预习提示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最主要的悲剧作品之一。这是一部感悟人生的巨著,有人甚至说是迄今为止最透彻的人生写照。全剧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叔父克劳狄斯杀害兄长、篡夺王位、骗娶兄嫂的罪行;哈姆莱特为了复仇开始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察觉了内情,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幕后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逃了回来,克劳狄斯又设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决斗比剑。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城堡中的厅堂》,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了先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圈套。
课文难度大,为了更好地领会作品深刻的含义,建议采用下面的学习方法:
1.赏读这篇戏剧要注意作品反映事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的《丹麦史》,讲述的是发生在8世纪末丹麦的历史故事。16世纪末英国作家把它改编成戏剧,以复仇为主题,极为流行,但已失传,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般公认是根据那部失传的悲剧改编的,但莎士比亚采用借古讽今的办法,把这个中世纪的复仇故事写成为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和深刻意义的社会悲剧。尽管剧情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然而剧中所写的矛盾冲突和社会环境处处使人联想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即伊丽莎白末年。此时正是英国封建关系瓦解,资本主义关系兴起的交替时代。一方面,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并日益暴露出它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加紧了对农民的掠夺。作品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社会本质,揭示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2.欣赏戏剧,要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看看它如何推动剧情发展。“比剑”是《哈姆莱特》最后的一个场面,也是全剧的高潮,剧中各种矛盾错杂交叉,有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矛盾,有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的矛盾,还有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既互相勾结又各怀不同心计的矛盾,还有国王仇子和王后爱子的矛盾,赏析这一部分,要注意主要人物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
3.赏析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要注意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因此,对西欧的文化,特别是中世纪的宗教文化,骑士文化(包括决斗的文化)和风俗习性,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有可能对剧本的内容不理解,甚至还可能作出错误的解读。例如对奥斯里克充当说客那一节,《教师用书》说只是为了“插科打诨”,“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即是不明“决斗文化”的误读。
高二语文《哈姆莱特》作者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
威廉·莎士比亚趣。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他一生写了许多剧本和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在莎士比亚的早期创作中,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出色地反映了英国社会五光十色的画面。《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之间的冲突,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期的《威尼斯商人》则尖锐地讽刺了高利贷商人极端利己的本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莎士比亚创作高峰的标志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其中《哈姆雷特》堪称世界最佳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了最复杂的文学典型之一。莎士比亚晚年转入神奇剧的创作,寄希望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作品有《辛白林》、《暴风雨》等。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同时又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作品思想通过情节人物自然地表现出来。莎士比亚还是语言的大师,他吸收人民的语言、以及古代和当代的文学语言,运用得得心应手。剧中时用散文,时用诗体,毫不刻板。莎士比亚被同时代的戏剧家称之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也把莎士比亚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高二语文人教版预习提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