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二地理湘教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湘教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一)
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
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3.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4.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
5.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6.主要的抗旱措施有哪些?
l 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
l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
l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l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耐旱作物
l 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
7.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而西北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
高二地理湘教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二)
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 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 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
危害 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防御措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我国寒潮:
路径 偏西路径:(西伯利亚)→新疆或蒙古高原→日本海及东海北部
偏北路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我国南方
东北路径:(西伯利亚)→日本海或我国东北→我国东部沿海
天气特征 北方: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
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地区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
发生频次: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走向的山脉,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迎风坡)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背风坡)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灾情 寒潮暴发时间正值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的起始或末尾,低温、大风对农牧
业有重大危害;南方地区寒潮规模略轻于北方地区,但灾情也较严重。
高二地理湘教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三)
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
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 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 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 狂风暴雨
分布 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
(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 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防御措施 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高二地理湘教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
上一篇:高二地理选修5湘教版知识点
下一篇:高二地理选修5重要知识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