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选修2知识点
高一地理选修2知识点
选修2地理主要讲述的是环境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选修2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选修2知识点(一)
1城市化的表现:城人口不断增加,城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不断上升(衡量地区城化水平的标志)
2城市化的意义P36
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4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关系尤为密切,工业为城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未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5城市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6发达分的城化特点;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化现象 发展中分的城化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发展不合理(南美洲分“虚假城化”,印度、孟加拉、印尼的“滞后城化”)
6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7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建筑高大密集、经济活动较为频繁、内部区明显、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交通通达度高
8西方城结构学说: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P3233
9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10一个地区城镇的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城镇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商业因素、行政因素、交通因素的影响。
高一地理选修2知识点(二)
1、中低产台治理--------黄淮海平原
地形;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辽阔的冲积平原 地面结构:西—缓斜平原 山麓冲积扇
中—冲积低平原 主体
东---滨海平原
地理背景 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分布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
农业发展三大障碍------盐碱、旱涝、多风沙
形成原因:
自然---地势低平;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年温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盐碱化;不合理开垦导致沙荒地
原则:因洼制宜
低湿地(新店洼) 模式:鱼塘—台田模式
特点: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稳定
综合治理 水盐运动规律: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稳定
(降水、蒸发、潜水位和表层土壤盐分)
盐碱地(北丘洼) 关键:土体脱盐
核心:治水,完善排灌系统,科学调控水盐运动
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农业生物措施
2、山区农业资源开发--------南方低山丘陵
(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2)农业资源优势、问题与对策
优势 问题 对策
气候资源 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且大多配合较好 季风气候不稳定,春季有低温阴雨、盛夏有伏旱 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发展水利、建立防护林体系等
生物资源 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产出能力高 品种利用单一、投入少、经营粗放、破坏严重、缺乏因地制宜 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加强生态建设
土地资源 土地类型多样,垂直方向组合密切,具有多宜性 土层薄,具有不稳定性,易发生水土流失,低产田红壤广泛分布(酸、黏、瘦)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改良红壤(石灰中和、掺沙、种植绿肥作物、施有机肥)
水资源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利于水电开发和灌溉 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 修水电工程,发展灌溉农业
(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水土流失
原因:强占耕地和薪柴
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4)山区资源综合开发
目的:充分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
原因: ①山地与平原比4:1 ,走立体农业道路
②人均耕地少
③生态环境脆弱
好处: ①利于发挥土地资源潜力
②可减少对耕地的压力
③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业
④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开发措施 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封山育林--------最有效措施
生态建设: 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解决农民生活用能 ②进行炉灶技术革新节省燃料
③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④开发利用小水电
3、河流的综合治理
(1)长江多洪涝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一般年份南北支流汛期错开,当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
②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③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2)三峡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防洪(首要任务)、发电、航运、养殖、供水、旅游等。
防洪效益:
①有效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②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大幅减少分蓄洪水造成的损失。
发电效益:
①缓解华中、华东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有效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酸雨问题的出现。
航运效益: 改善了从宜昌到重庆的660千米川江航道,水流趋缓,河道拓宽加深,险滩被淹没,万吨巨轮可由上海直达重庆。
(3)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程成败的关键
任务的艰巨性; ①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居民经济贫困,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②教育科技文化落后,乡土观念强;
③安置不当易闹反迁,关系重大。
移民安置条件; ①从受淹特点看,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利于就近后靠安置)
②从移民结构看,57%属非农业人口不存在重新安置问题。
③从政策层面看,得到政府重视和全国支援
措施----开发性移民,主要有就地后靠,异地搬迁安置两种方法
(4)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在中下游:①减轻洪水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破坏;
②利于防止血吸虫病;
③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⑤调节局地气候;
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不利影响在库区;①淹没库区土地、耕地,
②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处理不当可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③可能诱发地震,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
④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⑤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⑥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⑦增加蚊虫孳生,影响人体健康。
(5)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不可逆转(淹没耕地、水生生物)-----------采取补救措施或挽回部分损失的办法
影响较大(移民安置、水土流失)-----------采取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办法
影响较小(地震、陆生生物)--------采取防止危害发生或减小危害程度的办法
4、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东北农林基地建设
(1)土地资源
优势: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
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
③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①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 禁止开垦,保护湿地
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此处地势平坦
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在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
(2)森林资源
优势:①全国最大林区(36%,是全国3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倍,林地占全区42%);
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
③宜林地区广;
④森林树种丰富
问题: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表现为:
①采育失调;
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措施:
①坚持合理采伐;
②积极营造人工林;
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综合开发措施:
①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方向上来);
②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
③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
5.日本城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山多平原少、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资源匮乏多进口、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港口易于贸易
6.城的区位选择考虑因素:地质(避开灾害多发区,考虑地基承载力),地形(平原),河流(码头建在河的凹岸处),注意环境保护
7.城地域形态(区位因素影响城形态):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组团式(用地分散,交通联系不方便,投资较大)条带式,放射式
8.影响城功能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P30
9.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建筑高大密集、经济活动较为频繁、内部区明显、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交通通达度高
10.逆城化阶段表现:城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祖昂贵、就业困难、社会不太安定,促使居民向环境良好、房租地价便宜,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
高一地理选修2知识点(三)
1、西南交通运输建设
(1)背景:
资源优势: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等
大西南交通建设障碍:①地势起伏大(三级),跨山跃河;
②地形;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横断东西交通
四川盆地---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
③地质:地壳活动强烈,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①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②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贫困人口多;
③重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④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畅,区内外联系不便。
(2)解决措施——交通建设:
意义(南昆):①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和脱贫致富;
③有利于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④有利于旅游、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取得成就
①东部三省一市和广西已形成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的运输网络
②西藏则以公路运输为主
③水运---对川江、西江及其支流航道全面整治,加强港口建设
④航空---开通了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线
⑤管道---新建川气外输至湘鄂的管线
①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②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使云南和东日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
(3)农业发展:
条件:利 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 / 不利 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发展:①立体农业 ②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
2、海岛和海域的开发----海南岛
(1)背景
地理区位优势:
①海陆位置: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②相互位置:近港、澳、台;内靠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大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③交通位置: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连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 有利于依托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热带资源优势:
①气候资源:光照充足、热量、降水丰沛 / 一年三熟,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不利;冬春低温危害,夏季台风)
②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用材植物、珍禽异兽 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有利于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旅游业基地。
③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海洋资源优势:我国最大的海洋省,(拥有岛屿)600多个,管辖海域200万平方千米),是其最突出的资源优势。
(2)自然环境特点:
地形地势:全岛近似椭圆形,中高四周低
受地势高低和离海远近的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环带名称 地貌类型 海拔高度 资源特色 产业布局
海陆 海岸带 平原 低于100米 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 港口建设,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
丘陵
台地环带 台地丘陵 100~ 200米 面积大,地形平坦,土壤较好 热带农业生产基地
山地
丘陵带 丘陵山地- 500~1100米 物种丰富,水源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林业、旅游业
3、对海岛的开发与保护:
(1)合理布局产业:环带开发布局是海南岛资源开发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即适应了海南岛自然环境的环带状分布特征,又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
①海岸带市开发的重点,大力建设港口和加工工业区,推动车石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②丘陵和台地环带适宜发展热带农业,
③山地丘陵带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工业,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
(2)特色经济:
特色工业:支柱工业——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建设现代大工业体系;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
热带高效农业:瓜菜生产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育种基地、水产业。
特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3)海洋环境保护:
①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②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减少和杜绝人为破坏;
(珊瑚礁、红树林、环岛防护林----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和损失,阻挡海浪侵蚀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及时了解海洋环境变化
4、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背景:
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
天然气的分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开发利用格局: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
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
(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
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
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巨大——我国天然气产品的最大短缺地区
(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
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
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
5、西气东输:
能源输送大动脉 资源保证:塔里木气区、鄂尔多斯气区
技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工业体系
市场前景广阔:长江三角洲
深远影响:
东部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和酸雨危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③促进能源生产和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
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推动综合利用天然气步伐,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有选择的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对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④推动天然气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注意〕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5、城市新区的发展背景:
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条件
社会经济:①便捷的交通;
②广阔的腹地;
③高素质的劳动力;
④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自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
城市规模的扩大:①经济规模的扩大;②人口规模的扩大;③用地规模的扩大
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①道路狭窄、交通拥堵;
②居住拥挤;
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④用地紧张
6、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开发作用:①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开发条件:①紧邻老城区,便于就近开发;
②地形平坦,满足大规模、低成本推开发需要;
城市规划:①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区和非城市化区两部分;
②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③通过多种交通工程,把浦西和浦东联系起来;
④把浦东建成花园式的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新城
9、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背景:
⑴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
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
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10、荒漠化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