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生字较少,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实践,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教师适当予以点拨。
1、自主识字:
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
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法引导:
⑴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⑵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⑶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⑷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⑸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4、写字指导: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写字教学时,可以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二字中虽然都有个“是”字,但两个字的结构不一样,“提”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情趣,给人以启迪。伊琳娜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展开、发展而变化。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以“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明确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了解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可用伊琳娜撅着嘴巴生气和面带微笑两张头像为媒介,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
2、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积累运用
本文语言平实,要把引导积累运用与朗读感悟融合在一起,不可孤立地进行训练,这样既有助于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有助于内化积累、正确运用。
1、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⑴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反复读这个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2、“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⑴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⑵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⑶假如你是伊琳娜,你能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吗?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2、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动手做做看》教学札记
“学贵有疑”,有疑令才有思,有市场才有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期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从而使学生有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让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谁动手做做看?”“他为什么要动手做做看?”“她是怎么做的?”“她做的结果怎样?”经过师生共同梳理,最后带着一个同学提出的“伊林娜为什么动手做做看?”这一问题,学习课文1~4自然段,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有关语句。自己练习讲一讲,将给同桌听,然后指名讲,再有感情读。通过读物、讲、读,学生们终于体会出伊林娜是一个善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孩子。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