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第20课口技原文及译文
初一下册语文第20课口技原文及译文
初一下册语文第20课《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散文,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其中原文和译文是我们所该掌握的知识。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下册语文第20课口技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口技的相关精选资讯▼▼点击翻阅▼▼
初一下册语文第20课口技原文
朝代:清代
作者: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初一下册语文第20课口技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初一下册语文第20课口技赏析:版本1
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这种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口技的绝妙就在于能借一口摹拟出各种不同的声响,给听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读清代人林嗣环的《口技》,读者对口技者的技艺无不‘以为妙绝”。[7]
其“妙绝”就在于口技者仅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这些简单的道具摹拟出惟妙惟肖的各种声响。而仅靠这三百来字就把口技之‘妙绝’表露得淋漓尽致,这不能不问读者赞叹为文者的匠心![7]
入选初中语文课的古文《口技》有三绝:表演者的技巧、情节的安排,作者的文笔。
在表演第一段,大儿絮絮不止,小儿含乳啼,妇口中呜,拍儿入睡以及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第二段起火,百千儿哭,百千犬吠……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表演者的技巧的确很厉害,让听众感觉到不可能是口技表演出来的,就是真实的火灾现场,以至于“变色离席,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整个表演情节的安排也非常精妙,平静、平静打破、恢复平静,突然爆发、一下置身于火灾现场、高度紧张、到了承受的极限时,啪的一声,一切戛然而止。听众的情绪始终被表演者所调动,先铺垫,再高潮,在听众入戏最深的顶峰,一下拉回到现实中,感觉如同坐过山车一般。
表演者技巧纯熟,构思精妙,可谓“双绝”。但是,如果缺少了第三绝,作者的文笔,这么好的艺术表演就不会为后世所知晓。表演者技巧高深,可以同时模拟出现场的许多声音,但作者用文字描述,只能一件件说,还要保证条理清楚,简繁得当,真的很难。就像文中所述“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作者能把口技中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交织在一起的各种事件,在短短几段文字中一一交代清楚,实在也是一绝。
其实不用遗憾这段口技不是用影音方式所保留,影音保留方式固然更直观、更具体,但首先文字所记录的表演,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更大,另外,抽象的文字被还原为具体时,触发了阅读者的二次创作。俗话说“观景不如听景”,就是这个道理,美景被我们用视觉接收时,大脑是被动的,内心的感受很有限。但听相关的描述时,大脑却是活跃的。个体大脑的活跃可能会诞生天才,团队中各部大脑的百花齐放,会形成巨大的创造力。百年后的我们阅读古文《口技》时,可能一百个人会想象出一百种现场效果,这得感谢文章的作者——林嗣环。
>>>下一页更多精彩“初一下册语文第20课口技赏析和重点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