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设计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七年级语文教师,就要掌握一定的编写教学设计的艺术。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能分辨出联想和想象。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缥缈( ) 笼罩( ) 鲛人( )疏星( )灯笼( )隔( )
2.积累词语:
缥缈: 笼罩:
疏星: 鲛人:
陈列:
课堂探究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的故事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谈谈《静夜》中作者表现出的理想、愿望和情绪。
3.总结两首诗,看看写景和想象有什么样的联系?
4.课内精读:《天上的街市》
(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 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 的创作手法。
(2.本诗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其中,第 节是写实,第 节是想像。liuxue86.com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
(6.从下面词组中选出一组,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编一个合理且生动的小故事。
(1)汉堡 小蚂蚁 红背包
(2)月亮 古树 蜻蜓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教你唱咯咯咯
①今天这课上的,俩字儿:郁闷!
②三分钟!就剩最后的三分钟!按照安全好的,由姜雨涵作小结,谈收获,这课就结束了,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呀!偏偏这个时候,这个李冒儿,今天又举了手,我就知道他要坏事,可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我又不能不点他。
果然,他大咧咧地站起来,说什么黄鼠狼是有害动物。书上写的明明白白,黄鼠狼吃田鼠和玉米虫,是有益动物,我要他再读读课文,他直着脖子说:“黄鼠狼偷人类的鸡吃,是有名的‘偷鸡婆’,它就是有害动物!”我真恨不得扒了他的皮,当然,有那么多老师看着,我是不能扒他的皮的。
我只好咬咬牙说:“你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等下课以后我们再单独探讨,你看怎么样?”他眼角扫了扫后面听课的老师,脸憋得通红,坐下去了。好在姜雨涵的小结说得特别流畅,甜甜的嗓音把所有人都陶醉了。
③下课后,我把李冒儿盯了足足三分钟,盯得他脸紫红,头低下去,才算完。老师们也陆陆续续走出教室,校长从我身边走过时,乜斜着剜了我一眼,剜得我心里直发毛,也不知他啥意思。管了呢,五点了,幼儿园该放学了,接儿子去。
④抬头看看天,灰的,没有风,路两旁的行道树整齐地立着。没几步就到了幼儿园门口,看见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仔儿正觅食呢,老母鸡“咯咯咯”的在前边跑着,小鸡们“叽叽叽”的在后边追。正看鸡呢,突然听有人喊我:“嘿!王老师,正要找我呢。”我一看是儿子的老师,连忙陪着笑:“是李老师啊,有事儿吗?”
李老师说:“有你儿子在,能没事吗?”我一听,头就有点大。李老师也就喋喋的说开了,原来李老师今天也公开课,讲的是《小猫病了》这一课。说小猫病了,小狗狗来看他,带来了香喷喷的一盆子骨头;小兔子来看它,带来了翠绿绿的一篮子萝卜和白菜;小松鼠来看它,带来了藏了一个冬天的小松果儿。多好的课文呐,可儿子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小猫病了,为什么不送医院呢?驴唇不对马嘴,老师这课就没法上了。
⑤正说着呢,儿子蔫巴着出来了,我连忙跟老师作了保证,牵了儿子出来。抬头看看天,灰的,没有风,行道树整齐地呆立在那儿。小猫病了,可不就该送医院吗!小猫病了你就送它鱼,也不一定顶事儿啊!我摸摸儿子的小脑袋瓜,心里正琢磨着怎么跟儿子说呢,又碰到了那群觅食的鸡,突然记起小时候祖母教我的一首儿歌:“母鸡骂小鸡,你是个笨东西,教你唱咯咯咯,你偏要唱叽叽叽”
1.通读全文,李冒和儿子代表了学校里哪一类学生?
2.读第③段,“剜”字写出了怎样的一种眼神?
3.读第④⑤两段画线句,相似的环境描写两次出现,有何作用?
4.文中引用儿歌有什么用意?
5.读第⑤段加点字的句子,假如续写,你认为“我”会对儿子怎么说?
6.本文作者是一位基础教育的研究者,你认为他写作这篇小说想表达什么愿望?
参考答案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生活美满幸福,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一年才能相见一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本诗从地上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到传说中的人和事,反衬出作者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了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诗人的想象都是以写景为基础的,如果只是写景不想象,就不会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想象,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1.联想 想像 2.① ; ②、③、④ 3.作者在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暗含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这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5.不应该改动。因为诗中是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动。 6.(略)
1. 不迷信老师和书本,有自己的主见
2. 刀.一样的锐利,不满、严肃
3. 两处环境描写前后照应 ,看似相同,但同中有异,前者侧重衬托“我”郁闷的心情,后者侧重暗示整齐划一、压制创新的教育方式随处可见,或答暗示姜雨涵这样缺乏创见、没有生气的乖学生随处可见。如有学生抓住“立”与“呆立”的差别,谈及暗示了“我”已经意识到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可得全分
4.用诙谐轻松的笔调,表现出“我”的醒悟
5.本题较为开放,从文末看“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有问题,因此,学生续写的话一定要在这一前提之下,方可得分。示例略
6.本题较为开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①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和理解②鼓励孩子发表独特的看法③保护孩子固有的童心④呼唤真实的公开课课堂等(言及一点即可)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
一、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方法
1.提高自身的素养。学生喜欢教师,才能喜欢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就不可能将这门课程学好,作为教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适时地示范与展示,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你、效仿你,在效仿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用特别精通,但应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越大,学生学习的空间就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教师对学生信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教师,喜欢教师的课程,教师就要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2.组织活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竞赛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挑战欲,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常用的形式有:
(1)表演。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各小组分工改变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可以巩固所学课文内容,加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胡屠户两次给女婿贺喜的神态、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2)辩论。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这还可能让教师发现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可组织一场辩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辩论题如下: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归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正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反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3)角色换位。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当一回教师。比如对于课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有些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试讲,不过应选择一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试讲前,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试讲者自己备好课,写出详细的教案,教师再检查,指导、修正不足之处,然后由学生讲课。讲完后,可组织全班学生互动,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评价。经过“备课—讲课—评议”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3.运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了课堂,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了起来、动了起来。这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可以制作课件展现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骗子的阴谋诡计,他们吹嘘自己所织出衣料的“特性”,他们在织布机上的“空忙”情景,大臣、官员和皇帝察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动态,皇帝穿“新衣”上街游行和被老百姓识破的过程等,将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嘴脸形象地刻画出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结论
总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兴趣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杨慧 单位:内蒙古乌海市第三中学
看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设计”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