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果困难是堵砖墙,拍拍它说你还不够高。如果困难是地上的荆棘,我们脱掉鞋子,光着脚笑笑,我们摇摇头说,困难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加油吧。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017,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017试题

  一、语言积累运用:(32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秩序井然(zhì) 深邃 (suì) 撺掇 (duō) 羁绊(jī) 阴霾(mái) 恬静(tián)

  B.肆无忌惮 (dàn) 哽咽 (yè) 狭隘(ài) 炽热(zhì) 砭(biān)骨 惬意(qiè)

  C.叱咤风云(zhà) 脑髓(suǐ) 秕谷(bǐ) 讪笑(shàn) 羸(léi)弱 战栗(lì)

  D.当之无愧(kuì) 嫉妒(jí) 澎湃(pài) 哺育(bǔ) 磐(pán)石 亢奋(k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3分)

  A.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马革裹尸 义愤填膺 迫不急待 尽态极艳

  B.慷慨淋漓 一拍即合 戛然而止 浑身解数 力挽狂澜 眼花缭乱

  C.鞠躬尽瘁 铤而走险 锲而不舍 迥然不同 聊以自慰 怏怏不乐

  D.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罄竹难书 精疲力竭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3.下列括号内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3分)

  A.亘古(远古); 人迹罕至(罕:稀少); 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

  B.余暇(暇:空闲); 疲惫不堪(堪:能忍受); 进退维谷(维:是)

  C.晦暗(昏暗); 略胜一筹 ( 筹:档次); 人声鼎沸(沸:开水)

  D. 蓦然(突然); (面面相觑 觑:看); 鲜为人知(鲜:少)

  4.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5.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感受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粗口成脏,话脏嘴贱——寄说话粗鲁者

  B、 让一让心畅路畅,抢一抢心堵路堵——寄驾车者

  C、 带走您的垃圾,留下您的品格——清洁寄语

  D、 先下后上能下能上,一哄而上难上难下——乘车寄语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里得到的乐趣,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社戏》的体裁和内容与此有相似之处。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8、仿句练习:(2分)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__________,尊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词积累:(10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

  (2)雨昏青草湖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舟水槛差差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5)小王在一次演讲中引用赵冀《论诗》中的两句诗来阐述对文学创作新的看法,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描写战场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四年家乡、牵挂亲人之情。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诗歌赏析:(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写这首“壮词”给陈亮,既是对好友的困顿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词人从乐曲的演奏中听到的确是沙场检阅的军声,这是何等感人的爱国激情啊!

  C、词人只有在梦里重现抗金杀敌的场面,醒来后就忘却了。

  D、这首词通过酒醒梦回后的追忆,描写对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的向往,景象雄阔,笔墨酣畅。

  2、辛弃疾的词以豪迈激越著称,请从本词中选择一句,加以体会。(3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 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______集《 》。(2分)

  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4分)

  顾野有麦场(  )  止有剩骨(  ) 屠自后断其股(  ) 意暇甚(  )

  盖以诱敌(  )   其一犬坐于前(  )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入(  )

  3、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三)喜鹊告状(11分)

  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

  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 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 20世纪 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 95%。

  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 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

  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

  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新 课标 第一 网

  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文中引用"喜鹊告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2、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3、认真阅读第4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2分)

  4、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5、联系全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3分)

  (四)父亲的眼神(11分)

  星期天,我到商场买鞋。鞋柜台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挑选了一双满意的旅游鞋,正爱不释手,耳边响起一个沙哑的声音:

  “同志,你手上这双鞋蛮好看的,得多少钱一双啊?”

  不用回头,一听我就知道是个乡下人。我转过身来,仔细地打量着他:个子不算高,有些单薄,身上的中山装早已褪色,带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土,头发乱蓬蓬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正牵着他的手,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我指着“254元”的标价给他看。

  那乡下人看了,嘴角轻微撇了一下,不禁面带愧色地对那男孩说:“孩子,爹买不起,太贵了。”那孩子低下了头,咬着嘴唇,把爹的手握得更紧了。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爹,怯生生地说:“……就是……就是……他们都有。”

  我虽不知道“他们”所指何人,但我想一定是他的小伙伴们。从小孩子的声音中分明觉出一种委屈,一种渴望。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就会跟人家攀……

  父亲见孩子那委屈的样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到柜台前挑了起来,柜台里有各色各样的新潮旅游鞋,可我见他似乎没有在意鞋的式样和质量,而只在意那一张张价格表。他咂了咂嘴,似乎很难找到使他满意的价格——在这家商场里,最便宜的鞋也得一百多块。总算挑了一双最便宜的鞋,父亲问孩子:“要买就买这双吧。”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那父亲只好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票子和两张大团结,手略有些颤抖地递给营业员。就在那一霎那,我注意到这位父亲望着这血汗钱的眼神,那眼神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那眼神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打动了我,我感觉眼前这位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噢,记起来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和人家攀吃攀喝,经常向父亲要钱买这买那,父亲将钱递给我时,有何尝不是这样的眼神?而我那时太粗心了,没有把它当回事,我经常买这买那,却从未见过父亲给自己买什么新鞋,买什么新衣服。

  我放下挑好的旅游鞋,来到柜台前,精心为父亲挑选了一双既轻便又舒服的棉夹鞋……

  1、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请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4分)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2、看到“254元”的标价,那乡下人为什么“面带愧色”地面对“男孩”?当他选好鞋子从内衣中摸出钱递给营业员时,为什么“手略有些颤抖”?请揣摩并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父亲”的眼神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为什么那眼神“打动了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妙笔生花(50分)

  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600字左右。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2017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A 5、A 6、B 7、B

  8、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水不流动那就是死水一潭。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凌云壮志。

  9、(1)禅房花木深

  (2)花落黄陵庙里啼

  (3)倚槛风摇柄柄香

  (4)春潮带雨晚来急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一)1、(A)2、言之成理即可

  (二)

  l.看见

  2.只

  3.大腿

  4.神情,态度

  5.原来

  6.像狗一样

  7.打洞

  8.打算

  3、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三)

  1、说明喜鹊对自己的处境忍无可忍,形象生动。

  2、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鼠药泛滥。

  3、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主要取食害虫。

  4、列数字、作比较

  5、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注意保护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

  1、 略,举例要恰当,应针对例子,分析作用。

  2、价格太高,买不起这“蛮好看”的鞋,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愧对孩子,这一百元钱是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实际上是一点一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辛苦钱。

  3、那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使“我”理解了自己父亲当时的眼神,使“我”感到父亲当时形象的高大。

  三、作文(略)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相关文章: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

2.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2017

3.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2017

4.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2017

5.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

1990703